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相爭|運籌帷幄在鴻溝,是合約,亦是騙局,也是項羽的大陷阱

楚漢相爭,所謂運籌帷幄,這個帷幄在哪裡?

準確的說就在鴻溝,真正的謀略,決定生死的大謀略,就是鴻溝之謀。

所謂“鴻溝議和”,本就是歷史上的一場大騙局,天真的項羽卻信以為真。他在同意和解後,不但當即拔營率軍而去,而且放歸了劉邦的父親和妻子。

劉邦乘機加緊戰備,調兵遣將,意欲一舉滅楚。

項羽卻拱手讓出關中“四塞”之地後,麻痺鬆懈地引兵東歸彭城,對劉邦的做法竟未能察覺。

楚漢相爭|運籌帷幄在鴻溝,是合約,亦是騙局,也是項羽的大陷阱

圖⒈楚漢相爭之鴻溝對峙

他居然不知是計,喪失了作為將領不應喪失的起碼警惕性。完全可以說,這是項羽本不該有的一次致命失策。

一、運籌帷幄在鴻溝,合約的由來

⒈“鴻溝”原是中國古代一條運河的名稱,在今河南省境內,現在已經不存在了。

魏國為了把境內的河流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水運網,在公元前339年,又引圃田澤水東流,把大溝運河延伸到大梁城北。

然後又繞過大梁城東,折而南行,至陳(河南淮陽)流入潁水,再經潁水注入淮水,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鴻溝。

鴻溝的源頭就是黃河,又有圃田澤調節,水量比較充沛,因而與它相通的各條河流面貌大為改觀,通航能力大大提高。

鴻溝鑿成後,在黃淮平原形成以鴻溝為主幹,以原先的自然河流為分支的完整的運河網。

但是“鴻溝”的名字不是因為這個才出名,而是楚漢相爭讓“鴻溝”之名流傳了下來。

楚漢相爭|運籌帷幄在鴻溝,是合約,亦是騙局,也是項羽的大陷阱

圖⒉歷經滄桑之鴻溝雪景

⒉公元前203年秋,正是楚漢相爭的關鍵時刻,劉邦遂派侯公勸說項羽,欲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以求和平解決雙方紛爭。

開始,兩軍在鴻溝兩側擺下陣勢,漢字旗和楚字旗,旗幟鮮明。劉邦壯著膽子,親自來到陣前。

項羽看到劉邦,就隔著廣武澗對劉邦大聲喊話,他說天下紛紛亂亂好幾年了,還不是都因為你我二人。希望跟劉邦單挑,決一雌雄,不要再讓天下百姓白白地受苦。

劉邦笑著說:我寧願鬥智,不願鬥力也。

後來,因韓信進兵攻打楚軍,楚軍兵卒疲憊,軍糧告罄。

楚軍的給養,每況愈下。劉邦想,該是解救老爹和呂雉的時候了。他先派陸賈去勸說項羽,要求放回自己的父親,項羽開始不答應。

劉邦又派侯公去勸說,項羽才答應釋放他們,同意握手言和,與劉邦定立條約,二人平分天下,鴻溝以西劃歸漢,鴻溝以東劃歸楚。

楚漢相爭|運籌帷幄在鴻溝,是合約,亦是騙局,也是項羽的大陷阱

圖⒊鴻溝霸王城之項羽雕像

所以說歷史上確實存在鴻溝合約,但是這個合約存在的時間很短,與其說是合約,還不如說是緩兵之計,是騙局,亦是陷阱。

二、運籌帷幄在鴻溝,騙局的設置

在漢代,交通和通信都不發達,戰爭與和平的信息的傳遞是非常慢的,而且戰爭時期,往往有兵不厭詐之說,和談往往就是鬥智的表現形式。

⒈“撤退”往往就是敗退的信號

大家比較熟悉的“淝水之戰”,也有一個對話的小插曲,東晉軍要求苻堅軍撤退一點點,以方便雙方列兵佈陣,其實,東晉的目的就是讓苻堅軍撤退。

在古代,通訊不發達,“撤退”十有八九就是意味著前方打了敗仗。後方的部隊往往看前方部隊的動作行事,前面向前,就跟著向前,前面後退,就跟著後退。

楚漢相爭|運籌帷幄在鴻溝,是合約,亦是騙局,也是項羽的大陷阱

圖⒋項羽與虞姬

⒉運籌帷幄在鴻溝,騙局的設置

漢軍運籌帷幄的目的就是製造楚軍撤退的事實,只要楚軍撤退,漢軍什麼條件都好說,只要楚軍撤退,漢軍的目的就實現了。

楚軍撤退,漢軍就可以在楚軍的大後方製造麻煩,漢軍完全可以快馬加鞭的到處去散佈楚軍敗退或撤退的消息。

事實上,劉邦也是這樣鼓舞軍心的,楚軍剛剛撤退,他就馬上命令韓信和彭越前來圍攻項羽。

但是韓信和彭越都是久經沙場的將領,他們猜測楚軍是撤退,不是敗退,事實上也只有他們兩個沒有被忽悠。很多漢軍諸侯都聽劉邦的命令趕了過來。

楚漢相爭|運籌帷幄在鴻溝,是合約,亦是騙局,也是項羽的大陷阱

圖⒌楚漢相爭之鴻溝遺址

三、運籌帷幄在鴻溝,陷阱形成之經過

鴻溝議和,據《史記·項羽本紀》:彭城之戰大捷後,項羽追擊劉邦到滎陽,楚軍多次侵奪漢軍的供糧通道,漢軍軍糧短缺,十分恐慌,請求跟楚軍講和。

項羽打算答應和解。他的亞父、也就是謀士歷陽侯范增說,漢軍很容易打敗,如今放過他們而不予以消滅,以後肯定要後悔的。於是,項羽加緊圍攻滎陽。

劉邦對此十分憂慮,就用陳平的計策來離間項羽和范增,陳平的“離間計”比較成功,劉邦不斷地請求與楚軍講和,項羽猶豫好久,最後他居然不聽范增忠告,同意議和,並且派出了使者。

項羽拱手讓出關中“四塞”之地,也就是指四面分別有蜀山、秦嶺、渭水、涇水等阻塞。

楚漢相爭|運籌帷幄在鴻溝,是合約,亦是騙局,也是項羽的大陷阱

圖⒍項羽謀士范增

此後,他麻痺大意地引兵東歸彭城,對劉邦的做法,竟未察覺,喪失了作為楚軍最高將領,不應喪失的起碼警惕性。

完全可以說,這是項羽本不該有的一次致命失策。

《漢高祖本紀》載:劉邦、項羽約以鴻溝中分天下,項羽率軍東歸,劉邦也應西去。劉邦途中用張良、陳平計,趁項羽不備,回馬追擊項羽。

對劉邦來說,真正地運籌帷幄就在鴻溝,鴻溝是合約,亦是騙局,也是給項羽設置的大陷阱。

可以說項羽真正的失敗就是從鴻溝開始的,此後,項羽在鴻溝陷阱之中,越陷越深。

最終劉邦與韓信、彭越等合軍擊之,大敗項羽於垓下,劉邦興漢,項羽自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