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职场备忘录(2019):工作篇

我的职场备忘录(2019):工作篇

图源:ssyer


1 如果换工作,先想想:

--在以前的工作中有哪些经验可以嫁接,哪些坑不要再跳?

--想做什么样的职务,对此了解多少?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有具体的成长目标吗?希望在这份工作中实现怎样的成绩?

--有人脉或者知道哪些人可以成为自己的行业导师吗?你又能为别人做些什么?

--如果这个行业/这份工作没有前途,也没有钱途,还有动力继续吗?这个动力足以让你忍受长期困境吗?

--喜欢怎样的工作环境,大企业还是小公司?部门繁多各司其职的,还是结构精简身兼多职的?

--什么样的人际关系能让你感觉舒适,欢乐的还是疏离的?

--是想不要太累有份稳定收入就好,还是愿意开拓业务重视提成?

--参考过去的经历,你的工作底线是什么?什么事不能接受,违背哪些原则会让你离开?

……


职场生活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人生,尽管很多时候都事与愿违,但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再进入这种生活时,不至于太盲目,要尽可能朝“让自己更快乐”的方向靠拢。


2 工作很少会忘事。

因为我有一个随时更新的备忘录,手机和电脑同步。每天到公司第一件事,打开备忘录,看一下今天的待办事务清单。下班前最后一件事,打开备忘录,检查一下当天事务的完成情况。

工作繁杂导致我的备忘录很长,需要下拉好一会儿才能到底。我用彩色的小标题区分大类,比如业务,操作,人事,行政,资质。在每个大类里,着急的事红色高亮,放在最前面;重要的事蓝色高亮,排在中间;最后是不着急不重要但在一定时间内也得办的事,等闲了再顺手做。

工作备忘录的好处是让你条理清晰,有掌控感,每天都很从容。


3 把活做细,反而轻松。

除了创新、设计、创意、开发、艺术等工作外,许多人的工作内容有很大重复性,一天天的和流水线工人没区别。如何提升效率、增加产能呢?重点不在于工人本身的水平高低,而是流水线造的怎么样。

我的方法是对要重复多次的工作,分别建立一个“流程”文档,比如做国际贸易业务,给员工办理社保公积金,很多工作都可以用“流程”来规范。这个文档用时间和主题词命名,从一开始到最后完成,每一步怎么做,有什么要注意的,风险如何控制,出过哪些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常规事项有没有更新,全部记下来。

不用记在脑子里,就写在文档上,下次再有类似的工作,打开文档一目了然,比葫芦画瓢就是。经过数次完善,这种“定制”的流水线愈发精密,工作起来得心应手。


4 不被拍死在沙滩上,靠的不是永葆青春,是保持学习。

母亲在这世上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是19年前的中秋夜,在那通短暂的电话里,她像每次都会说的那样叮嘱我:好好学习。当时我不以为然的一句话,在后来的人生中,几乎是深深刻进了我心里。

学习,不仅仅是狭义的读书、考试、竞赛、求职、晋升,应该是一种最基本的理念,最自然的行为,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就说职场,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只要有心,每天都可以有新收获。

比如,和国外代理邮件交流,除了写清楚,看明白,还可以收集外国人那些地道的英语句型。中文里弯弯绕绕的一句话,老外是怎么用简单的两三个词表达的?把好的用法记下来,这不是现成的外教课吗?

比如,公司开会讨论一项新的业务。别只关心分给你的那部分工作,试着从老板的角度出发,通盘考虑这件事。客户为什么会启动这个项目,有什么背景或者政策导向?对以后有什么影响?我们公司有多大可能中标?竞争对手有哪些?我们有好的资源或价格优势吗?资金流够不够支撑?相关人力能安排到位吗?学着用更大局的眼光看问题。


5不是分内的工作,有机会也可以尝试。

成为职场永动机的条件之一就是始终抱有探索心。只想着对付手上这点活,对别的事不闻不问,就始终只能会那么多。

来了个没接触过的新任务,可能只费工夫不赚钱,也可能一没拿好掉地上了,如果别人都避之不及,你倒不妨试试。

一来,困难的工作即便做不好,也会得到更多体谅,所以放下心理负担。二来,每个不同的领域都会对应不同的专业知识和全新的人脉,去接触,去推倒那堵墙,就有可能遇到新的契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