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世界讀書日。
在我的生活中,閱讀佔了很大一部分的時間,樂此不疲。
為什麼喜歡讀書?
除卻工作原因外,空閒時間讀些閒書,在我看來,無非有兩條最基本的理由:一是比較理性的書籍,如工具、知識類,為了更好的認識世界掌握規則、技巧等,二是比較感性的書籍,像文學之類,讓我們克服個體的侷限,更豐富的去感受這個世界。無論如何,閱讀讓人們成為更好的人有了發展的空間。
說說我的閱讀史。
我們這一代人,生長的年代,物資匱乏,精神生活更是如此。課本都是些說教,課外書少之又少。
記得假期裡去祖母家,為在閣樓裡找到沒被燒燬的叔叔上學時的課本而竊喜,那文字裡有著生動的童話故事。姑姑在供銷社商店工作,出售糕點時就撕張當作廢品回收的書頁包裹,我驚喜的發現那書竟然也好看得很。想起來,我還曾拿回一本歌譜,然後被同學借去,好不容易要回來,竟然少了幾頁,後悔不已。而與姑父一直相談甚歡,因為時有老舊的雜誌,能拿來看。
初中階段,男女同學,相互“嫌棄”不太走近,但是當我看到書桌裡有雜誌放著,也會厚著臉皮去借。那時,學校有了小小的圖書室,出借的多是“進步”的書箱,蘇聯小說之類。管理圖書館的老師很是關照我,給我許多方便。
有一年假期,去小叔臨時工作的部隊小住幾天。外面海浪拍岸,一陣陣的咆哮,絲毫也打擾不到我讀書的興致,看的是什麼書?可不要見笑,是一本很厚的書《歐陽海之歌》
並非什麼時候都在讀書著。
下鄉務農,返城工作,讀書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了。結婚後,脫產上了三年電大,又沒生子,時間多著,可是就沒那份心情用來讀些閒書滋養自己。
入職,有了收入,開始買書。第一本買的是什麼書,早已不記得了。曾經參照《家庭實用大全》中的菜譜,浪費幾個雞蛋做了幾個不成樣的小菜,也參照《裁剪》給自己、兒子做了勉強稱得上樣的衣服。
被時代洪流挾持著,考外語、考職稱,與本職相關的一樣不落,但是毫無“野心”去開拓其他職場疆域。一日三餐,操持家務外,想著兒子早點睡,我們倆就對著看電視。讀書?幾乎沒想過。
不知何時起,竟然又惦記上閱讀。公司裡有了一臺電腦,互聯網為我打開了一個新世界。人已中年,心境也平和,開始喜歡看《瓦爾登湖》之類。
除了上圖書館借書外,更多的則是線上購買。閱讀的範圍還是很狹窄,多是些散文。
那年,兒子給了一個KINDLE電子閱讀器,隔兩年又更新換代,入手新的KINDLE電子閱讀器。於是,很少買紙質書了。KINDLE電子閱讀器的好處,不傷眼,攜帶方便,空間大,那幾年也看了不少書。
可是,去年我竟然在亞馬遜充值的卡到期給浪費了,因為許久沒買電子書。
這幾年,每年看完幾十本書,大多在網易蝸牛讀書APP上讀的,我的讀書境界離最高“掃地僧”一步之遙。不,其實應該早就達到,因為我不止用一個載體閱讀的,老公時常煩我拿他的手機讀書。
讀書有一個習慣,無論何時何地,專心致志,不想被他人他事打擾。有時讀得廢寢忘食,難以放下,有時走火入魔般,獨自歡笑、流淚。
我自知讀得狹窄,又沒勤於作深度的思考,但是開卷終有益,讀過的書,就如同一場交流,穿行於不同時代、國界、種族、人們之間,引領著我獲得更多的知識,豐富我的感受,生命的寬度也隨之拓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