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垮掉的一代”,感现代启示

我经常要对别人说“很高兴见到你”,尽管我见到他们根本不高兴。

——霍尔顿

导读

《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问世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美国,彼时美国刚取得二战的胜利不久,成为了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国,国民们感到无比骄傲自豪。但同时,其国内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与国人极度匮乏的精神文明形成巨大落差,从而滋生出各种社会矛盾,比如著名的“垮掉的一代”、“披头族”就产生于这个时期......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垮掉的一代”,感现代启示


这本书主要描写了16岁的主人公霍尔顿从潘西中学退学后跑到纽约鬼混,最后幡然醒悟,回到家里的一段经历。16岁的他年少、叛逆、暴躁,他厌烦着这虚伪的一切,他最常挂在嘴边的词语是“混账、假模假式”。他一边“颓丧而勇敢”地对抗着这在他看来虚假的社会:私自提前退学、未成年就喝酒、和女人调情、试图嫖一个娼妇等等,一边又胆小如鼠:有人偷了他的手套,他在脑子里会把那人胖揍一顿,但实际只会说一些尖酸刻薄的话来激怒那人,甚至连最直白的责骂都不敢说出口。

从前有人说霍尔顿是那个特殊时期众多充满迷茫、矛盾、反叛心理的美国青年的代表,这个不置可否,但时过半个世纪,今天我们再看《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很庆幸能够不再处于时代的局限性下思考问题,可以随心的从多个方面解读故事并获得人生启示。

现实中的霍尔顿:无力对抗时代的洪流,便“随波逐流”吧

主人公霍尔顿年仅16岁,但已经换了四次学校,而且仍旧劣迹斑斑。他痛恨学校、痛恨读书学知识,认为“读书的目的不过是以后有钱买辆混账凯迪拉克”;他痛恨着大人的虚伪,他骂绥摩校长是“势利眼”、他打心眼里看不起那些只会参加弟弟葬礼的烦人亲戚;他痛恨同龄人、室友老斯特拉德莱塔的“渣男行径”——花心,骗不同的女孩约会,其中就包括霍尔顿的心上人。

他一直在同社会里各种各样的堕落腐朽做着抵抗,但与此同时,他也在不断“腐败消沉”。他逃离学校后总在酒吧里假装成年人,以便能买到酒喝;他在酒店的音乐大厅里约三个素不相识的丑陋女子跳舞来放纵自己;叫了一个娼妇想满足自己无处发泄的性欲,但最后却被讹诈加暴打。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垮掉的一代”,感现代启示


在我看来,霍尔顿的不断沉沦,并不是对黑暗社会的无奈妥协,而是一种无声的、“消极”的抗争。他只是一个孩子,但他面对的却是整个社会的浑浑噩噩,他痛恨、他谩骂,都毫无作用,他明白自己无力改变现状,与其这样痛苦的苟活,倒不如“以堕落对抗堕落”,还能换得些许快意。不过他依旧心怀理想,那是一片净土,是他心中的纯净“麦田”,他幻想去成为那“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护他的美好世界。

霍尔顿的心境转变:爱让理想变得更现实

霍尔顿并不是冷酷无情的人,他心中自有一坨评人的秤杆,虽然大部分人被他分到了要遭受唾弃的领域,其中可能还包括他的老爸,但他也有深爱的人:他那已故的弟弟艾里和可爱的妹妹菲芘

妹妹菲芘是霍尔顿在世界上唯一的精神寄托,当他从学校刚回纽约的时候就想着给她买唱片礼物;晚上冒着被发现的危险偷偷回家看望菲芘,和她彻夜长谈;准备离开纽约前往西部的那天,特意去学校找菲芘,希望能够见妹妹最后一面。

如果说这本书的前部分全是充斥着堕落、腐朽、冷血、对抗的主题思想的话,那么后一部分则恰恰表现了相反的情感主题:温情、细腻、爱意等等。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垮掉的一代”,感现代启示


故事的最后一幕是菲芘在大雨中坐着旋转木马,开心地和霍尔顿挥手,霍尔顿也在雨中向妹妹菲芘挥手回应。作者塞林格甚至都没有过多描写两人的内心情感,就以霍尔顿开心极了为结尾来宣告这个故事的完结。突兀吗?可能有人这样认为吧!他们或许还认为霍尔顿是抵抗不住压力了才选择老老实实回家,向真实社会妥协。但只要你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完全不是那样。

霍尔顿对妹妹是真挚的爱,他要离去是为了追寻纯净的理想胜地。两者放在大环境下乍一看并不矛盾:亲情与理想可以并存。但实际对霍尔顿来说,却是个大大的悖论:如果他选择呵护妹妹一生,就注定不能远离她,而他如果选择追求理想之地,也就注定要放弃妹妹。

霍尔顿是矛盾纠结的,但是当他看到即使下着大雨,在自己陪伴下也能开心玩耍的菲芘时,他突然明白了理想的真正意义:理想并不是遥不可及,理想也不是非要“一人升天,全家不宁”(主人公离家出走),可能生活中最平凡的那些瞬间才是自己苦苦追寻的理想,能留住那些幸福的瞬间就是理想的真谛。

“爱能让人更成熟”这句话没错,正是对菲芘的爱让霍尔顿明白了他所追寻理想的真实内涵:能让人最终感到幸福的才是理想,否则就算实现了理想也是舍本逐末、毫无意义

结尾

虽然作者在书的后半截着力描写了霍尔顿和妹妹的情感交流,凸显出正面、积极的主题,但我在第一次读罢此书后,还是觉得甚是沉闷,猜想可能是和整本书的基调以及主人公的人物性格设定有关,所以过了好久才理清楚思路,总结出了三点启示。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垮掉的一代”,感现代启示


一、社会异化问题。简单来说,就是社会发展不均衡问题,而主要是指人类的生活水平和思想上的不平衡。近两百年来,随着工业革命、电气革命、信息革命的相继出现,人类文明快速进步,发展周期大大缩短,但人类的精神思想却没有普遍提升到相应的高度,因此就会产生一些社会性的矛盾问题。

除去政府应对措施不提,我们作为个体公民可以做的是:多读书、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实现自我价值、从容应对问题。

二、青少年问题。青少年一般是指13岁到19岁年纪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普遍多动、叛逆、不服管教,心智尚未成熟,很容易随波逐流,“不是成仙,就是成魔”。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们对他们多加关心照顾,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困难,“少年的肩,应该担起草长莺飞和清风明月”!

三、爱与理想问题。爱与理想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两者看似不相干,但实却“荣辱与共”,没有了爱,理想将毫无意义;没有了理想,再多爱也不能弥补一个人的精神需求。所以,正确认识并协调好两者关系将会有助于我们今后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