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正道憶王金嶺老師一一王賢文

筆墨正道憶王金嶺老師一一王賢文

王金嶺(1940年2月—2017年10月),男,漢族,1940年2月生於河南新鄉,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陝西國畫院畫師, 1979年調入中國美術家協會陝西分會國畫創作研究室,任創作研究部主任。陝西社會科學院書畫研究會理事,華聯書畫院副院長,陝西省電影美術學會首屆藝術顧問,陝西花鳥畫研究院名譽院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西安美院客座教授、廈門大學客座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017年10月25日,王金嶺在河南省新鄉市南濠圃因心臟病突發經搶救無效不幸逝世,享年78歲。

筆墨正道

憶王金嶺先生

一一記得與先生有次見面,先生問我畫畫之事,尤為感動,是為記!

記得很清楚,先生當時住北大街美協院內,初次拜訪王金嶺老師也是陪同我父親一同前往,此時西安,就如崔健的搖滾中唱的內容一樣的,不是我不明白,世界變化快,當時西安城變化也大,但是沒有現在眼下的節奏快,現在是幾天不出門,就已經不是這個城裡的人的感覺了。

咚咚咚,輕敲樓門,我敲門的手還未離開門上的瞬間,門打開了,是王先生的夫人開的門,問了幾句話,因為拜訪前也沒有事先預約,所以就直接敲門,這時候,裡面屋裡王先生說話,是王炬啊,請進請進,到屋裡落座,記得當時他們說著說著,就回憶一些往事了,有當年興國寺美院學生餓的不行了,就到食堂裡面拿兩個饅頭吃,後來被發現了,批鬥了,最後從此這個學生離開人間了,現在學生可能很難想象得到的,其實是那個歲月往事的不堪回首,以至於後來人們說起,都是再次經歷一種心靈上的痛的煎熬的往事。

筆墨正道憶王金嶺老師一一王賢文

王金嶺老師畫羅漢

我邊聽他們說話,邊看牆壁上掛的畫,有個小鏡框,裡面有幾筆隨心表現的線條畫的樹,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黃賓虹老人的作品,筆墨線條當時就感到生動,內含千斤之力而又擔夫不必爭道的行走在獨木橋上的感覺,很沉著,很寧靜,很遊動,很力透。我正在陶醉其中線條的世界中時,王夫人說,金嶺老師一般會客時間不會久,王金嶺老師急忙說,王炬同學不一樣的,可以長談,我記得當時自己沒有理解為什麼會客時間要有時間限制,後來我自己也深有體會了,有時候就不想會,更別說見面了!因為有的時候畫家是處在創作時間段內,他這個時候完全是身心一體的在專注創作的,不想別人打擾的。那個中滋味只有畫家自己本人能體會到的。

他們大人之間還在繼續聊,我還在繼續看那幅黃老的畫。

西安美術館舉辦扶犁回望王迎春楊力舟老師畫展上也遇到王金嶺老師了,先生當時看著特顯疲憊的樣子,這也是多年後又一次重逢,與上次到老師家會談不同的是,王老師當時喊旁邊一位老人的名字王同仁老師,這是那個當年畫了一隻大鳥的王炬,這就是王炬,想法好,一隻小鳥離開飛出鳥籠,數日小離,回來變成了一隻胖大的鳥了,其實這是我父親畫的一幅漫畫創意,反映改革開放政策的,這是一種絕佳構思,王老師繼續饒有興趣的給另外一位也是王老師說。

筆墨正道憶王金嶺老師一一王賢文

王金嶺老師畫仕女

回想起來,可能與老師就見面這兩次,但就僅僅兩面,卻也為我打開了一片國畫的天地,兩次的見面,也不像書上所說的面授機宜,耳提面命,就是自己的多看,多聽,多讀,多思。包括我父親敘述王金嶺老師一幅畫的時候所說,父親說,他當時很激動的說他在畫這幅羅漢圖時處理羅漢人物嘴部的筆墨關係是用了水破墨層層疊加,控制水份,已達到筆墨交融而又墨骨相兼的微妙水墨顯現時的快樂的就像一個小孩天真可愛的表情。此幅畫我看過多少遍了,真的活靈活現表現了一位靜坐禪悟的得道高僧,墨髮於相,相顯於墨,墨不礙相,相由墨生的水墨佳作!

筆墨正道憶王金嶺老師一一王賢文

人民日報發表作品《數日小離一見驚奇》王炬畫

寫此文懷念雖未拜師的王金嶺老師,願老師作品筆墨傳統精神永存,願老師待來人間重整國畫藝術之正道,也願觀讀此文的讀者或許能有所一思,這也就是我寫此文的意圖所在。

再次祝願王金嶺老師藝術筆墨千秋!

一一思源堂主王賢晨中憶寫王金嶺老師

2019.12.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