我国每5人中就有1人患干眼!女性较男性更易得干眼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屈慧莹

“我国每5人中就有1人患干眼。”随着“读屏”时代到来,以及不良的用眼环境与行为习惯,我国干眼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态势。经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干眼患者约有3.6亿,干眼成为继近视眼之后又一国民眼健康问题。

10月10日,由爱尔眼科发起的国内首个“10.10干眼关爱日”活动正式启动。启动会现场,爱尔眼科角膜病研究所发布了《国人干眼多中心大数据报告》(下称《报告》)。

《报告》覆盖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西、华南五大区域的8个城市,对4685名患者的干眼类型及临床特征进行了系统性分析。该研究首次探索国人干眼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特征、地域之间的差异,同时为临床干眼的精准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我国每5人中就有1人患干眼!女性较男性更易得干眼

李绍伟教授解读《国人干眼多中心大数据报告》

每5人中就有1人患干眼
看似“不起眼”眼病竟会致盲

“干眼常见的症状是眼睛有异物感、干涩感、疼痛感以及疲劳感,有时候对风和空调比较敏感,有时会出现视力波动和模糊等。” 中国医师协会眼表与干眼学组委员、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爱尔眼科角膜病研究所所长李绍伟教授指出,有四类人群易得干眼症:

一是长期熬夜和长期用眼的人;二是长期化妆和戴隐形眼镜的人;三是高龄的人群,尤其是女性;四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人群,以及长期服用一些药物的人群,包括抗抑郁药、镇痛药等。

我国每5人中就有1人患干眼!女性较男性更易得干眼

据《2013年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指出,干眼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21%-30%,医疗机构门诊就诊的干眼患者占眼科总就诊人数的30%以上,干眼可谓无处不在,覆盖全年龄段人群。

中华眼科分会专家会员、爱尔眼科角膜病研究所名誉所长孙旭光教授介绍:“随着互联网、手机的发展,由视频终端造成的干眼,在中青年群体(甚至青少年儿童)中越来越多。”我国临床调查发现,经常使用视频终端者干眼发病率高达93%,佩戴隐形眼镜患者患病率高达90%。干眼病患呈现增长态势和年轻化趋势。

“干眼是一个慢性疾病,是逐渐积累的,干眼轻则会引起不适感,即刺激、干燥、疼痛,影响正常的生活和休息;重则会引起角膜的溃疡,甚至穿孔,最后失明。所以干眼一定要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孙旭光教授表示。

我国每5人中就有1人患干眼!女性较男性更易得干眼

干眼不仅“缺水”,更“缺油”
女性较男性更易得干眼

据悉,《报告》共收集了沈阳、北京、哈尔滨、武汉、重庆、成都、长沙和广州8家爱尔眼科医院,共计4685例干眼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数据,患者年龄从7~60岁及以上不等。

数据显示:不同干眼类型中,蒸发过强型(缺油)占比最高,达51.3%。很多人以为干眼就是“缺水”,所以只要‘补水’就行,其实不然。《报告》数据进一步证实了睑板腺功能障碍是干眼的主要致病原因,即干眼更多不是因为“缺水”,而是“缺油”。

李绍伟教授解释,由睑板腺分泌的脂质,俗称“油”,它的功能主要是“锁水保湿”。因此,一旦分泌的管道阻塞,“油”分泌不出,锁水的功能就会破坏。所以,使睑板腺功能正常,是治疗大部分干眼的目的。

从地域分布来看,由于受北方地区年均环境空气湿度较低,局部地区雾霾较重,冬季取暖等因素影响,我国北方干眼患者的症状及体征相对更重。从年龄与性别来看,60岁以上干眼患者中,混合型干眼占比最高。说明随年龄增长,更易同时出现睑板腺功能及水液分泌的异常。女性患者较男性干眼相关症状及体征更重,更易得干眼。

“目前,国内外对于干眼的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我国不同地区的干眼差异非常明显,必须要考虑到整个国家地域的特点,因此使用国际上已有的研究对我国干眼的诊治缺乏针对性指导意义。”李绍伟教授表示,“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扩大研究医院数量及病例数,以期不断填补国内外干眼诊疗领域研究空白。”

不可随意用眼药水
干眼症应实施个性化诊疗

“眼睛里面像刀子割,沙子磨,没法安心工作……”李女士由于长时间面对电脑,频繁高压加班,两年前开始眼睛出现干涩、不舒服的现象。起初她以为只是用眼过度,就自行购买眼药水缓解。两年来,她眼部不适的情况反复出现。生活工作都受到影响的李女士,甚至一度以为自己患上了抑郁症。

在眼科医院就诊时,医生诊断她患的是由睑板腺功能障碍引发的脂质异常型干眼,睑板腺已丢失三分之一。专家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诊疗方案:睑润+光润干眼治疗+家庭护理联合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李女士的症状得到了缓解,抑郁焦虑情绪也得到很大改善。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委员兼眼表干眼学组委员、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爱尔眼科角膜病研究所副所长曾庆延教授指出:“干眼的治疗不是随意用点眼药水就能好的,它需要区分是哪种类型以及程度,再针对每个患者不同的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