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羅漢的果位之間有什麼不同

《金剛經》中佛問須菩提:“須菩提,於意去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其中說的須陀洹就是初果阿羅漢。


阿羅漢是音譯,阿是無的意思。就是無生,永遠沒有煩惱,沒有魔障,心中永遠清淨光明,就是阿羅漢果。小乘分為四果羅漢,果是果位。初果羅漢叫做須陀洹(huan二聲),二果羅漢叫做斯陀洹,三果羅漢叫阿那含,四果羅漢叫阿羅漢。能修成四果阿羅漢,必須能夠斷掉見惑和思惑。羅漢不一定是出家人,在家人修行到一定程度,也能修成阿羅漢的。

那這四個不同果位的阿羅漢都有哪些次第的不同?

阿羅漢的果位之間有什麼不同

初果羅漢叫須陀洹,中文的意思是預流果,預流就是入流的意思,入得法性之流了,站到了聖人的隊伍裡面去了。斷除了‘見惑’,但是‘思惑’沒有解脫,還有習氣存留。對於六根六塵還是有些動心的,心念之流還沒有徹底空。如果要來人間,會來七次,來人間是為了了斷剩餘的因緣,叫“七還人間”,如果在此期間不繼續修行、進取,那會退步的。並且在人間還債的時候,自己是不清楚自己的初果羅漢的身份的,如果知道就不是初果羅漢了,一出胎就迷掉了。再者,如果不來人間了,修到了預流果的人會升天,不過只是升到了欲界天,因為欲的根沒有斷除,所以升不了色界天等其它天界的。

二果羅漢叫斯陀洹,與初果一樣已經斷除了見惑,思惑了脫的比初果要乾淨一些,死後只來人間一次,叫“一還果”,在此期間,了斷所有因緣,還清所有“債”。同初果羅漢一樣,昇天時仍然只是升到欲界天。如果來人間的因緣很淺,沒等出胎就已經結束了所有‘債’,對於羅漢而言已經了斷了因緣,對於世間人而言可能只是換來了一些傷心與眼淚。如果在人間走一遭,也會出胎迷的。就是不記得自己是羅漢,不記得自己的過往。

三果羅漢叫阿那含,三果比初果、二果高一些,生死來去自由,雖然也會來人間,也會出胎迷,如果定力高的可以不迷,自己明白。這是由三果羅漢定力程度的差別而有不同。三果羅漢昇天就已經脫離了欲界天,而會升入色界天了。三果羅漢來人間繼續修行,可以修到四果阿羅漢了。

阿羅漢的果位之間有什麼不同

四果羅漢叫阿羅漢,真正的四果阿羅漢,“實無有法,名阿羅漢”,就是沒有一個具體的法證到空,已經徹底斷除了見惑、思惑。大阿羅漢入定八萬四千大劫,時間上計算也是地球形成、毀壞幾次了,如果出定,由小乘修習大乘佛法,生起般若智慧,才能解脫,直至成佛。

小乘是修得個人的成就,但是也是修大乘的一個基礎。要斷除見惑、思惑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何況修到阿羅漢,及至成佛。至於能夠直接修成大乘佛法的根器,也是難找的,需要深厚的福慧二資以及殊勝的機緣。無論大乘、小乘都是不同程度的解脫,總比在輪迴苦海中掙扎的眾生要來得“幸福”一些。

修行不易,仍需努力!

阿羅漢的果位之間有什麼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