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雜談:不要盲目刻意模仿,隸書是入門捷徑

​有一些在學習書法過程中的小體會,今天拿出來和正在學習書法的朋友們來談一談個人的一些看法。

書法雜談:不要盲目刻意模仿,隸書是入門捷徑

不要刻意追求點畫特徵,微妙變化是自然形成的

有一次,我在練習腕力的時候,由於執筆書寫相對比較放鬆,不像臨摹字帖那樣一筆一畫規規矩矩的書寫,不經意間體會到了碑帖上的一些筆畫特徵(微妙的變化)不是有意而為之的,而是在書寫的過程中由於速度、力度、角度、筆鋒的狀態等各個方面因素的不同變化而自然形成的。我當時是在一個豎畫的起筆書寫上,突然有了這麼一個體會。一下子想起了柳公權《玄秘塔》中的豎畫的起筆處,有的是一個點,有的卻是一個面,僅就此而言,我們在臨習的時候,一般都是刻意的去調整筆鋒,想盡辦法寫出它的模樣來,甚至是有描、畫的嫌疑。

書法雜談:不要盲目刻意模仿,隸書是入門捷徑

速度、力度、曲直、角度、斜度、筆鋒的狀態等等,可以說每時每刻都是在變化著的,畢竟不是機器,都會自然而然的有一些微妙的變化,導致筆畫形態會有或多或少的區別,或方,或圓,或輕,或重,方圓、輕重也有其分數的變化,又有角度的變化等等,可以說沒有完全一樣的,這也正是書法藝術的精髓所在吧。

所以說我們在學習書法的時候,特別是在臨摹碑帖的時候,這方面應該多加註意,不要刻意盲目的去模仿,那不是我們要學習的。特別是石刻,更不要去追求這種東西,石刻好多墨跡細微的自然變化都丟失了。在保證用筆方法正確的大前提條件下,要儘量做到自然,在一定範圍內有其微妙的變化,如果是刻意盲目的去追求那些自然出現的效果,結果就是神韻全失,呆傻無趣。

書法雜談:不要盲目刻意模仿,隸書是入門捷徑

在網上經常看到有人說,某某練習書法幾十年,卻得到書法名家的評價為毫無藝術可言,也許說的就是盲目刻意描摹點畫形態,導致作品看上去單調乏味,毫無意趣,更無神韻可談。

隸書是通往成功的捷徑

學習書法一般選擇從比工整的字體入手,不建議直接從行草學起,不論學什麼都要紮紮實實地打好基礎,練好基本功才是。除了行草,五大字體中還剩下篆、隸、楷,那麼我們初學是選擇從楷書入手?還是隸書?還是篆書?下面就此問題,根據我在學習過程中的一些體會,談一談個人的看法。

書法雜談:不要盲目刻意模仿,隸書是入門捷徑

以打基礎為前提的條件下,篆、隸、楷都是可選擇的入門字體,但我們還是要根據自身因素擇優而取。俗話說條條大路從羅馬,但通往成功的道路有遠有近,誰又願意選擇那條較遠的道路?

就我本人的觀點而言,是不建議直接從篆書來學起的,究其原因是因為篆書與我們現在通行的字體出處較大,就光從認識篆書上就要下很大的功夫,可以說是費力不討好,但話又說回來,如果你對篆書情有獨鍾,那就要另當別論了。

書法雜談:不要盲目刻意模仿,隸書是入門捷徑

排除了篆書之後就剩下隸書和楷書了。這兩種字體是比較難以選擇的,大部分人基本都會選擇楷書了,當然我也是從楷書學起的。但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有了一些新的看法。隸書是屬於今文字的範疇,我們現在通行的楷書就是從隸書演變而來的。而隸書又是從篆書演化而來,雖然在字形結構上有了較大的變化。從這一點來看,隸書成了篆書與楷書的中間字體,承上啟下。隸書在結構上相比篆書簡化了不少,對於我們學習也提供了便捷,也更接近於楷書。從筆法上來看,隸書既包含了篆書的“轉”法,又包含了楷書的“折”法。

假如我們沒有學習隸書的基礎,直接從唐楷入手的話,特別是從唐碑學起時,很容易過多的接觸了一些見稜見角的筆法,也就是上面所說的“折”法,而忽視了“轉”法,就很少能體會到篆籀的筆意,對以後的學習非常不利。而隸書的用筆方法種類也比楷書較少,沒有楷書那麼複雜,學習隸書再學楷書時,在認識上將會大不相同,看似是學了兩種字體入門,實際要比直接從楷書入門進步更快。

書法雜談:不要盲目刻意模仿,隸書是入門捷徑

通過以上方方面面的分析後,我個人還是建議學習書法應從隸書學起。選擇隸書入門時,也應該選擇那些比較成熟的隸書作品,如《乙瑛碑》《曹全碑》《張遷碑》《禮器碑》《石門頌》等。

對以上問題你怎麼看?評論區等著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