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中小企業如何設計激勵型“薪酬績效”,讓員工自動自發工作

導讀:員工的薪酬是怎麼來的?

員工的薪酬從產值裡面來,一個企業如果沒有好的產值,沒有不斷增長的產值,員工就沒有不斷收入的增加。真正員工的收入一定是來源於企業的營業:營業狀態、盈利能力。

在員工薪酬當中,有一部分是直接薪酬,有一部分是間接薪酬。做完某件事情得到的回報,叫直接薪酬;團隊共同的產值結果再分配的,叫間接薪酬。前者衡量個人貢獻,後者衡量團隊的貢獻,也叫再分配。

沒有做價值管理的企業,結果會怎麼樣?

一個企業如果沒有做價值的管理,會給企業帶來更多的負擔、成本和壓力,而無法推動企業持續的發展,更沒有辦法提高企業的盈利的能力。

加工資要憑八條標準

  1. 我比過去做的更好;
  2. 我能滿足有新的更高要求;
  3. 我的崗位新增了價值點;
  4. 我願意做更多的事情;
  5. 我能做出超出標準的結果;
  6. 我能做到直接支持公司業績增長的價值;
  7. 我的價值貢獻超越我現在的薪酬;
  8. 我可以解決企業更多更重要的問題!

如何給員工加工資:

讓員工為自己幹,這樣的團隊才有狼性。當員工收入不斷提升的時候,不僅不會增加企業的成本,反而在促進企業利潤增長,這樣的模式才可持續,才能真正實現目標一致,利益趨同。

  1. 企業管理者通過增加產值、價值的方式,實現為自己加薪。由於加薪但不增加企業成本。
  2. 操作層員工通過多勞多得、一專多能、複合定位等,以個人產值、價值提升自己,增加收入。

企業要構建更富有激勵性的薪酬績效模式。老闆要願意分錢、學會分錢之道,才能充分激勵員工的創造力,讓員工與企業一起幹、拼命幹,讓員工為目標幹、為結果乾。

薪酬具備激勵性、增長性、公平性、規範性四個特性。前二者是價值的核心,後二者是設計的基礎。但要實現四性必須完成以下四個轉向:

1.將剛性轉向彈性;

2.將定薪級轉向定薪幅;

3.將薪酬與績效掛鉤,轉向薪酬與績效融合;

4.將以考核評估為導向,轉向以價值管理為導向。

作為老闆我們應該如何避免這種現象發生?如何設計薪酬績效機制讓員工與老闆利益趨同?怎樣設計薪酬模式才能激發員工的鬥志,讓他為自己拼命地幹?同時還不增加企業的成本?

1、給員工更多的持續增加收入的渠道和機會。2、員工拿的工資,取決於他創造的結果。3、將員工的利益和企業的利益捆綁在一起,企業利潤越高,員工工資越高。

小結:我們要反思企業內部的激勵機制是否能讓員工主動自發的工作,能否讓企業自主運轉。

所以,中小企業要改變薪酬激勵機制,激發員工,讓員工主動自發的去工作。

基於以上種種,想讓員工拼命幹,為自己而幹?必須懂最具激勵的薪酬模式——全績效三大模式

模式一、KSF:企業管理者通過增加產值、價值的方式,實現為自己加薪。由於加薪但不增加企業成本,倍受中小企業推崇。適用於管理層,一線崗位。

KSF薪酬模式如何讓員工收入越高,企業越賺錢?

KSF是一種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它一般會給管理者開拓6-8個績效激勵渠道,並在每一個渠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分配細節,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管理者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KSF全績效模式,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

舉例KSF薪酬績效設計方案

一個企業的生產經理,工資怎麼發?按照傳統的薪酬模式,可能就是固定5000元,他只要保證不出什麼問題就行了。至於費用率,成本,員工流失率,利潤率,和他沒關係,他也不會在意。

在KSF模式下,他的薪酬分配:固定薪酬(20%)+寬帶薪酬(80%),寬帶薪酬的部分薪酬,被分配到6-8個指標當中,每一個指標設定一個平衡點(平衡點選在過去一年的數據平均值,或者是老闆和員工達成的共識點),只要達到了平衡點,員工就可以拿到這部分薪酬。

一、首先,找出該崗位6-8個崗位價值點

將與公司利益密切相關的的指標與生產經理的薪酬掛鉤

這些指標包括產量,工資費用率、人創績效、產品合格率、訂單交付、事故費用、核心員工流失等等,這些指標直指經營管理層面,關聯著企業利潤和經營結果。

二、然後設置平衡點(老闆認可,員工滿意)

平衡點一頭連著企業利益,另一頭連著員工的利益。

平衡點有多重提取方法:1;盈虧平衡點;2歷史均值;共識點;同期可比值等。

平衡點和K指標並不是老闆主觀決策或者一股腦拍板決定的,而是根據企業的內部數據報表客觀得來的,真正的做大了數據說話

模式二:PPV產值量化薪酬模式

從固定薪酬的概念上來講,如果員工犯錯、無法達到標準、未正常履行職責,通常企業是採用批評糾正或直接罰薪的方式來處理。如果處理輕,員工不在意。如果處理重,員工會反彈。而罰薪,除了老闆,管理層都習慣於做老好人,導致各種規則制度無法正常執行。當然,處罰多了,更容易引起員工反感,影響工作狀態及歸屬和認同,還會加大員工的流動率。

對於企業而言,既然支付了薪水,就應該得到員工相應的勞動成果。由於報酬設計方式上,採用整體打包和前置確認,對工作結果和效果也無法量化和明確,所以導致員工的價值貢獻。

產值量化薪酬將企業與員工的關係定位為交易關係。即通過科學設計,建立企業與員工交易規則,明確企業向員工購買什麼?如何購買?如何定價與結算?

PPV產值量化薪酬的設計步驟

  • 第一步,分析:崗位重點分析,工作事項、花費時間、分佈規律、工作強度難度、工作價值、測量方式。
  • 第二步,量化:找出易測量的部分,並對易測量的部分進行時間、數量、價值分析,易測量的部分為工作總量的30%~50%。
  • 第三步,定價:初定易測量部分的工資佔比,並分別定價。
  • 第四步,歸類:崗位產值,指定崗位或流程緊密的崗位才能做的部分。公共產值,通過培訓或指導,可以公開招募執行者。
  • 第五步,測算:測算各崗位的可能性收入,通常,測算後的工資會低於原工資。
  • 第六步,打包:對不易測量部分進行分類打包,並建立管控標準。
  • 第七步,開放:開放更多的公共產值,進一步提升人效。
  • 第八步,優化:不斷調整、修正、擴充產值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