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只要内心依然滚烫,对生活充满热情,你就一直在路上

杰克.凯鲁亚克,“垮掉一代”的灵魂人物,嬉皮士运动鼻祖,当代摇滚精神鼻祖。之所以能得这些称号,是因为杰克.凯鲁亚克写了一本小说《在路上》。

1951年,在结束横跨美国的旅行后,杰克.凯鲁亚克用了三个星期的时间写完了在《在路上》。但此书的出版开始并不顺利,原因是书中涉及大量真实人物及事件,出版社担心收起诽谤诉讼,直到1956年,出版社要求凯鲁亚克调整小说结构,并删去所有可能引起诽谤诉讼的内容后,此书才得以出版。此书出版后便大受年轻人的追棒,并掀起一股“垮掉一代”风潮。

《在路上》:只要内心依然滚烫,对生活充满热情,你就一直在路上

《在路上》封面图


小说是以二战结束后为大背景,讲述了“我”穿越美国的一些经历以及心理历程,其中提及了友谊、爱情,但更重要的是传播了一种精神——年轻人就要去尝试、去折腾、去闯荡,去寻找信仰和力量。

印象中,我们所知的这些“跨掉一代”的诸如嬉皮士、摇滚的形象是代表着潦倒、反叛、放浪不羁,他们也经常与“青少年犯罪”紧紧相连。然而,作者提出,这是对他“垮掉”意思的扭曲,他感悟到的“垮掉”的真实意义是代表着“至福”,是欢腾,是幸福。为何是至福?而不是叛离经道?也许读读这本《在路上》,我们会有所感悟。

《在路上》:只要内心依然滚烫,对生活充满热情,你就一直在路上

《在路上》插图


01 身体和思想,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二战刚结束不久,整个世界还有些动荡,有些地方战争仍在持续,而美国这个在二战时经受战火燃烧最少的地方,却出现了这样一批年轻人:他们贫穷、潦倒,精神空虚、浑浑噩噩却又渴望突破自我,然而,他们并不积极投入生活,而是以消极的态度贬低一切,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得他们陷入了思想混乱的旋涡之中。

他们“全都像是生活在噩梦中,抱着消极的态度贬低社会,举出令人厌倦的书本或政治或心理分析学的理由”,但是迪恩是这批人中的异类,他“只是一头扎进社会,驰骋闯荡,渴求面包和爱”,其他根本不在乎的年轻人。

《在路上》:只要内心依然滚烫,对生活充满热情,你就一直在路上

《在路上》插图


迪恩还是个“蹲过大牢的年轻人,抱着成为正牌分子的美妙可能性不放”的天真男子,但是在另一方面,迪恩却又是那么的“疯狂”。他们(书中的“我”和迪恩)会坐着公共汽车穿越林肯隧道,去会美丽的姑娘,在光怪陆离的虚空中手舞足蹈,他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正是这种热情吸引了“我”,所以,尽管姨妈说“她瞥了一眼迪恩就认定他脑子不正常”,尽管他是骗吃骗喝骗我教写作的骗子,但我依然与他相处得很好。因为这种对生活的热情是我所缺少的:

我一辈子都在这么追赶让我感兴趣的人,因为吸引我的只有疯子,他们疯狂地生活,疯狂地说话,疯狂地被拯救,他们渴望同时拥有一切,从不无聊得打哈欠或口吐陈腔滥调,而只是燃烧、燃烧、燃烧,就像神奇的黄色罗马焰火筒爆炸。

《在路上》:只要内心依然滚烫,对生活充满热情,你就一直在路上

《在路上》插图

作者凯鲁亚克自从认识了一群臭味相投的年轻人,便形成了一个小圈子,也是“垮掉一代”的核心成员,他们将格林威治村的小咖啡馆当成据点,每天在这里谈天说地直到天亮。他们充满反叛,过着浪荡不羁的生活。这时来自丹佛的骗徒尼尔.卡萨迪(迪恩的人物形象原型)闯入他们的生活,给他们平静的生活带来了激情。这个激情的带来的结果就是凯鲁亚克等坐上卡萨迪偷来的汽车进行横穿整个美国的旅行。

事实上,凯鲁亚克极为渴望摆脱他们颓废的生活,因为他听到了新的召唤,因为他是个年轻的作家,他想上路,他想追随卡萨迪的脚步,去感受西部狂野而积极的生活气息,他想去西部见见新的地平线。

《在路上》:只要内心依然滚烫,对生活充满热情,你就一直在路上

《在路上》插图


身体和思想,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即使是在路边饿着肚子在病床上无人搭理,凯鲁亚克仍然不后悔,因为“疯狂”一生只有这么一次。因为他知道,一直走下去,他会遇到姑娘、启示和一切,一直走下去,珍珠会交到他的手上。

02 我不知道这一切都通向何方,我不在乎

《在路上》,整本书充斥着酗酒、赌博、性爱,他们衣冠不整,只知道开着汽车到处游荡,他们居无定所,随遇而安,他们眼神迷离找不到方向,真的是一群彻底的”垮掉一代“。

《在路上》:只要内心依然滚烫,对生活充满热情,你就一直在路上

《在路上》插图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他们是如此的与众不同,为什么他们不守着一份稳定的工作,结婚生子,然后安安静静地老去?为什么他们要选择远方?未知的路途,未知的人生?他们当中其实大多数人都有稳定的工作,比如最叛经离道的迪恩,他是停车场小厮;老公牛李是一名教师;卡罗.马克斯和“我”是作家。

正好小说中说的:

人生伊始之时,你活在父亲的庇护下,愿意相信一切。然后到了老底嘉的日子,这时你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你一副既可憎又可怜的鬼魂模样,颤抖地熬过梦魇般的人生。

《在路上》:只要内心依然滚烫,对生活充满热情,你就一直在路上

作者设计的《在路上》封面

也许这正是他们之所以不愿意按普通人那样生活的理由,他们对社会发出呐喊,做出反抗,他们在对这个社会大声说“不”,他们想用走不寻常路的方式,去寻找他们想要的自由。

于是他们(主要是我和迪恩)上路了。第一次,从东部纽约出发,横穿美国经芝加哥、得梅因、丹佛到达大陆的尽头——旧金山海岸的山丘上远眺。随后决定将旅行交成一个圆圈,从洛杉矾,经堪萨斯城、匹兹堡回到纽约;第二次,是围绕美国边界走了一圈,从纽约经落基山城、新奥尔良、图森、旧金山、西雅图、比尤特、底特律回到纽约;第三次,从纽约开着汽车一路直踩经拉雷多到达墨西哥。

《在路上》:只要内心依然滚烫,对生活充满热情,你就一直在路上


他们都是一群没有存款的年轻人,在路上甚至要忍受饥饿,也曾想要过放弃,还曾想寻找一处地方安定的生活,但是,穿梭在大路上的那种自由的快感,催促着他们一次又一次地重新上路。他们在美国的东海岸和西海岸中穿行,体会着旅行给身体带来的痛苦,也享受着旅行给生命带来的欢乐。

我不知道这一切都通向何方,我不在乎。

在有些人眼中,这一群人既无厘头又特立独行,孰不知,这是他们的自由理念,当然这个理念的核心是“爱你的人生”。爱你的人生,是热爱生活,是自由的灵魂得到了满足,即使他所拥有的物质并不丰富。

《在路上》:只要内心依然滚烫,对生活充满热情,你就一直在路上

《在路上》手稿


03 结语

凯鲁亚克自称他们是“垮掉一代”(Beat Generation),但是他并不认为他们是潦倒、反叛、倒霉和破败的代名词,相反,他将这个词赋予新的含义——至福,那是欢腾、幸福的意思。虽然他们衣衫褴褛、浪迹天涯,却享受着天赐般的快乐,不是食物或物质的享受,而是精神的享受。这一切源于心中的信仰,保持内心的滚烫,拥有对生活的热情,就是要不断的折腾,不断的尝试。

当代社会,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有多少人是以这人名下有多少存款、拥有多少套房子作为标准的?我们在唯利是图的路上越行越远,却唯独忘记了我们的精神也需要得到滋润,没有了精神追求的生命,就不可能对活在当下有更多的独特感受。与其说凯鲁亚克等他们是“垮掉一代”,不如说我们这一代也走在了“垮掉”的路上。

《在路上》:只要内心依然滚烫,对生活充满热情,你就一直在路上


但这两个“垮掉”的意义却是不同,前者代表着精神的追求,后者代表着物质的追求。正如凯鲁亚克说的:“别人请我解释垮掉一代的时候,原先的正牌垮掉一代已经消失贻尽。”

生命对于我们来说,是责任和意义,凯鲁亚克他们对社会或许谈不上什么责任感,但是,他们对自己的生命却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因为他们的一生都在追寻,去感受未知而又不同的生活。

只要内心依然滚烫,对生活充满热情,你就一直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