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語與社會變遷(一)

題外話:從這一篇文章開始,我將分享與我的博士研究領域相關的一系列語言學知識,便於自己知識有效地輸入與輸出,也希望能夠與同志趣的朋友交流。主要包括:漢語語言學,社會語言學,漢語二語習得(漢語國際教育)以及話語分析這幾個方向。有興趣的同學和朋友們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時常切磋,保持交流,共生共長。

導言:我的第一個系列,將會分享《話語與社會變遷》一書的相關內容。此書為英國學者諾曼·費爾克拉夫Norman Fairclough創作,中文版由殷曉蓉翻譯,侵刪。

導言後的導言:這一篇最核心的內容是關於此書的序言,也就是譯者與筆者對這本書的介紹。也加入了本人的一些觀點和理解。


話語與社會變遷(一)

奇妙的語言學

【一】首先從譯者序的角度來看這本書。費爾克拉夫的研究方向跟隨著上世紀語言學的大方向轉變著,將研究的重點轉入文本分析(這與語料庫語言學的興起可能有著一定的關聯),文本分析(text analysis)所涉及的領域實在太大了,不論是人文社科的文本材料,還是自然科學的,抑或是日常的文本材料,都可以成為文本分析的對象。隨後,費爾克拉夫的專注點縮小至話語分析。話語分析的對象被譯者定義為:“對某一主題或目標的談論方式,包括口語、文字以及其他的表述方式。”從這一定義來看,筆者認為話語分析的核心看似是語言,實質上研究的人類社會以及人類本身。

話語與社會變遷(一)

【二】語言分析方法,文本分析方法與話語分析方法

語言分析方法眾多,其中文本分析和話語分析,可以說是隨著語言學的發展,在近幾十年中逐漸發展和生髮出來。但是直至費爾克拉夫,話語分析的辦法才成體系、有系統的被提出,既能夠適用於理論研究,亦可以在語言實踐乃至社會科學各領域的實踐中使用。這便是話語分析的魅力。

話語分析對的方法,在費爾克拉夫的介紹中,大體被分為兩大類:批判式的和非批判式的。具體的內容將在以後的文章中逐一介紹。

【三】話語,文本,話語實踐與社會實踐

在費爾克拉夫的理論中,他將每一次話語事件都視作一個話語文本,一個話語實踐乃至社會實踐。從他的層次分析上來說,“文本”的概念偏向語言學,“話語實踐”的概念是文本的產生與消費,“社會文化實踐”是解釋話語實踐的基礎。

費爾克拉夫的層次劃分似乎有些抽象。筆者的理解是這樣的:我們可以想象一個畫面,當美國總統在白宮玫瑰園發表演說,可以視為他實踐了一個話語事件,而他所表達出的話語,形成了文本,語言學家對這一文本進行語言學的分析,可以是探討其語法標準的程度,也可以探討其話語量與動詞使用之間的關聯等語言學分析。這是:“文本”的概念。“話語實踐”則是總統發表演說這一事件本身,它產生了文本產生了話語。而這一事件的社會、政治、文化影響,既引發了這個事件的產生,又被這一事件所影響。這是其“社會實踐”的含義。任何的話語事件,一定有其社會文化意義,話語和文本的產生,伴隨著至少一人以上的語言及社會活動,任何語言現象的背後,落足於人、人類與社會。


以上是我閱讀完譯者序的感想與總結,下期談一談作者導言的相關內容,以便我們在正式進入書本內容前,對全書有一個準確和全面的瞭解和把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