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陸園區找準“出海口” 成都高新自貿區實現逆勢“飄紅”-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內陸園區找準“出海口” 成都高新自貿區實現逆勢“飄紅”

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

受訪者供圖

近日,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核心區域,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迎來掛牌三週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全區主要經濟指標穩定增長、159項改革試驗任務基本實施、6項改革創新成果在全國範圍內複製推廣。在自貿區的帶動下,面對受疫情影響出現不同程度波動的市場經營環境,整個成都高新區一季度新增內外資企業4780戶,註冊資本(金)394.06億元,同比增長297.87%,實現了逆勢“飄紅”。

作為地處我國西部內陸,也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核心的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如何利用自貿這塊先行先試的金字招牌,釋放改革紅利,探尋內陸自貿試驗區對外開放、國際合作的“出海口”?科技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相關採訪。

“試驗田”湧現110餘項改革創新案例

去年7月,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發佈“2018—2019年度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數”。評估結果顯示,24個自貿試驗(片)區(港)制度創新總體排名中,成都片區排名居於前十。

3年來,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充分利用自貿這塊先行先試的試驗田,已累計形成110餘項改革創新案例,其中“自貿通綜合金融服務”等6項成果獲全國複製推廣,“中小科技企業雙創債”等7項成果獲四川省複製推廣。

在眾多先行先試的探索中,“自貿通綜合金融服務”幫助中小微企業擺脫了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由成都高新區與成都銀行攜手打造的自貿通,自2018年7月上線以來,通過政策性引導、市場化運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方式實現“融資、降費、服務”的目標。其間,自貿通先後推出了便捷融資、國際結算費用減免、綠色通道等業務板塊,幫助企業降低融資門檻,減少企業貸款負擔,加大金融機構對企業的支持力度。

四川語言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語言翻譯服務供應商,主要提供海內外工程現場翻譯、會展服務與同傳、本地化與國際化商務服務與諮詢等。今年3月12日,該公司與成都銀行簽訂自貿通金融服務協議。隨後,成都銀行為其匹配了500萬元的自貿貸,未來該企業辦理國際結算業務時,還將享受匯出匯款手續費全免的優惠。據悉,“自貿通”已為成都高新區21家中小外貿企業發放“自貿貸”1.37億元,支撐企業進出口結算量突破4000萬美元。2019年8月,“自貿通”以其切實服務外向型中小企業、支持企業涉外業務發展的特點,入選商務部“最佳實踐案例”,並向全國複製推廣。

對標國際國內最高標準、最好水平

在不沾邊、不靠海,不具備區位優勢的西部內陸,如何吸引全球雙創資源的流入,是內陸自貿區發展建設的一道“門檻”。3年來,“對標國際國內最高標準、最好水平,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成為成都高新自貿區的“解決方案”。

在成都城南的天府大道中段,高192米、總建築面積約21萬平方米的“中國—歐洲中心”矗立在成都高新自貿區中。自2017年5月正式啟用以來,這座“網紅”地標建築,已成為成都乃至四川省對歐全面合作的新平臺,“一帶一路”對外開放的新旗艦。在“中國—歐洲中心”2樓,西部首個涉外集成一站式政務服務大廳——自貿區政務服務大廳已運行一年。該自貿區政務服務大廳集納了成都高新區各部門100多項涉外審批服務職能,採取“線上、線下、自助”三種服務相結合的方式,為“涉外企業、跨國機構、外籍人士”3類對象提供“政務服務、中介服務、生活服務”3種服務。其中,線上服務以“自貿一站通”網站為依託,以信息集成方式提供“全生命週期”智能服務,並逐步鏈接大廳內的線下、自助服務體系。

成都高新區新經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自貿一站通”已整合外商投資負面清單、首證通、在線註冊等信息及服務功能,實現了企業在線註冊、在線金融服務、在線政策匹配等線上服務。

統計顯示,成立3年來成都高新自貿區已累計新設企業63477戶,較成立之初增長了15倍;外商投資企業859戶、註冊資本金102.94億元,較成立之初分別增長了25倍和35倍。(記者 盛 利)

來源: 科技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