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男女權力失衡,是人類永恆孤獨的根源

許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那時的馬貢多是一個有二十戶人家的村落,用泥巴和蘆葦蓋的房屋就排列在一條河邊。清澈的河水急急地流過,河心那些光滑、潔白的巨石,宛若史前動物留下的巨大的蛋。這塊天地如此之新,許多東西尚未命名,提起它們時還須用手指指點點。

《百年孤獨》:男女權力失衡,是人類永恆孤獨的根源

當我第一次閱讀《百年孤獨》時,我就陷入了那種充滿悲傷和無力,躁動和懵懂,疲憊和空虛,卻依然很難停止閱讀的狀態。

也許是因為馬爾克斯的想象力太魔幻,思維太跳脫,辭藻太詩意,又或者,百年家族的傳奇故事,邊陲小鎮的興衰史,拉丁美洲一個世紀的風雲變幻,太過打動人心。

總之,我就像是掉進兔子洞的愛麗絲,在這個充滿冒險,奇蹟,幻想,迷戀,悲劇,亂倫,通姦,叛亂,信念,封閉,無限龐大又無限縮小的瑰麗世界裡,遊歷和經歷一番之後,醒來發現,馬貢多所昭示的那個世界,就在我們身邊。

馬貢多無法解決的恆久問題,也是當今時代的問題;布恩迪亞家族的悲劇性命運,也是很多家族難以解脫的命運;甚至布恩迪亞家族男人和女人,所遭遇的很多問題,也在我們的生活中十分常見。

馬爾克斯說:試圖解決無法解決的問題的人,都知道答案是沒有意義的。

但我依然徒勞無力的想要嘗試去尋找一個答案,就像推著石頭上山的西西弗斯一樣執念。

《百年孤獨》:男女權力失衡,是人類永恆孤獨的根源

家族中的第一人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後一人被螞蟻吃掉。

從很早之前開始,男人和女人自然結合,通過性生活孕育生命,並通過組建家庭而保證生命的薪火相傳,這衍生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也製造了家譜和族譜這個概念。

而當布恩迪亞家族的第六代男人,愛上了自己的姨母阿瑪蘭妲,併發生了亂倫關係,生下一個長著豬尾巴的孩子時,宣告了這個百年家族最後的終結。

馬爾克斯在小說裡寫道:他是百年裡誕生的布恩迪亞當中唯一由於愛情而受胎的嬰兒。

而由於他的到來,母親因產後大出血而死,父親在痛苦中破解了梅爾基亞德斯的手稿。

手稿卷首的題辭是: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

所寫的事情過去不曾,將來也永遠不會重複,因為命中註定要一百年處於孤獨的世家絕不會有出現在世上的第二次機會。

隨著整個百年家族的湮滅和消失,我們在窺探他們永恆孤獨和痛苦的過程中發現了:這個被詛咒的家族,所有的悲劇,其實都是源於匱乏,愛的匱乏。

從家族的第一代人,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和妻子烏爾蘇拉的結合開始,家族的悲劇性種子,就已經埋下了。

何塞·阿爾卡蒂奧和妻子烏爾蘇拉,並不相愛,也談不上思想相通,靈魂契合。並且,由於烏爾蘇拉的姨母和叔父結合,生下了一個長尾巴的孩子,給烏爾蘇拉帶來了極大的心理陰影,所以,烏爾蘇拉每夜都穿上特製的緊身衣,拒絕和丈夫同房,這讓何塞遭到了其他人的嘲笑,更讓他失手殺了一個譏笑他的人,導致靈魂飽受折磨。

從此以後,充滿活力,富有冒險精神,極富創造力的何塞·阿爾卡蒂奧,將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對科技的執迷之中。

他致力於用磁鐵開發金子,痴迷於放大鏡和觀像儀,沉湎於科學和地理,沉浸於研究和開發,終日呆在自己的實驗室裡,對家庭重擔和孩子,置若罔聞。

而丈夫的不切實際,導致妻子烏爾蘇拉不得不為生存奔波,在太陽底下勞累,在泥土裡奔波,為生計操勞,為吃喝用盡全力。

這就導致,何塞·阿爾卡蒂奧和烏爾蘇拉生下的兩男一女,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二代孩子,生活在無愛的家庭,沒有交流和溝通的家庭氛圍之中。

所以,大兒子何塞·阿爾卡蒂奧,脾氣古怪而暴躁,性情讓人捉摸不定,在婚姻選擇上也非常叛逆,被趕出家門,最後死於槍殺。

二兒子奧雷良諾·布恩迪亞,繼承了父親的天賦,成為家族最有出息的男人。他參加內戰當上上校,但和17個女子姘居,生下17個男孩。這些男孩以後不約而同回馬貢多尋根,卻被追殺,一星期後,只活下來一個孩子。

晚年的奧雷良諾,每日呆在自己的屋子裡,鍊金子作小金魚,每天做兩條,達到25條時便放到坩堝裡熔化,重新再做。他與世隔絕,孤獨終老。

三女兒阿瑪蘭妲,渴望得到愛,卻在每次得到時拒絕,她性格古怪,清冷,倔強,叛逆,一生被悔恨和痛苦折磨,在極度愛的匱乏中,她和自己的侄子亂倫,卻依然無法救贖那顆被損傷的心靈。

可以說,從家族的第一代創始人,開闢這個家族的父母並不相愛,也不彼此理解開始,這個家族的悲劇就已經註定了。

《百年孤獨》:男女權力失衡,是人類永恆孤獨的根源

心理學上在治癒原生家庭問題時,有一種非常管用的治療方法,叫做族譜治療。

就是說,如果你感到因為父母的不當養育,給你留下了非常嚴重的心理創傷,那麼,你可以記錄一下你父親和母親雙方至少三代以上的教育方式,從中得到共性,找到緣由。

換言之,你父親的曾祖父和曾祖母之間感情如何,你父親的曾祖父是如何對待孩子的,你父親的曾祖父的孩子性情如何,最大限度的挖掘家族往上每一代的教養方式,和家族每一代男人女人的性格,最後你會發現,悲劇有家族延續性。

在布恩迪亞家族,這種悲劇也是一早註定的。

何塞·阿爾卡蒂奧和妻子烏爾蘇拉,既不相愛也不相知,所以,他沉湎於科學和地理,天象和世界。

但是,馬貢多的封閉性決定了,他的精神世界和周圍現實世界,格格不入。

所以,他像妻子抱怨說:咱們再也去不了任何地方,咱們會在這兒活活地爛掉,享受不到科學的好處了。

在極度無法疏解的痛苦中,他開始精神失常,被家人綁在一顆大樹上,幾十年後才在那棵樹上死去。

從此以後,布恩迪亞家族的每一個男人,要麼沉湎於工科,要麼沉湎於人文,但無一例外,他們都在孤獨中死去。

《百年孤獨》:男女權力失衡,是人類永恆孤獨的根源

這個家庭的歷史是一架週而復始無法停息的機器,是一個轉動著的輪子,這隻齒輪,要不是軸會逐漸不可避免地磨損的話,會永遠旋轉下去。

布恩迪亞家族歷經七代,人脈龐雜,在小說中,所有的家族成員,都要遭受孤獨的困擾,永恆的孤獨,幾乎成了布恩迪亞家族的天生特徵,鐫刻到骨血裡的宿命,但是,每個家族成員之間的孤獨,其實也是不同的。

我選擇了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三個人物來分析,因為以後的每一種孤獨,都只是這些孤獨的混合和衍生。

何塞·阿爾卡蒂奧的孤獨

家族的第一代男性創始人,何塞·阿爾卡蒂奧,他的孤獨,主要是不被理解的孤獨。

何塞·阿爾卡蒂奧的孤獨,源於他和周圍的人都不一樣,他是西班牙人的後裔,住在遠離海濱的一個印第安人的村莊。他理解自己的妻子烏爾蘇拉對同房的恐懼,但是妻子的做法,卻讓他遭到了其他男性的嘲笑。

最後,何塞·阿爾卡蒂奧不得不離開世代居住的地方,穿山越嶺,爬山涉水,建立了一個新的城鎮,那就是馬貢多,開闢了布恩迪亞家族在馬貢多的歷史。

但是,這種逃避並不能解決他的問題,他的思想具有超前性,冒險性,創造性,他既不能被同伴理解,也不能被妻子理解。

當他開闢新的道路探索世界的冒險失敗之後,當他發明創造想要改變馬貢多的嘗試失敗之後,他陷入了徹底的精神孤獨。

他開始用一種奇怪的語言說話,沒有人能聽懂他在說什麼,所以,他無法和任何人建立交流,只能自言自語,陷入瘋狂,最後,他被綁在院子裡的板栗樹上生活數年,雖然他並沒有攻擊性,也不會造成任何破壞性行為,但是,從思想到行動,他被徹底孤立了。

烏爾蘇拉的孤獨

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一代女性創始人烏爾蘇拉,她的孤獨是不被需要的孤獨。

烏爾蘇拉精神豐沛,精明而務實,與其說是一個好的妻子,不如說是一個好的家庭合作伙伴,她一生孜孜不倦的創造財富,可以說,正是因為她的務實精神和敏銳的賺錢能力,才能讓她的子孫後代衣食無憂。

在烏爾蘇拉的一生中,她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挫折,因為她是一個強勢的,嚴厲的,充滿戰鬥力的女性。

當丈夫不切實際時,她承擔了養家活口的重擔,當丈夫處於缺席狀態時,她承擔了養兒育女的重擔。當子女無法為家庭貢獻能量時,她承擔了養育下一代,守護家族的重擔。

烏爾蘇拉哪裡都好,但是在她的世界裡,男女之間的性生活,只是為了孕育生命,卻和情愛無關,她過分理性又過分現實,使得她作為媽媽是失職的,因為她沒有教導孩子任何和愛有關的知識。

她的偏見使得她的三個孩子,一生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與自己的個人戰鬥進行鬥爭,無法愛人也無法被愛。

烏爾蘇拉一生都為別人而活,在她生命的最後幾年裡,她失去了視力,失明讓她陷入了“無法理解的衰落孤獨”中。

換言之,在烏爾蘇拉的世界裡,當她對於其他人沒有存在價值時,她的生命就失去意義了,而這種不被需要的孤獨,就是烏爾蘇拉的孤獨。

奧雷良諾上校的孤獨

奧雷良諾上校,是家族中最聲名遠播,取得成就最顯赫的一個人,也是整部小說最有代表性的一個人。所以《百年孤獨》的開篇,就是從奧雷良諾少校的回憶開始。

可以說,父親帶著他和哥哥一起去看冰,是他一生中為數不多的美好回憶。

奧雷良諾的性格和他父親很像,天賦很高,極為敏感,如果父親給予他足夠多的引導和陪伴,也許他的人生會不一樣。

奧雷良諾上校的孤獨,是精神分裂的孤獨。

因為無法向喜歡的姑娘表達自己的愛意,他選擇了參加戰爭,他一生遭遇過14次暗殺,73次埋伏和一次槍決,均倖免於難。當他認識到這場戰爭是毫無意義的時候,便與政府簽訂和約,停止戰爭,然後對準心窩開槍自殺,卻又奇蹟般地活了下來。

奧雷良諾上校的一生,是精神分裂的,矛盾的一生,而他的孤獨,也是源於此。

他明明深情而多情,卻因為無法表達愛,而陷入性亂交,和17個女人生下17個孩子,並不管不問。

他明明既睿智又勇敢,在戰爭中披荊斬棘,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站在了權力的頂峰,但是內心深處,他發動戰爭只是為了逃避,他無法從戰爭和權力中得到滿足,在簽署和平協議後,他朝自己的胸部開槍,以避免面對自己的未來,但不幸的是,他活了下來。

所以生命的最後階段,他在父親的鍊金術實驗室中,不斷的製作小金魚,以求得內心的平靜,直到最後在寂然中死去。

終其一生,他沒有開口向任何人表達過愛意,但是,當生命的最後階段,他藏身於父親的小天地時,也許是想在這個世界上,尋求最後那麼一絲溫暖。

奧雷良諾是分裂的,明明很孤獨,卻不斷在自己的身邊畫上粉筆圈,不允許任何人進入。

小說最後關於他的描述是:他把自己鎖在自己裡面,全家最終以為他已經死了。

而之後布恩迪亞家族成員的所有孤獨,都逃不出這三種孤獨。

《百年孤獨》:男女權力失衡,是人類永恆孤獨的根源

家族的第四代成員,新的阿爾卡蒂奧第二,和他曾祖父一樣,是不被理解的孤獨。

阿爾卡蒂奧第二在美國人開辦的香蕉公司裡當監工,領導工人運動,遭到了軍警的鎮壓,3000多人無一倖免,只有他活了下來。他眼見這些人的屍體被軍警用火車運往大海,但是他向其他人揭露真相時,卻反而被認為是神志不清,精神錯亂。

一個女人憐憫的看著他說:這裡沒有人死去。

生命的最後階段,他將自己關在房間研究吉卜賽人留下的羊皮手稿,和他的曾祖父一樣,他的孤獨是無法述說的孤獨,不被理解的孤獨。

麗貝卡是不被需要的孤獨,阿瑪蘭妲是精神分裂的孤獨,這個家族的每一個成員,都是這三種孤獨的綜合和衍生。

但是,我想指出的是,這個家庭伴隨著邪惡或不幸,其實主要是,不斷存在著無法滿足的需求。

而最大的需求,最無法滿足的需求,就是愛。

因為愛的匱乏,他們讓自己忙碌,逃避,亂倫,自我戕害。

布恩迪亞家族孤獨的宿命,源於家族愛的匱乏。

因為亂倫和孤獨,本質上代表著內向,自私,無法愛,無法付出。

最終,永遠無法得到愛的滿足。

有人說:《百年家族》,是一個民族的史詩,也是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一個大陸和世界的史詩,這就是為什麼人們熱衷於閱讀它的原因。

但其實在我看來,這也是個人的史詩,一部愛無能的史詩,這才能解釋,為何它會如此打動人心。

小說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從內部開始暴露,將個人和他人的親密與個人的人格互為參照物,從而展現一個百年家族的孤獨和痛苦,這種代表當代敘事,觀照當代情感的做法,是它深入人心的原因。

《百年孤獨》:男女權力失衡,是人類永恆孤獨的根源

我最擔心的是,他補充道,你那麼憎恨軍人,跟他們鬥了那麼久,琢磨了他們那麼久,最終卻變得和他們一樣。人世間沒有任何理想值得以這樣的沉淪作為代價。

在這本小說中,幻覺和夢想的世界,無意識有意識的行為,自然和超自然的契合,呈現了一部魔幻的現實主義史詩。

而他最現實的部分在於,他所呈現的世界,和現實世界,無縫銜接。

如果說,小說的代表性孤獨只有三種,所有其他孤獨都是這種孤獨的衍生,那麼,小說中的代表性事件,也只有三種,所有事件都是這些事件的神經末梢。

馬爾克斯通篇只呈現了,哥倫比亞歷史上的三個基本時刻:殖民化,內戰和香蕉種植園大屠殺。

殖民化

殖民化,很容易解釋,貫穿整部小說,雖然作者表現的很隱秘,但是拉丁美洲的百年曆史,是封閉的歷史,是落後的,被奴役的,苦悶的歷史。

這就導致拉丁美洲的殖民化,不僅體現在領土和人民被殖民,還表現在整個文明和文化被殖民。

整個世界文明都在向前發展,只有這裡處於落後的深淵,要麼被佔領,要麼被殖民,拉丁美洲,似乎在泥潭裡翻滾,只能越陷越深。

外來的進步勢力,只想奴役和統治這裡的人,外來的文化也只想吞噬和侵略這裡的文化。他們只會帶來破壞和情況的惡化,卻不能提供任何幫扶。

可以說,作者用布恩迪亞家族的永恆孤獨,傳達出一種吶喊:如果我們無法相愛,我們就無法團結,更無法擺脫孤獨和痛苦。

所以,在小說的最後,馬爾克斯才會憤懣的表示:羊皮紙手稿所記載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註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

他想要毀滅的不是一個百年家族,也不是一個永恆孤獨,而是一個被殖民化的世界。

一定程度上,世界末日的颶風摧毀了神話般的,停滯的,孤獨的時間,並掃除了所有以此為生的人。

因為如果我們無法相愛,無法協作,無法團結,就讓一切就此毀滅吧。

《百年孤獨》:男女權力失衡,是人類永恆孤獨的根源

內戰

哥倫比亞飽受內戰的困擾,光是大規模的內戰就高達23次。許多是由於國內保守黨和自由黨的彼此較量。

奧雷良諾上校在該國不同地區進行了多次武裝起義,所有這些起義很快都被正規軍壓制。最後,他設法佔領了Riohacha並在那裡建立了總部。三個月後,馬貢多被佔領。儘管奧雷良諾統治了兩個沿海國家,但戰爭卻停滯不前。

而小說中,奧雷良諾上校所領導的戰爭,對應了歷史上的千日戰爭。值得一提的是,他進行了32次戰爭,似乎是某種對歷史的意有所指。

這些內戰之間有著重疊的緣由,那就是政治精英之間的理想衝突,但是造成的結果卻很多樣,很多平民因此犧牲,很多家庭來源遭到破壞,很多家庭因意識形態而分裂……

內戰沒有帶來治癒和結束,反而因為戰爭衍生了無數的分裂。

所以,小說中的奧雷良諾上校,他先是代表自由主義精神,用反叛形象上臺,為解放自己和全國而努力,但是,在和保守派和腐敗的權力做鬥爭的過程中,戰爭也腐爛了他的心。

他意識到:跟他們鬥了那麼久,琢磨了他們那麼久,最終卻變得和他們一樣。人世間沒有任何理想值得以這樣的沉淪作為代價。

所以,他釋放了傑裡內爾多,並對他說:幫助我結束這場艱苦的戰爭。

這項任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們先是花費了近一年的時間,用有利形勢逼迫當權者讓步,又花了一年時間說服支持者們接納他們,最後,甚至那些罵他為叛國者的人也讚揚他的行為,但不可避免的是,他的許多同伴和對手,也邀請他領導新的起義。

但奧雷良諾上校回到了父親的鍊金室,在戰前,他只有片刻的快樂,就是父親曾經帶他去看冰,在戰後,他只想呆在這裡撫慰身心的疲憊和空虛。

因為戰爭不費吹灰之力,就掏空了他的心。

香蕉種植園大屠殺

1928年12月發生於阿拉卡塔卡的植園大屠殺,以非常醒目的方式出現在小說裡。

當時,雖然著名的聯合水果公司,已經達到了全球高端企業的水平,但是在他們佔領的殖民區,卻充斥著失業,貧困,酗酒,賣淫,結核病……

一面是企業主風光無限,一面是勞工痛苦不堪。

最後,工會領導人發動了大罷工,但這次罷工以大屠殺告終,該地區的軍方和香蕉公司都參與其中。這一事件重創了哥倫比亞,不僅因為它殘酷的殺戮,還因為他們抹殺了殺戮。

《百年孤獨》:男女權力失衡,是人類永恆孤獨的根源

這種黑暗和嘲弄,在小說裡得到了完整呈現,布恩迪亞家族的第四代成員,阿爾卡蒂奧第二,是這次罷工的領導者,也是唯一的倖存者,但是當他將真相告訴其他人時,沒有人相信他說的話,因為殺戮者迅速處理了現場,並廣播告知當地人,這些人只是被轉移到其他地方,繼續工作而已。

3000多具屍體,被丟進大海里,馬貢多一連下了好多天的雨。

到雨季結束時,香蕉公司已經拆除了設施,種植園只不過是“大量的腐爛菌株”,香蕉熱吸引的外來者已經離開了小鎮。

他們在這裡賺錢,在這裡破壞,最後輕飄飄的離開,當地的原始居民,是唯一承受這一切的人。

《百年孤獨》:男女權力失衡,是人類永恆孤獨的根源

我們趨行在人生這個亙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裡涅槃,憂愁纏滿全身,痛苦飄灑一地。我們累,卻無從止歇;我們苦,卻無法迴避。

作為魔幻現實主義小說,《百年孤獨》的魔幻之處,不過是為了最大限度的照見現實。

馬爾克斯認為:愛的匱乏,讓我們既無法理解,也無法互愛,也無法團結。

拉丁美洲經年累月的殖民化,永無止息的內戰,殘酷的殖民者大屠殺,是造成布恩迪亞百年家族痛苦和孤獨的原因。

同樣的,這個家族,或者說這個國家,家庭內部愛的匱乏,永恆的孤獨,永遠的分裂,無法彼此理解和團結,也是導致拉丁美洲淪為殖民地,內部分化,遭受奴役的原因。

再放大來說,近代社會永恆的掠奪和佔有心理,男性力量和女性力量的失衡,是導致男女無法真正理解,家庭無法以愛維繫,成員彼此傾軋,整個世界局勢動盪不安的根源。

這些年,女權主義有一個有趣的觀點:男女權力平等,力量均衡,會有利於世界和平。

因為一種說法是,父權制社會維護男性權益,男性處於統治者地位,所以無法從內心深處尊重女性,家庭暴力頻發。

而父權制社會對男性力量的推崇,導致男性更傾向於用戰爭,掠奪,暴力等手段,處理問題。

舉個簡單的例子,因為父權制社會推崇男性對女性的絕對統治,以及女性的絕對貞潔,所以,小說《百年孤獨》在,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一代父母,父親因為無法用武力制服妻子,遭至其他同伴的嘲笑,並用暴力殺了譏笑自己的人,從而陷入心靈折磨,而母親因為將性視為生育手段而非男女愛的結合,導致和父親無法建立真正愛的聯結。

父母之間無愛,無深度聯結,也沒有力量均衡和默契的配合與協作,導致孩子愛的匱乏。每個孩子陷入自我困境和掙扎,痛苦和折磨。

家族悲劇代代相傳,每個家族如此,整個拉丁美洲如此。

成為一個充滿傷痛的心靈荒漠。

現代女權主義者認為:有遠見的女權主義是一種明智而充滿愛心的政治。它根植於對男女存在的熱愛,拒絕彼此享有特權。女權政治的靈魂是終結父權制對男人和女人的壓迫。在以統治和脅迫為基礎的關係中無法發展真正的愛;而如果男性的自我定義依賴於對父權制的統治,那麼男性就不能在父權制文化中愛自己。當男人接受女權主義的思想和實踐時,強調在所有關係中共同成長和自我實現的價值時,他們的情感幸福感將得到增強。

真正的女權政治總是使我們從束縛到自由,從無愛到愛。

《百年孤獨》:男女權力失衡,是人類永恆孤獨的根源

有時兩人會一直默默坐到傍晚,面對著面,彼此凝視,在靜謐中相愛,並不比當初在癲狂中相愛減色。

很多人以為,父權制社會是天然的,伴隨著人類的發展,一開始就出現的。

但其實,在父權制社會之前,存在著母系社會。

在母系社會裡,社會實行走婚制,氏族裡的女性共同撫養孩子,孩子並不知道父親是誰,也不在意生母是誰,血緣連結非常薄弱,因此財產也不存在私有。

母系社會,女性並不迫害男性,也不禁止男性活動,更不會為了束縛和佔有男性,而實行各種嚴苛的清規戒律。

母系社會的優點是,社會十分安定,犯罪率很低,私慾很少,是一個充滿愛的社區和團體。

但母系社會的缺點是,發展十分緩慢,缺乏推動社會前進的推動力。

後來,隨著狩獵和農耕文明到來,權力轉移到了身體更強壯的男性身上。男性成為社會主導力量,女性自主權受到侵蝕,於是,父權制出現了。

父權制社會為了維護既得利益,通過各種手段限制女性發展。通過強制手段實行男女不平等分工,通過盤剝女性權益,而最大限度的實現自我擴張。

除了嚴格的經濟,法律或政治手段外,還通過多種方式再現這種統治:比如語言,刻板印象,宗教,文化,傳統,媒體等………

父權制社會的好處是,社會發展的很快,但缺點是,這些快速發展,依賴戰爭和暴力,掠奪和爭奪,伴隨流血和犧牲。

人類進入父權制社會之後,大規模戰爭成為常態。

而婦女參與戰爭或暴力的可能性較小,因為保護家庭和社區是其決策的核心。

所以,女性通常會更溫和的看待問題,將穩定至於最高位。因為女性生養的天然屬性,使得她們將子孫後代的可持續性發展,奉為最高使命。

聯合國高級專員Alaa Murabit說:我認為,婦女賦權將產生附帶利益:LGBTQ群體的利益,弱勢群體的利益,兒童的權利,以及宗教自由和環境保護方面,都會得到更好發展。因為女性更具有同情心和感知力。她們會更多的致力於包容的社會氛圍,氣候變化管理,以及減少飢餓和貧困,財富失衡等被男性忽視的地方。

心理學研究認為:男性容易將挫敗感演變成暴力,女性卻容易將挫敗感演變成安慰。

所以,女人不是問題,而是解決方案。

推行男女平等的本質,是為了實現男女之間真正的尊重和理解,包容和愛,從而實現更大範圍的和諧。

唯有如此,百年孤獨,才不會延續成為永恆的孤獨。

因為愛,是孤獨唯一的解藥。

文 | 巴黎夜玫瑰

圖 |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