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仰陵村大揭祕:仰望丘陵今何在 高嶺之下出名人

西仰陵、中仰陵、東仰陵三個村,位於石家莊市區東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邊緣。因三個村子村北曾有一座高大丘陵,觀之需仰視,故名“仰嶺”,後演變為“仰陵”。因位於丘陵的不同方位,分西仰陵、東仰陵兩村。後來,由於西仰陵村子太大不便管理,於上個世紀50年代一分為二,分為西仰陵和中仰陵兩個村。

一直以來三個仰陵村屬於正定縣管轄,1958年曾劃入石家莊市東郊區,1964年又劃回正定。2001年裕華區成立時,歸入裕華區。2009年納入高新區範圍。現在,西仰陵舊村已拆,中仰陵、東仰陵尚保留原貌。

消失的丘陵

在石家莊市東二環南路,有一條西起東二環,向東伸進開發區的道路,名叫學苑路。沿這條路東行,過了京珠高速不遠,就能依次看見路南側的西仰陵和中仰陵兩個村。再向東走一段,到天山大街南拐,走到頭,就是東仰陵村。曾經,在三個村的北部,有一條綿延數里的高大土丘,今天,這土丘已經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高高低低各色新建的樓房。

石家莊仰陵村大揭秘:仰望丘陵今何在 高嶺之下出名人

當地人稱那座土丘為“村北崗子”。據西仰嶺村赫師傅回憶,崗子西起西仰陵村北(大約今天的京珠高速公路東側),高低起伏,斷斷續續,向東綿延至東仰陵村北(今天的天然城小區一帶)。崗子東西長約1500至2000米,南北寬約400米,最高處有五層樓高,最低處也有一層樓高。東仰陵村村民郭西方記得,他們村北邊這一帶,崗子上的土質為疏鬆的黃沙土,崗子下邊則是沙子,而崗子北邊,土質是具備一定粘性的黃土。那麼,崗子南北為何土質不一樣?崗子究竟是什麼原因形成的?是否為河流帶來的泥沙淤積而成?至今是個謎。

石家莊仰陵村大揭秘:仰望丘陵今何在 高嶺之下出名人

解放前,崗子上只有一些墳塋分佈。解放以後,開發成生產隊的耕地。由於土質疏鬆,特別適合種花生、棉花、紅薯等農作物。後來,崗子周圍的幾個村都來這兒挖土,回去墊地、墊牲畜圈,漸漸把崗子挖平了。到2000年以後,開發香江岸、天然城等樓盤時,殘存的部分土丘被徹底推平。

石家莊仰陵村大揭秘:仰望丘陵今何在 高嶺之下出名人

丘陵不存在了,但它在三個村的村名上留下了印記。再看這三個村,不論面積還是人口,都屬於比較大的。其中,西仰陵有村民3000多人,中仰陵有5000多人,東仰陵超過6000人。三個村大部分村民祖上是明代從山西洪洞移民而來,其中,西仰陵村赫姓是第一大姓(在當地方言中,赫字念“黑”),中仰陵村趙、左、高三姓佔八成還多,東仰陵村郭姓佔了七成。

曾經,西仰陵和中仰陵是一個村,共有街道七條,所以當地有“七仰陵,八賈村,過了樓底是尹村”的俗語。西仰陵的街道,體現了移民時家族聚居的特點,如赫家街上住的基本都是赫姓村民。此外,還有李家街、蘇家街、馬家街、高家街等。不過也有例外,比如王家街上住的任姓村民多。現在,這種聚居特點越來越不明顯,村裡統一放宅基地,宅基地在哪兒,房子就建在哪兒。將來,三個村如果陸續開發變成高樓,原始的居住生態將不復存在。


石家莊仰陵村大揭秘:仰望丘陵今何在 高嶺之下出名人


“幹勇巴圖魯”之碑

去仰陵之前,並不知道東仰陵村出過一位名人叫郭繼昌,更沒想到,會在他們村的紀念堂裡發現這樣一塊頗具研究價值的石碑。23日下午4點,走進建在村東南耕地中間的紀念堂,在守門師傅的帶領下,找到那塊躺在草叢邊上的石碑。正值日頭偏西,野茄子枝葉覆蓋了碑面,撥開枝葉,斜射過來的陽光照得字跡格外明顯。

石家莊仰陵村大揭秘:仰望丘陵今何在 高嶺之下出名人

碑文如下:“維道光二十一年五月皇帝遣分巡廣東惠、潮、嘉等處地方兵備道諭祭病故原任廣東陸路提督紫光閣功臣一等軍功、功加三等、伊清阿、巴圖魯郭繼昌之靈曰:鞠躬盡瘁,臣子之芳蹤,賜卹報勤,國家之盛典。爾郭繼昌性行純良,才能稱職,方廙遐齡,忽聞長逝,朕用悼焉,特頒祭典,以慰幽魂。嗚乎,寵賜重壚,庶沐匪躬之報,名垂信史,聿昭不朽之榮。爾如有知,尚克歆享。欽此。”這段話的後邊,是一連串祭品的名字,有各種食物、酒、火燭、香、紙等等。

石家莊仰陵村大揭秘:仰望丘陵今何在 高嶺之下出名人

大意是:道光二十一年五月,皇帝派遣分巡廣東惠、潮、嘉等處的地方兵備道(一位官員),代表皇帝來東仰陵村祭奠病故的郭繼昌。郭繼昌原任廣東陸路提督,是紫光閣功臣,曾被授予一等軍功並功加三等,還榮獲“巴圖魯”(勇士)稱號。皇帝說:鞠躬盡瘁,你成就了為人臣子的芳名與德行。體恤酬報勤勉的官員,是國家的一項重要儀式活動。你郭繼昌性行純良,才能稱職,正值受人尊敬的高齡之時,卻忽然聽到你長逝的消息,我特頒祭典,以慰你在天之靈。恩賜建造高堂祭奠,希望你好好享受因為自己奮不顧身盡忠效力而得到的酬報,名垂青史,明白地昭告天下,讓大家知道皇上賜你的不朽之榮寵。你如地下有知,就請享用這些祭品吧。

石家莊仰陵村大揭秘:仰望丘陵今何在 高嶺之下出名人


原來,郭繼昌是清代名將,曾立下赫赫戰功。上邊這段碑文,就是皇帝聽聞他去世的消息後,派人前往他的家鄉進行祭奠的記錄。

據介紹:郭繼昌,字厚庵,行伍出身,於道光元年受命奔赴新疆喀什噶爾換防,任安西副將。六年後,南疆張格爾發動叛亂,英國殖民主義者派間諜20多人為張格爾幫忙。叛軍企圖渡河攻佔阿克蘇,郭繼昌趁夜突襲,斬殺叛軍首領庫爾班素皮,贏得平叛大勝。甘陝總督向皇帝上報戰功,授郭繼昌總兵,賜號“幹勇巴圖魯”,就是“威猛的勇士”。

“巴圖魯”乃滿語譯音,能夠得封“巴圖魯”是極大的榮耀,從清初到咸豐的二百多年間,僅有33人受封。郭繼昌是其中之一,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道光七年,郭繼昌又作為前敵先鋒,與張格爾的叛軍決一死戰。郭繼昌利用聲東擊西之術,背後奇襲,大敗叛軍。當年底,在郭繼昌等清軍各路將士的共同進擊下,叛軍終於被全殲。郭繼昌因為戰功授壽春鎮總兵,道光皇帝下詔在紫光閣為他畫像,還題詞褒獎他的戰功:“生於近畿,拔於行伍。屢立戰功,威壯我伍。臨陣督兵,隨營俘虜。俾鎮壽春,張弓控弩。”

道光十七年,清政府開始打擊西方列強的鴉片貿易,郭繼昌調任廣東陸路提督,和水師提督關天培共同守衛邊防。兩年後,林則徐抵達廣州。郭繼昌積極支持林則徐。1839年6月,林則徐虎門銷煙,郭繼昌積極參與了這一震驚中外的壯舉。他整軍練武,編練義勇,來往於廣州和惠州之間,夜以繼日在陣地上巡視、佈防,積勞成疾,於道光二十一年病逝在廣州海防線上,成為鴉片戰爭中為國操勞病逝的民族英雄。

郭繼昌死後可能是葬在了廣東,他的直系親屬都在廣東。東仰陵村有他的墓,但裡邊沒有屍骨。這座墓原在村東南地裡,有石牌坊一座、石碑若干、石獅子一對、“望天吼”一隻(一種特別高的石柱,頂端刻有瑞獸)。其中,有一塊“聖旨碑”,正面刻有“聖旨”二字,背面是否有字他記不清了。大約在上個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間,牌坊被推倒,石碑被砸壞,生產隊將碎塊分給各家各戶,有的當了房基,有的燒了石灰。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塊碑所幸沒有砸壞,前兩年在村南修環城水系時挖了出來。郭西方記得,那一對石獅以及“望天吼”的殘件,應該就埋在今天村東北角地下。將來如果拆遷,他們會留心尋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