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夏,明日迎來降水、降溫天氣

今日立夏,明日迎來降水、降溫天氣

今天是2020年5月5日 星期二

庚子年 四月十三

今天白天 晴間多雲

最低氣溫 4.7~ 10.4℃

最高氣溫 31.2 ~ 27.5℃

今日立夏,明日迎來降水、降溫天氣

今日“立夏”,在天文學上表示夏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的一個轉折點,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盛生長期。受冷暖空氣共同影響,明天我縣將迎來今年第一場透雨,主要降水時段為明天上午至傍晚,大部地區有中雨,並伴有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明天白天最高氣溫下降6到8℃。降水期間道路溼滑、空氣溼度大、能見度低,提醒駕駛人員注意行車安全。

新冠肺炎防疫期間,請您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儘量少出門積極防護,愛國愛家,從保護自己開始!

今日立夏,明日迎來降水、降溫天氣

時至立夏,萬物繁茂

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逸周書·時訊解》

立夏

今日立夏,明日迎來降水、降溫天氣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今日立夏,明日迎來降水、降溫天氣

SUMMER

春生、

夏長、

秋收、

冬藏,

時至立夏,萬物繁茂。

今日立夏,明日迎來降水、降溫天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裡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說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立夏後,日照增加,逐漸升溫,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

今日立夏,明日迎來降水、降溫天氣

立夏三候

一候,螻蟈鳴。立夏之日“螻蟈鳴”。東漢鄭玄釋,“螻蟈”為蛙類,非螻蛄。立夏鳴的據說是一種色褐黑的蛙。

二候,蚯蚓出。蚯蚓又名曲蟮,蟮長吟於地下,感陰氣而曲,乘陽氣而伸。

三候,王瓜生。王瓜又名“土瓜”,“瓜似雹子,熟則色赤,鴉喜食之,故稱‘老鴉瓜’”,非黃瓜。

立夏諺語

◆晴雨

立夏不下,小滿不滿,芒種不管(豫、湘)。

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掛起(雲)。

立夏雨少,立冬雪好(蘇)。

立夏落雨,穀米如雨(湘)。

立夏日下雨,夏至少雨(閩)。

立夏小滿田水滿,芒種夏至火燒天(粵)。

立夏雨,漲大水(湘)。

立夏下雨,九場大水(浙)。

立夏晴,雨淋淋(贛)。

立夏日晴,必有旱情(湘)。

今日立夏,明日迎來降水、降溫天氣

◆雷

立夏雷,六月旱(湘)。

立夏日鳴雷,早稻害蟲多(桂)。

今日立夏,明日迎來降水、降溫天氣

◆溫度

立夏不熱,五穀不結(浙)。

立夏到夏至,熱必有暴雨(魯)。

立夏後冷生風,熱必有暴雨(魯)。

今日立夏,明日迎來降水、降溫天氣

◆其他

立夏汗溼身,當日大雨淋(粵)。

立夏蛇出洞,準備快防洪(陝)。

立夏小滿青蛙叫,雨水也將到(雲)。

立夏小滿,江河水滿(贛)。

立夏見夏,立秋見秋(晉)。

今日立夏,明日迎來降水、降溫天氣

立夏習俗

今日立夏,明日迎來降水、降溫天氣

迎夏儀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

在立夏的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硃色禮服,配硃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硃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美好的願望。宮廷裡“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貯藏的,由皇帝賜給百官。

江浙一帶,人們因大好的春光明媚過去了,未免有惜春的傷感,故備酒食為歡,好像送人遠去,名為餞春。崔駰在賦裡說:“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吳藕汀《立夏》詩也說:“無可奈何春去也,且將櫻筍餞春歸。”

今日立夏,明日迎來降水、降溫天氣

嘗新活動

在後世,立夏還有嘗新等節日活動。如蘇州有“立夏見三新”之諺,三新為櫻桃、青梅、麥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嘗新的食物更為豐盛,有“九葷十三素”之說,九葷為鯽、鹹蛋、螺鰤、熄(即放在微火上煨熟;一種烹調方法,用多種香料加工而成為熄雞)雞、醃鮮、滷蝦、櫻桃肉;十三素包括櫻桃、梅子、麥蠶(新麥揉成細條煮熟)、筍、蠶豆、矛針、豌豆、黃瓜、萵筍、草頭、蘿蔔、玫瑰、松花。在南通,則吃煮雞、鴨蛋。

今日立夏,明日迎來降水、降溫天氣

鬥蛋遊戲

那日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鐘之後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鬥蛋遊戲。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鬥蛋時蛋頭鬥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鬥過去,破者認輸,最後分出高低。蛋頭勝者為第一,蛋稱大王;蛋尾勝者為第二,蛋稱小王或二王。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

今日立夏,明日迎來降水、降溫天氣

立夏秤人

立夏吃罷中飯還有秤人的習俗。人們在村口或臺門裡掛起一杆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秤老人要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說“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秤小孩則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裡打出(即從小數打到大數),不能外打裡。

立夏飲食

今日立夏,明日迎來降水、降溫天氣

五色飯

舊時,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後演變改為倭豆肉煮糯米飯,菜有莧菜黃魚羹,稱吃“立夏飯”。

今日立夏,明日迎來降水、降溫天氣

光餅

福建閩東地區立夏以吃“光餅”(麵粉加少許食鹽烘製而成)為主。閩東周寧、福安等地將光餅入水浸泡後製成菜餚,而蕉城、福鼎等地則將光餅剖成兩半,將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夾而食之。

今日立夏,明日迎來降水、降溫天氣

腳骨筍

是日,寧波習俗要吃“腳骨筍”,用烏筍燒煮,每根三四寸長,不剖開,吃時要揀兩根相同粗細的筍一口吃下,說吃了能“腳骨健”(身體康健)。再是吃軟菜(君踏菜),說吃後夏天不會生痱子,皮膚會像軟菜一樣光滑。

今日立夏,明日迎來降水、降溫天氣

蝦面

閩南地區立夏吃蝦面,即購買海蝦摻入麵條中煮食,海蝦熟後變紅,為吉祥之色,而蝦與夏諧音,以此為對夏季之祝願。

今日立夏,明日迎來降水、降溫天氣

立夏羹

湖南長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麴草做成的湯丸,名“立夏羹”,民諺雲“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個團(音為“坨”),一腳跨過河”,意喻力大無比,身輕如燕。

今日立夏,明日迎來降水、降溫天氣

麥蠶

上海郊縣農民立夏日用麥粉和糖製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

今日立夏,明日迎來降水、降溫天氣

七家粥

浙東農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風俗,就是務農人家左鄰右舍互相贈送豆、米,和以黃糖,煮成一鍋粥,叫“七家粥”,說是吃了這種粥,鄰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種。

今日立夏,明日迎來降水、降溫天氣

七家茶

與“七家粥”類似的食俗還有“七家茶”,流行於江浙地區。立夏之日,新茶上市,人們聚集各家的茶葉,贈予親鄰,共同烹飲。

立夏詩詞

南疆日長北國春,螻蛄聒噪王瓜茵。

新嘗九葷十三素,誰家村西不稱人。

——長卿《立夏》

今日立夏,明日迎來降水、降溫天氣

春去夏來的日子

螻蛄鳴,王瓜生

豐盛的食物與習俗

寄託著人們的美好願望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宋·楊萬里《小池》

今日立夏,明日迎來降水、降溫天氣

清亮的泉水

深綠的樹蔭

翠綠的小荷

鮮活的蜻蜓

明媚的初夏風光

如此詩情畫意

過了荼醾與素馨,一春風雨欠追尋。

卻從立夏晴多日,策杖閒來看綠陰。

——王諶·《絕句》

今日立夏,明日迎來降水、降溫天氣

荼蘼已開

春天已過

會遺憾嗎

看這眼前的滿樹濃蔭

是多麼愜意的事啊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唐·高駢《山亭夏日》

今日立夏,明日迎來降水、降溫天氣

綠樹蔽日

夏日漫長

樓臺倒映池塘

宛若鏡中美景

微風輕拂

水波盪漾

滿架薔薇

院中早已瀰漫陣陣清香

滿城楊柳綠依依,背著春風自在飛。

卻是楊花有才思,一時收拾伴春歸。

——宋·項安世《立夏日南風大作》

今日立夏,明日迎來降水、降溫天氣

孟夏之初

徐徐春風掀楊柳

落花有情

隨春去

美了此生

今日立夏,明日迎來降水、降溫天氣

春天的短暫易逝

教會我們珍惜時光

夏日萬物蓬勃生長的姿態

更讓我們體會成長的意義

走過了春的旎旖

迎來了夏的蓬勃

好時光,莫辜負~

來源:網絡

今日立夏,明日迎來降水、降溫天氣今日立夏,明日迎來降水、降溫天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