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得主馬爾克斯不只《百年孤獨》,還有《霍亂時期的愛情》

一說到魔幻現實主義,就必說馬爾克斯;一說到馬爾克斯,就必定提到《

百年孤獨》。實際上,《霍亂時期的愛情》也是馬爾克斯寫的一部非常精彩的現實主義小說。

馬爾克斯特別擅長用動物比喻來寫人,比如他形容喝醉酒的船長,是一頭“擱淺的鯨魚”,太形象了,喝醉酒的人身體會變得很沉,不就是這樣麼?

他是怎麼形容小說的女主角費爾明娜的呢?

諾貝爾獎得主馬爾克斯不只《百年孤獨》,還有《霍亂時期的愛情》

電影《霍亂時期的愛情》中的費爾明娜

他說她,是母鹿、母豹、老虎、野馬、騾子,把費爾明娜撒嬌、撒潑、蠻橫、奔放、忠誠的不同模樣都寫出來了。

費爾明娜受到愛情的召喚之後,察覺到了自己生活的變化,馬爾克斯是怎麼說的?他形容她“調整好嗅覺,磨尖了爪子,定要找出那隻躲在背後攪亂她生活的狡兔的蹤跡”。

女主費爾明娜是高傲的、決絕的,陷入對男主阿里薩的愛情之時,她是極不理智的。每個讀者都記住了她在柏拉圖式的愛情中神魂顛倒、茶飯不思的樣子,並且感嘆這真是好痴情的女子。

諾貝爾獎得主馬爾克斯不只《百年孤獨》,還有《霍亂時期的愛情》

電影《霍亂時期的愛情》中的阿里薩

深受相思之苦的女子在見到苦戀的男子之時,會怎樣?

常見的套路應該是男女主相擁,喜極而泣。但是馬爾克斯偏不這麼做,小說是怎麼寫的呢?

在代筆人門廊,費爾明娜精心挑選著兩人結婚的用品,好像一切的好東西都不足以襯托她的幸福。

接著,她聽見了魂牽夢縈的戀人的聲音,那是一種微弱的普通的只有她才能辨別出來的聲音。在那一瞬間,費爾明娜像是被晴天霹靂定在了原地一般,感受到了愛情帶來的狂喜。

諾貝爾獎得主馬爾克斯不只《百年孤獨》,還有《霍亂時期的愛情》

費爾明娜和阿里薩在代筆人門廊相遇

緊接著,她轉身,在看到阿里薩的一瞬間,她那幻影般的愛情煙消雲散了。她立刻斷定:過去的愛戀是一場盛大的錯覺。

阿里薩衝她笑了笑,試圖對她說點什麼,想跟她一起走,但她揮了揮手,把他從自己的生活中抹掉了——‘不,請別這樣。’她對他說,‘忘了吧。’

費爾明娜清醒了,她揮一揮手,毫不在意地將阿里薩從自己的生活中抹掉了。

他們的愛情是憂鬱的,年輕的時候、年老的時候,都帶有一種瑣碎的傷感調子。

後來,費爾明娜要嫁人了。

諾貝爾獎得主馬爾克斯不只《百年孤獨》,還有《霍亂時期的愛情》

費爾明娜嫁給了高富帥名醫

被戀人拋棄的男主阿里薩,終於決定要去療傷旅行。

臨行前的一個夜晚,他穿上星期日的禮服,獨自站在費爾明娜的陽臺下,拉響了那曲熱戀時候他為她創作的愛的華爾茲。這是一支只有他們倆知道的曲子。

阿里薩相信,婚禮中、蜜月中的費爾明娜,會因為想起自己這個被唾棄的戀人而有片刻的痛心,但實際上,她永遠地結婚了,甚至不曾憐憫地想到過阿里薩。

費爾明娜的新婚之夜,阿里薩就坐在一條顛簸在風浪中的船上,發著高燒,說著胡話,幾乎為她而死。

愛情來臨之時就像霍亂,阿里薩的母親不知道自己的兒子遭遇了什麼,甚至將兒子的相思病誤認為是霍亂。

阿里薩得了兩次相思病,一次是等待費爾明娜的第一封回信,一次是在她的新婚之夜。

這兩次因相思而發的病都被誤認為是霍亂,其實也是因為他們的愛情一直具有一種濃烈的迷亂的特質。

幾十年後,費爾明娜的丈夫死去。阿里薩出現在她丈夫的葬禮上,料理好了一切,對她說:“費爾明娜,我等這個機會,等了51年9個月零4天。這五十多年來,我一直深愛著你。”

後來,年老的阿里薩和不再年輕的費爾明娜重逢時,他們的愛情也是在一艘發生霍亂的船上延續。

諾貝爾獎得主馬爾克斯不只《百年孤獨》,還有《霍亂時期的愛情》

《霍亂時期的愛情》劇照

小說的基調帶著一種藍色的憂鬱氣質:兩人通信的信封是藍色的,霍亂病人的皮膚是藍色的,甚至阿里薩的臉也是發藍的。最後的最後,兩人在船上重逢,更是浸泡在水一樣的藍光中。

他們的愛情似乎如藍色所透露出來的氣息一般,朦朧、憂鬱而又安詳。

諾貝爾獎得主馬爾克斯不只《百年孤獨》,還有《霍亂時期的愛情》

這個書的封面實在太漂亮了

事實上,可以說他們愛上的是自己對戀人的一種想象:

多年以後,當阿里薩試圖回憶那個被詩歌的魔力理想化了的姑娘原本的模樣時,卻發現自己無法將她從昔日那些支離破碎的黃昏中分離出來。他在幻想中愛了她一輩子,到底是真愛還是一種求而不得產生的執念,沒人知道。

而在費爾明娜看來,阿里薩就好像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影子。這種好奇心、朦朧感,無意識的美化,其實都是愛情的偽裝和修飾。

他們都處在愛情的幻影裡,只不過一個用一秒鐘看破,一個花一輩子執迷。

但所謂的愛情,或許就是一種執迷、癲狂的狀態。愛在挑明白的一剎那,所有的電光石火,就都熄滅了。


關注我,瞭解有趣好玩的文史知識:文史有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