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夏:美好一直在路上!

今日立夏:美好一直在路上!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穀聲中夏令新。”


當春天的花在一夜之間被風雨吹落,當布穀鳥被熱氣催醒開始啼鳴時,春天就結束了。


而夏天,也終於來臨。


俗話說:“春生夏長, 秋收冬藏。”


立夏,是一個十分特別的節日。


在這個時節,萬物已經沒了在春天剛萌生時的婉約,也還沒有到秋天收穫後的蕭瑟,更沒有寒冬裡需要躲藏的冷峻。


南朝詩人謝靈運也曾寫道: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雖然依舊初夏了,但天氣依舊還算清爽煦和,芳草也沒有因為驕陽的淫威而枯萎衰敗。


立夏,給予了天地一抹熱意,也給予了萬物生長的環境,讓天地萬物都充滿了肆意生長的力量。


而我們,也應該和世間萬物一樣,在這春夏交際之時:


靜心養生、立足當下、心間種花、努力成長,方才不辜負這一夏時光。


1

孟夏三候天漸喧,靜心養生去煩躁


立夏這個節氣的歷史十分悠久,早在距今2250年前的戰國末年,就已經被確立了。


所以,從那以後,立夏就成了預示季節轉換,劃分四季中夏季開始的重要節氣。


所以,先秦古籍《逸周書》就已經有記載說孟夏有三候:


初候螻蟈鳴。


立夏後五天,雨水增多、溼氣漸重,生活在田間地頭的“螻蟈”,開始在夜間活躍起來,聲聲鳴叫宣告著夏天的到來。


二候蚯蚓出。


蚯蚓又名“地龍”,因為常年生活在潮溼的土壤之中,所以對大地的溫度十分敏感;


而在立夏第十天之後,大地的溫度就慢慢升高,以至於蚯蚓無法忍受,紛紛從泥土之中翻騰出來。


三候王瓜生。


王瓜是一種生長於田野間的野菜,隨著溼氣和溫度的增高,王瓜和田野間的其他野花野草一樣,也開始快速攀爬生長。


今日立夏:美好一直在路上!


在這短短的十五天之內,大地迅速迎來了喧囂、燥熱的夏天。


這就很容易使人感覺煩躁不安,陷入倦怠懶散、“情緒中暑”的狀態。


但其實,情緒越大,身體越差;情緒越溫,福報越深!


都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如果我們不能靜下心來整理情緒,任由它隨著氣溫上升;


那麼我們不僅會傷及自己的身體,也會影響自己的運氣和福報。


所以,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我們不妨先冷靜下來。


《大學》中有這麼一句話:

“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只有先靜下來,才能心安,心安才能深思熟慮,思考才能有所得。


人生的至樂境界是心靜,唯有靜下心,方能進入“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的妙境。


所以在心煩意亂的時候,不妨放下心中的雜事:


走到田野公園裡,去聽聽草叢中的蟲鳴,或是坐在樹蔭之下,讓清涼的風吹走所有的煩惱和不愉。


2

迎夏啟冰吃雞蛋,慶夏稱人嘗三鮮


《爾雅》曰:“夏,大也。”


在古語中“立夏”,就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在這個時節就開始直立長大了。


於是,從古至今,人們都習慣用“立夏”這一天的晴雨情況,來預測這一年的收成。


比如,民間就一直流傳著“立夏不下,旱到麥罷”、“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掛起”的說法。


因此,古人說“立夏見夏”。


只要在立夏這段時間,能夠保持風調雨順,那麼在這一整個夏天裡,農作物都能吸收到充足的養分,達到飽滿的豐收狀態。


今日立夏:美好一直在路上!

而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的時候,每逢立夏,帝王都要親自率領滿朝文武百官,一起到帝都的城郊去舉行“迎夏”儀式。


以唱歌跳舞的方式,來祈求天地神靈降下甘霖潤澤萬物,以保證今年的豐收。


另外,在立夏之後,溫度會持續升高。


為了降溫解暑,古代宮廷裡還會在立夏這一天開啟冰窖,把上一年冬天裡儲存的冰塊,分賜給文武百官。


當然,因為古代藏冰技術低,一般的百姓是沒有機會分到冰塊降暑。


於是,他們就儘量通過改善飲食,來健體消暑,減輕“苦夏”帶來的負面影響。


而雞蛋就因為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極高,加上形狀溜圓,一直被古人看作是生活圓滿、豐收圓滿和健康圓滿的象徵。


除此之外,人們還會在立夏這一天“稱人”。


人們相信,稱了體重之後,就不會再因“苦夏”而消瘦,也不再有病災纏身。


到了宋代的時候,“迎夏慶夏”的儀式就變得更加的繁瑣和隆重了。


而立夏這一天的吃食,不再是單純的雞鴨蛋,而是更多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因此還出現了“立夏嘗三鮮”的習俗。


千百年來,這些習俗一直在提醒人們:


以樂觀的心態揮別春天,告別曾經的遺憾,用最認真的態度過好當下、努力經營好自己的每一天,才是對這一夏好時光的最高敬意。


3

春盡夏至莫彷徨,心間種花留芬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

“立夏,四月節;立字解見春。


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


立夏不僅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也是春盡夏臨的交接點。


這時候,春花零落、綠蔭成林,時光也隨著花開花落一去不返。


所以,在這春夏交際之時,總是讓人會忍不住生出些許“無計留春住”的哀愁。


於是,就有人覺得,既然無法留住美好的春天,那麼所有的堅持也就沒了意義。


但其實,一個人如果心裡有光,無論身陷何方,他腳下的路永遠都有光亮;一個人如果心裡有花,無論季節變換,春花永遠在心間開放。


今日立夏:美好一直在路上!

當年王陽明被貶貴州龍場之後,一邊承受朝堂之上的打壓排擠,一邊面對當地鄉民的百般攻擊。


但他沒有隨波逐流、放棄自己,反而在龍場“結廬而居”,自己動手搭建居所,最終在龍場悟道,成了著名的哲學大家。


而當年蘇軾受到接連的貶謫之後,他也沒有怨天尤人、憤世嫉俗,反而是貶到哪裡就貶到哪裡。


在接連受貶的途中,仍能笑著說“此心安處是吾鄉”。


終其一生,活出了屬於自己的風采。


因此,禪語說:“心中有蓮,步步生花”。


所以,在春盡夏至的立夏時節,我們最好重新徹底梳理一下自己,叩問自己的內心,是否還記得當初許下的心願,是否還記得年少時的夢想。


都說“唯有熱愛,方可抵歲月漫長”,歲月雖不曾饒過所有人。


但不管世事如何變化,只要我們能保持內心堅定不移,做到“種花於心間”,永久地留住自己的春天。


那麼,即使是歲月也拿我們無可奈何。


4

生如夏花當絢爛,不動聲色隨夏長


《蓮生八戕》一書中說:

“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


在立夏之後,萬物就進入了生長後期。


冬天的小麥已經開始揚花灌漿,油菜也接近了成熟的階段,所有夏收作物的豐收年景,就已經成了定局。


因此,立夏不僅充滿了希望,更是見證了成長。


今日立夏:美好一直在路上!

而在這個以“成長”為主題的節氣裡,奮力生長的,不應該只有萬物,還有我們自己。


泰戈爾說“生如夏花般絢爛”,和經不住風雨的春花相比,夏花絢麗而堅韌;


既能受得住最熱烈的陽光,又能經得起最狂暴的驟雨迎來豐碩的秋天。


而我們的生命也該如此。


所以,我們也該隨著世間萬物一起,在這個最合適成長的立夏節氣裡,一起迎風生長、潛心學習。


讓自己能像夏花一樣,悄悄拔尖,然後開出絢爛的花朵、驚豔四方。


而這,便是立夏給予我們的最大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