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手足口」,帶娃出去玩這 2 個高危場所要當心

這個週末難得的氣溫有所回升, 小編和家人出去逛街看到家長們不約而同的帶著寶寶們出來玩耍。

確實,週末時間短,去太遠?累!在家宅?娃鬧!於是,周邊社區和商場裡的遊樂設施,就成了最「方便」的遛娃去處。

但是,越是人多越是要當心,這兩個手足口傳播高風險場所一定要注意。

1

遠離手足口

這些「遛娃神器」不要玩

1. 你玩我玩都在玩的 —— 海洋球池

普通規模的海洋球池能容納幾十位小朋友同時玩耍,大一點兒的,上百都可以,娃在裡面「撲騰進去」就開心了,好幾個小時都不上來。

節假日人多,基本上球池就是「下餃子」,寶寶們「白襪子進、黑襪子出」,別說還有孩子們在裡面流下的汗液與口水了。

警惕「手足口」,帶娃出去玩這 2 個高危場所要當心

央視曾曝光了海洋球衛生情況:部分海洋球池幾天才清潔一次,清潔的方法也只是用消毒水噴灑一下。

一天成百上千個小朋友玩耍的球球池,清潔頻率卻如此之低。沒有消毒乾淨的海洋球,就存在傳染手足口病的風險。

警惕「手足口」,帶娃出去玩這 2 個高危場所要當心

2. 你坐我坐都來坐的 —— 搖搖車

搖搖車,遍佈社區各個角落。

大多數家長,都不會覺得坐搖搖車會有什麼危險。

事實上,搖搖車這樣的公用兒童遊樂設施,幾乎沒有什麼人去維護,更做不到及時消毒。

警惕「手足口」,帶娃出去玩這 2 個高危場所要當心

如果有患有手足口病的寶寶乘坐過,病毒通過患病寶寶的密切接觸留在搖搖車上,其他寶寶再次使用時可能會交叉感染。

警惕「手足口」,帶娃出去玩這 2 個高危場所要當心

2

留意觀察

有這幾個症狀可能已感染手足口

6 個月到 5 歲的娃都有感染手足口的風險,其中 3 歲以下的孩子最容易中招。

如果孩子的手上、腳上、口腔中有類似小紅疙瘩的皰疹,並有發燒的情況,有很大概率是患上手足口病了。

警惕「手足口」,帶娃出去玩這 2 個高危場所要當心

而且不止是手、足、口三個部位,病毒隨著血液循環,能到達全身各處,引起炎症反應形成皮疹。有時寶寶的膝蓋和屁股上也會長皰疹。

咱們能做的就是做好護理,讓寶寶少遭罪,儘快好起來。

1. 正確退熱

如果孩子體溫超過了 39 ℃,可以給孩子服用美林、泰諾林等退燒藥,幫助緩解高溫帶來的不適。

2. 不要擅自給孩子吃抗生素

目前沒有治療手足口的特效藥,家長千萬不能因為心急給孩子吃一些抗生素、中成藥。

目前沒有治療手足口的特效藥,家長千萬不能因為心急給孩子吃一些抗生素、中成藥,比如常見的頭孢類抗生素、利巴韋林氣霧劑等等。

中成藥也沒有抗病毒的治療作用,反而會有額外用藥潛在風險,可能引起胃腸道反應等。

3. 吃偏涼、軟糯飲食

孩子口腔皰疹會形成潰瘍,所以在飲食上要注意儘量食用烹飪軟爛或流質,易消化為主,儘量避免過鹹、過酸、辛辣等刺激性較強的食物,孩子吃了可能會疼得大哭。

吃偏涼軟糯的食物,能緩解孩子的疼痛,比如涼八寶粥。

3

3 歲以下高危

有以下 4 種情況馬上就醫

警惕「手足口」,帶娃出去玩這 2 個高危場所要當心

大多數的手足口病症狀都比較輕,不用特意治療也可以自愈。

不過,少部分的孩子患病後,會發展為重症手足口病例,並且會有非常小的概率會導致死亡。

3 歲以下孩子尤其需要注意,他們最容易發展成重症病例。

如果孩子有以下 3 種情況,建議儘快就醫:

1. 寶寶持續高熱

體溫大於 39℃,常規退熱藥退熱效果不佳,或者體溫大於 38.5℃ 並持續超過 3 天。

2. 神經系統異常

孩子出現嗜睡、嘔吐、頭痛等表現,有時會伴有肢體抖動、站立不穩或肌陣攣(就是肌肉在抽搐)。

3. 有心衰前的表現

孩子呼吸和心率增快、四肢發涼、出冷汗,摸著皮膚溼冷。

呼吸異常:

如安靜狀態下(體溫正常時)1 歲~5 歲>40 次/分鐘、2 月~12 月齡 > 50 次/分鐘視為呼吸增快,如果有持續或反覆出現呼吸增快或有呼吸困難,那麼就需要及時就診。

重症手足口病的患者,病情進展較為迅速,通常在發病後 1~4 天出現中樞神經系統併發症,包括腦膜炎、腦炎等,需要及時就診。

所以,可以簡單記為:只要孩子體溫高於 38.5℃ 超過 3 天或者持續高熱不退,出現嗜睡、嘔吐、頭痛,呼吸增快、肢體抖動等表現,就要立即帶孩子去醫院。

警惕「手足口」,帶娃出去玩這 2 個高危場所要當心

4. 出現了脫水症狀

有些寶寶因為口腔疼痛無法進食,甚至無法喝水,可能會出現脫水症狀(尿量明顯減少等等)。

除了海洋球、搖搖車等遊樂項目的場所,人群密集的地方往往病毒也更集中。

幼兒園的大孩子們都放假了,手足口有極強的後續傳染性,簡直就是「行走的病毒」。

要避免孩子接觸患病的孩子,儘量不與他人分享、洗浴用品,避免感染手足口病毒。

如果沒有接種手足口疫苗,勤洗手是最好的預防!!!

不僅僅是孩子,大人外出回家後,也要先洗臉、洗手後再接觸孩子。

4

孩子患了手足口?

小兒推拿有妙招

其實手足口病並不可怕,只要發現的及時,用小兒推拿來進行干預,寶寶痊癒的就會更快。

手足口病的推拿手法↓

平肝清肺300次

警惕「手足口」,帶娃出去玩這 2 個高危場所要當心

位置:肝穴位於食指指紋面,肺穴位於無名指指紋面。平肝清肺就是清肝經+清肺經,兩穴同推。

手法:使孩子掌心向上,一手握住孩子的中指,使孩子無名指、食指暴露於前,用另一手的拇指或中指由孩子無名指和食指指根向指尖同時直推300次。(溫馨提示:速度要輕快,一氣呵成)

清心經300次

位置:位於寶寶中指掌面指根至指尖成一直線;

手法:用右拇指從中指末節推向指尖;

作用:清熱退心火。常用於心火旺盛而引起的高熱神昏、面赤口瘡、小便短赤等症。

清大腸200次

位置:位於食指橈側面,食指間至虎口成一條直線;

手法:作用一隻手托住孩子的手掌,暴露橈側緣,然後用另一隻手的拇指螺紋面從孩子手掌虎口推向食指指尖;

作用:清大腸可清利腸腑、除溼熱、導積滯,多用於防治便秘食積等症。

揉小天心100次

位置:位於手掌大魚際與小魚際交接凹陷處。

手法:用一隻手握住孩子的手腕,使其掌心向上,然後用中指或者食指指端按揉此穴。

作用:清火,對於風熱外侵的扁桃體炎效果上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