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職場備忘錄(2019):工作篇

我的職場備忘錄(2019):工作篇

圖源:ssyer


1 如果換工作,先想想:

--在以前的工作中有哪些經驗可以嫁接,哪些坑不要再跳?

--想做什麼樣的職務,對此瞭解多少?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麼?有具體的成長目標嗎?希望在這份工作中實現怎樣的成績?

--有人脈或者知道哪些人可以成為自己的行業導師嗎?你又能為別人做些什麼?

--如果這個行業/這份工作沒有前途,也沒有錢途,還有動力繼續嗎?這個動力足以讓你忍受長期困境嗎?

--喜歡怎樣的工作環境,大企業還是小公司?部門繁多各司其職的,還是結構精簡身兼多職的?

--什麼樣的人際關係能讓你感覺舒適,歡樂的還是疏離的?

--是想不要太累有份穩定收入就好,還是願意開拓業務重視提成?

--參考過去的經歷,你的工作底線是什麼?什麼事不能接受,違背哪些原則會讓你離開?

……


職場生活佔據了我們大部分的人生,儘管很多時候都事與願違,但瞭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再進入這種生活時,不至於太盲目,要儘可能朝“讓自己更快樂”的方向靠攏。


2 工作很少會忘事。

因為我有一個隨時更新的備忘錄,手機和電腦同步。每天到公司第一件事,打開備忘錄,看一下今天的待辦事務清單。下班前最後一件事,打開備忘錄,檢查一下當天事務的完成情況。

工作繁雜導致我的備忘錄很長,需要下拉好一會兒才能到底。我用彩色的小標題區分大類,比如業務,操作,人事,行政,資質。在每個大類裡,著急的事紅色高亮,放在最前面;重要的事藍色高亮,排在中間;最後是不著急不重要但在一定時間內也得辦的事,等閒了再順手做。

工作備忘錄的好處是讓你條理清晰,有掌控感,每天都很從容。


3 把活做細,反而輕鬆。

除了創新、設計、創意、開發、藝術等工作外,許多人的工作內容有很大重複性,一天天的和流水線工人沒區別。如何提升效率、增加產能呢?重點不在於工人本身的水平高低,而是流水線造的怎麼樣。

我的方法是對要重複多次的工作,分別建立一個“流程”文檔,比如做國際貿易業務,給員工辦理社保公積金,很多工作都可以用“流程”來規範。這個文檔用時間和主題詞命名,從一開始到最後完成,每一步怎麼做,有什麼要注意的,風險如何控制,出過哪些問題,又是怎麼解決的,常規事項有沒有更新,全部記下來。

不用記在腦子裡,就寫在文檔上,下次再有類似的工作,打開文檔一目瞭然,比葫蘆畫瓢就是。經過數次完善,這種“定製”的流水線愈發精密,工作起來得心應手。


4 不被拍死在沙灘上,靠的不是永葆青春,是保持學習。

母親在這世上留給我的最後一句話,是19年前的中秋夜,在那通短暫的電話裡,她像每次都會說的那樣叮囑我:好好學習。當時我不以為然的一句話,在後來的人生中,幾乎是深深刻進了我心裡。

學習,不僅僅是狹義的讀書、考試、競賽、求職、晉升,應該是一種最基本的理念,最自然的行為,滲透在生活的各個方面。

就說職場,學習的機會無處不在,只要有心,每天都可以有新收穫。

比如,和國外代理郵件交流,除了寫清楚,看明白,還可以收集外國人那些地道的英語句型。中文裡彎彎繞繞的一句話,老外是怎麼用簡單的兩三個詞表達的?把好的用法記下來,這不是現成的外教課嗎?

比如,公司開會討論一項新的業務。別隻關心分給你的那部分工作,試著從老闆的角度出發,通盤考慮這件事。客戶為什麼會啟動這個項目,有什麼背景或者政策導向?對以後有什麼影響?我們公司有多大可能中標?競爭對手有哪些?我們有好的資源或價格優勢嗎?資金流夠不夠支撐?相關人力能安排到位嗎?學著用更大局的眼光看問題。


5不是分內的工作,有機會也可以嘗試。

成為職場永動機的條件之一就是始終抱有探索心。只想著對付手上這點活,對別的事不聞不問,就始終只能會那麼多。

來了個沒接觸過的新任務,可能只費工夫不賺錢,也可能一沒拿好掉地上了,如果別人都避之不及,你倒不妨試試。

一來,困難的工作即便做不好,也會得到更多體諒,所以放下心理負擔。二來,每個不同的領域都會對應不同的專業知識和全新的人脈,去接觸,去推倒那堵牆,就有可能遇到新的契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