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育兒觀念生變,美贊臣、惠氏、伊利等乳企掀起配方升級大戰


寶媽育兒觀念生變,美贊臣、惠氏、伊利等乳企掀起配方升級大戰

在只求“吃得飽”的年代,更好的配方並非消費者選擇購買的主要理由,所以奶粉配方同質化嚴重,但隨著國人健康消費意識的提升,寶媽們對奶粉的注意力正向“吃得好”方向轉變。順應這股消費趨勢,惠氏、牛欄、美贊臣和伊利、飛鶴等國內外配方奶粉行業中的頭部企業,在近期掀起了一場聲勢不小的配方升級戰。

寶媽育兒觀念生變,美贊臣、惠氏、伊利等乳企掀起配方升級大戰

此起彼伏的配方升級

較早開啟配方升級的是美贊臣公司,它們沒有明確宣佈升級配方,但於2016年在高端產品藍臻系列中應用了在母乳中發現的乳脂球膜和乳鐵蛋白。

其中,乳鐵蛋白隨著國內外研究的深入,更受到行業和消費者的青睞,幾乎成為所有品牌的標配,各大奶粉公司旗下,基本都有幾款產品添加。

寶媽育兒觀念生變,美贊臣、惠氏、伊利等乳企掀起配方升級大戰

2019年12月,另一國際奶粉巨頭惠氏推出新品啟賦HMO+。據其說法,這是當時市場上第一個同時含有三大類HMO活性營養的配方。據知食君瞭解,重視HMO的奶粉企業還有雅培、合生元等,他們在旗下的配方奶粉都添加了HMO成分。

今年3月2日,飛鶴旗下星飛帆也實現配方升級,主打OPO結構脂、水解乳清蛋白粉、α-乳白蛋白粉等。

稍後,乳業巨頭伊利旗下金領冠系列產品全面升級到乳源二代OPO,該公司表示,這更加貼近母乳中的OPO含量。

荷蘭奶粉巨頭牛欄(Nutrilon)則在即將於中國上市的新配方奶粉中添加3GL天然活性因子,目的除了讓奶粉營養更接近母乳,還可以幫助寶寶更好更主動地吸收奶粉中的關鍵營養。

這些奶粉企業們通過添加更多的新營養成分,不斷強調與其他奶粉的差異性,同時吸引消費者,爭取獲得更多市場份額。

消費需求倒逼企業升級

從高度重視價格和渠道,到集中在配方升級上發力,行業分析人士認為主要原因在於年輕父母對正確餵養寶寶方式的重視,倒逼奶粉企業加大對營養配方的投入。

在瀘州的母嬰店主羅俊向知食君介紹,以前寶媽們買奶粉時不太看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喜歡諮詢價格或是優惠信息,這一兩年,有些寶媽會看看配方組成和比例。

廣州祈福醫院兒童護理專家李建英對知食君說,“現在,年輕父母的育嬰觀念比父輩更科學,奶粉行業此時應該回歸商品的價值核心——質量”。

寶媽育兒觀念生變,美贊臣、惠氏、伊利等乳企掀起配方升級大戰

事實上,由於養育壓力日益加重,中國育齡女性的生育意願在降低。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比2017年新生兒數量減少200萬,2019年再比2018年淨減少30萬。但換個視角,願意生孩子的家庭大都具有一定經濟實力和消費能力,他們對寶寶“口糧”品質的要求更高。

人之初集團董事長李國勇表示,“三聚氰氨事件後,國內消費者對奶粉品質有著更高的要求,這倒逼奶粉行業進入品質競爭時代。”食品行業分析師宋亮也認為2019年後的奶粉行業競爭將主要圍繞高端市場和配方升級等維度進行。

而在消費總需求減少的大背景下,行業競爭加劇,對於國內任何乳企來說,都是一個巨大挑戰,為了更好的生存,奶粉企業對消費觀的新風向保持時刻敏感。

有業內人士預計,2020年有望成為配方註冊、配方變更升級最多的一年,並且,配方升級在未來幾年有可能常態化。

寶媽育兒觀念生變,美贊臣、惠氏、伊利等乳企掀起配方升級大戰

另有觀點認為,“史上最嚴”配方註冊制度的實施,是在通過壓縮產品數量,幫助奶粉企業更專注於產品研發,通過創新來提升奶粉品質,而品質之爭的終極方向是配方之爭。

“以前,中國配方奶粉市場同質化非常嚴重,現在,大家都在尋找產品差異化,配方升級會是一個大熱門。”宋亮說。高華證券也指出,未來消費高端化和產品結構升級將成為推動奶粉行業增長的重要力量。

頭部企業的遊戲

李建英認為,奶粉配方的創新背後是以科研為支撐,為消費者提供經過臨床驗證有效性的奶粉配方成果。他介紹說,一個經臨床驗證的奶粉配方,涉及幾十項嚴謹科學研究交互印證,是一個嚴謹、經得起反覆推敲的過程,而臨床試驗和驗證等因素就是企業研發和創新能力的具體體現。

知食君注意到,就算是現在一些已廣泛添加的成分,學界也在不斷推出新的研究成果。

例如乳鐵蛋白,去年國際權威刊物《兒科學雜誌》刊登了一份研究報告,這份針對中國寶寶的報告顯示,嬰兒出生後第14天至365天餵養添加乳脂球膜與乳鐵蛋白的嬰兒配方奶粉與顯著改善神經發育和免疫健康有關,再次證實了乳鐵蛋白的作用。

寶媽育兒觀念生變,美贊臣、惠氏、伊利等乳企掀起配方升級大戰

就目前來看,參與配方升級大戰的都是行業頭部企業,他們更有實力去做科技方面的創新,並將成果應用於產品。

事實上,雀巢、惠氏和美贊臣等奶粉企業不僅是“百年老店”,更重要的是,惠氏和雅培都是醫藥研究起家,美贊臣和牛欄則是臨床嬰幼食品起家,這些經過歷史積澱下來的品牌,在奶粉研發上更專業、深入。

不久前,為緩解疫情期間202名中國PKU寶寶的奶粉“斷糧”危機,國家市場監管部門在疫情下特事特辦,准許1008罐美贊臣公司提供的PKU特殊醫學配方奶粉從美國芝加哥緊急空運中國上海。

寶媽育兒觀念生變,美贊臣、惠氏、伊利等乳企掀起配方升級大戰

據組織此次行動的七色堇罕見病聯盟介紹,因為美贊臣具有強大的實力和資質,PKU特配粉才獲得了中國特殊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司嬰配食品註冊處組織的加急評審。

相比歐美和日本,中國國產配方奶粉的歷史較短,但上至政府,下到企業,在近幾年都開始強調奶粉行業的科技投入。

2019年6月,發改委印發《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提升行動方案》中就強調,“鼓勵企業優化產品配方,加快產品研發,推動科研成果轉化應用。”

在行業內,越來越多的奶粉企業開始基於對母乳營養的深入研究,不斷探索配方差異和升級,助推產品創新。

作為國產奶粉的黑馬,飛鶴乳業在其招股說明書中明確表示,將繼續推出超高端產品的改良配方,使其該分部的收益進一步多元化。

伊利金領冠則是積極尋求“外腦”支持,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等乳業發達地區構建起全球創新體系,他們還於2018年成立了伊利母嬰營養研究院和歐洲創新中心,開展深度嬰幼兒營養研究。

知食君說

無論如何,對中國奶粉行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對中國寶寶們而言,配方升級都是一件大好事。尤其對經歷了三聚氰胺慘痛經歷的國產奶粉行業而言,此次的配方升級大戰,是一場喚起國民信任的信心之戰,良心之戰。因此,市場需要的是建立在求真、務實基礎上的“硬核式”創新,不浮誇,不忽悠,不搞投機取巧,讓概念滿天飛,創新難落地的尷尬不再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