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图书馆带领大家探寻老舍先生《骆驼祥子》背后的故事

半岛记者 黄靖斐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青岛,文化名人荟萃。以康有为、老舍、闻一多、梁实秋、沈从文为代表的一批文化名人先后来青定居、执教、寓居、旅游。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青岛市图书馆90后馆员刘亚带领大家去追寻文化名人与青岛的故事。

青岛市图书馆带领大家探寻老舍先生《骆驼祥子》背后的故事

1934年9月,应国立山东大学校长赵太侔之聘,老舍全家搬到青岛,任国立山东大学文学系教授。从1934年秋到1937年夏,老舍度过了生活和写作上的黄金时期,作为当时山东大学和青岛文坛的灵魂人物,老舍谱写着三十年代的人文传奇。老舍初来青岛时住在莱芜一路(今登州路),1935年春,便举家搬到了金口二路2号(今金口三路2号乙)一座临近海滨的小楼居住。1936年老舍从山大辞职专职写作,由于原金口二路的房子常受房东家的扰乱之苦,老舍无法专心写作,再一次搬家,住到了黄县路6号(今黄县路12号)一座德式二层小楼里,也就是今天的老舍故居。

青岛市图书馆带领大家探寻老舍先生《骆驼祥子》背后的故事

老舍先生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正是创作于此。

1936年春,山东大学的一位同事来老舍的黄县路寓所聊天,讲起他雇佣车夫的经历,老舍觉得这故事颇可写成一部长篇小说。老舍因出身贫苦市民家庭,从小就与下层民众接触,对劳苦大众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有着较深入的了解,《骆驼祥子》的创作冲动缘此而萌发。

青岛市图书馆带领大家探寻老舍先生《骆驼祥子》背后的故事

老舍“入了迷似的去搜集材料”,面向生活挖掘可用资源。黄县路寓所临近东方市场,那里有洋车夫在靠活儿,不远处还设有车场。他与街头的车夫及其他苦力聊天,与他们交朋友,请他们来家里做客,切身感受他们的生活与心灵。

青岛的老舍故居被称为骆驼祥子博物馆,仅仅是因为老舍先生在此写出了《骆驼祥子》吗?

在青岛老舍故居命名之前,老舍在全国已经有了两处故居:北京、重庆。起一个什么名字能与这两处故居相区别开来,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博物馆)的名字和主题都应该是《骆驼祥子》,以和其他两馆(北京和重庆)区别开。不妨叫“青岛老舍故居及《骆驼祥子》博物馆”,或简称《骆驼祥子》博物馆。舒乙先生还在信中说,俄罗斯的《喀秋莎》博物馆源于一首非常著名的歌曲。此馆非常有名,非常特别,可参考。于是,《骆驼祥子》博物馆就此诞生。它是当时首个以文学著作命名的场馆,既独具匠心又充满文艺气息,舒乙先生题名。

青岛市图书馆带领大家探寻老舍先生《骆驼祥子》背后的故事

图为 老舍故居(骆驼祥子博物馆)陈列的不同国家语言版本的骆驼祥子

现在的《骆驼祥子》博物馆是收藏《骆驼祥子》版本最多的博物馆;这儿编纂了中国首部作家地域全集——《老舍青岛文集》以及有老舍作品种类最多的“祥子书屋”。

感谢老舍先生,给青岛留下了如此厚重的城市回忆!

青岛市图书馆带领大家探寻老舍先生《骆驼祥子》背后的故事

索书号:I246.57/535

馆藏地点:青岛市图书馆 中文外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