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的經典語錄,藏著人生永恆的主題,一生至少要看一次

1965年,馬爾克斯在開車的路上,獲得文字的靈感,隨即掉頭回家,足不出戶18個月,寫下《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被譽為全人類鉅著,影響了幾十代人。人們評價:活在這個世界上,至少要讀一次《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很難讀,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魔幻與現實主義手法的交措,有時候能從中悟出點什麼,但又好像無法說出口,充滿想象的世界裡,永遠“孤獨”。

“孤獨”是書中的主題。在書中講到:“無論走到哪裡,都應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復原,即使最瘋狂堅貞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恆”。

人類是孤獨的,無論他的身份,地位,家庭幸福與否,人,總會有孤獨的時候。

《百年孤獨》的經典語錄,藏著人生永恆的主題,一生至少要看一次

《百年孤獨》的經典語錄,句句讓人扎心:

1:曾幾何時一段真實的經歷,一股青春年代不可抗拒的激情,如今對他而言已成為遙遠的註腳:虛無而已。

2: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

3:所有人都顯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盡辦法排遣寂寞,事實上仍是延續自己的寂寞。寂寞是造化對群居者的詛咒,孤獨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

4:失眠症患者慢慢習慣了無眠的狀態,就開始淡忘自己童年的記憶,繼之以事物的名稱和概念,最後是各人的身份,以至失去自我,淪為沒有過往的白痴。

5:我們打了這麼多年仗,一切只不過是為了別把我們的房子塗成藍色。

6:時間是治療心靈傷痛的最好良藥。痛苦,需要靠我們自己去慢慢化解。曾經愛過,傷過,痛過的記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淡出我們的生活。當我們對痛苦無能為力時,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那些痛苦慢慢走遠。

7:他不明白,為什麼需要耗費那麼多的話語來解釋自己在戰爭中的感受, 其實只要一個詞兒就夠了:恐怖。

8:平庸將你的心靈烘乾到沒有一絲水分,然後榮光才會撥動你心靈最深處的弦。

9:買下一張永久車票,登上一列永無終點的火車。

10:當事人的苦笑取代了旁觀者的眼淚,“愚者”自我表達的切膚之痛取代了“智者”貌似公允的批判和分析,更能收到喚起被愚弄者群體深刻反省的客觀效果。

馬爾克斯的經典被人流傳,歸根到底是人性。

他戳中人們心中最大的痛點,“孤獨,生活,生命,時間”關於人生永恆的話題,說的很透徹,洞醒人心。

《百年孤獨》的經典語錄,藏著人生永恆的主題,一生至少要看一次

人們說《百年孤獨》很難讀。難度的原因之一是,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再來是虛實的手法,很容易混淆。書中講述了一個家族七代人的命運,人物眾多,時常搞不清楚這個人物是哪代人中的哪個人。讀者曾試圖用彩色筆在紙上畫,做備註,然後連線,最後,他依然沒讀懂。

不得不佩服馬爾克斯的邏輯思維能力,單單一個人名,就把人弄得暈頭轉向。而他,能夠清清楚楚地寫出來,還只是基礎。

還有一位快40歲的先生,在15歲的時候就買了《百年孤獨》,略讀了一遍,之後又看了其他的世界名著,最喜歡的還是《百年孤獨》,直到40歲,他的枕頭旁邊依舊放著這本書,有空的時候,拿起這書本,細細品讀,讓人生活的更加透徹、明白。

書籍的力量是無窮的,無限大的,有時候能影響人的一生。

1984年,在解放軍藝術學院讀文科生的一名學生,從朋友那裡聽從了《百年孤獨》這本書,於是他跑去新華書店,花了1塊6毛錢,買下了這本書,這個人叫莫言。他從沒想到,世界上還有這種書籍,文字還能這麼寫。直多年之後,莫言拿到諾貝爾文學獎,他在演講中說:在加西亞.馬爾克斯面前,我還只是個學生。《百年孤獨》影響了莫言的一生。

讀《百年孤獨》有一種魔性,讀越多,讀越久,你越能放下,越能看透人生。

它裡面的真理,隱喻,表達出人生面臨的難題,以及無法改變的人生,更多的是教我們放下,享受孤獨,享受寂寞,唯有這樣才能努力前行。

《百年孤獨》的經典語錄,藏著人生永恆的主題,一生至少要看一次

讀《百年孤獨》很容易讓人想起張愛玲,張愛玲的所有作品中,都教會人一個道理,“放下,原諒”,原諒現實的不公,原諒所有人,然後繼續前行。

它兩有共同的魔力,現實很殘酷,但在殘酷的現實裡,依然要更好的活著。唯有活著,才是希望,唯有活著,才能改變。

《百年孤獨》,終其一生,以孤獨為榮。

你喜歡《百年孤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