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商用專家談丨曾劍秋:5G定價合理,終端價格將迎斷崖式下降

10月31日,三家運營商宣佈5G商用計劃,公佈5G套餐,中國5G大船正式啟航。


移動通信技術的升級換代本是件可喜的事情,但突然闖入消費者生活的5G,卻面臨著一些質疑。近來,不少網友吐槽:“5G套餐資費高、5G終端價格貴、5G網絡覆蓋差、5G手機現在最大的應用是測速……”對此,業界專家怎麼看?近日,《人民郵電》報記者專訪了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曾劍秋,曾教授認為,中國5G發展步伐穩健,對比國際發展情況,中國5G套餐定價處在低位,從國內來看,目前5G的每GB流量價格比4G商用初期大幅降低。同時,在不久的將來,5G終端價格將迎來斷崖式下降,5G“千元機”將批量上市,普通用戶如果不著急,可以等個一年半載,5G手機將質優價廉。


5G資費比國外低


今年9月底,三家運營商開放5G套餐預約活動,根據最新統計數據,三家運營商5G套餐預約人數已超千萬,其中中國移動5G套餐預約人數已達628萬,中國聯通5G套餐預約人數達202萬,中國電信5G套餐預約人數達212萬。


“5G套餐預約的情況比3G、4G時代要熱情得多,表明用戶對儘快用上5G的嚮往。”曾劍秋表示。


從目前公佈的5G資費套餐情況來看,三家運營商差異化不明顯,個人版月基本套餐資費在128~599元之間,且均是根據流量包和峰值速率進行階梯定價,即分為5G基礎服務(300Mbps速率)、5G優享服務(500Mbps峰值速率)、5G極速服務(1Gbps峰值速率)三檔。例如,中國移動128元/198元的套餐,只能享受優享服務,而298元/398元和598元套餐可以享受“極速服務”。


曾劍秋表示,5G是國家的重要發展戰略。今年6月6日,中國發放四張5G牌照,10月底,三家運營商宣佈正式商用,中國5G發展步伐穩健。中國5G商用和5G資費定價套餐是合理的。“5G定價套餐不是三大運營商的臨時決定,而是經過多方面考量之後的結果。中國要實現引領5G的目標,一定要在各方面實現引領,當然這也包括5G套餐和服務。”曾劍秋表示。


從國際上5G商用國家來看,中國的5G資費相對比較低。韓國SKT推出的5G資費套餐的最低檔價格約325元/月;美國運營商T-Mobile的最低資費套餐為481元/月;德國電信不限流量5G資費套餐約581元/月;英國Vodafone5G資費套餐最低價格約198.19元/月。


從國內來看,5G商用初期的定價比4G商用初期定價要低得多。“5G需要服務於國家信息化發展,三大運營商制定相對低價的5G資費套餐,符合國家戰略發展目標。”曾劍秋表示。


當前“測速”很正常 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一些網友調侃,5G現在沒什麼應用,只能用來測速。曾劍秋表示,5G具備高速率、低時延、大帶寬的特點,而高速率是很重要的特徵,在5G商用初期,用戶對5G網絡比較好奇,用5G手機來測速很正常。


區別於3G、4G技術,5G技術最顯著的指標就是速率。因為,3G只有幾兆速率,4G是百兆速率,而5G是千兆速率,這意味著會給網絡速率帶來顯著提升。高速率是5G的“武器”,用戶用5G手機來測速,檢驗一下“武器”是否“鋒利”無可厚非。


那麼,5G還能帶來哪些顛覆?4G時代,微信、小視頻、手機遊戲,已經發展得非常好,而5G時代,高速率的特性能助力玩遊戲、看視頻不卡頓,4K/8K視頻高清直播,同時,低時延、海量連接等特性,能夠實現VR/AR、遠程醫療、智能製造、車聯網等應用。總之,5G將給未來社會發展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間。


曾劍秋提出,5G不是4G多1G,也不是6G減1G,5G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如果將信息通信技術比作一個公路,可以將3G看成四車道,4G則是40車道,而5G將是400車道,將極大地拓寬信息通信發展的道路。這麼寬廣的道路上,跑什麼車,怎麼跑,將留給行業很大的發展空間。


終端價格將迎斷崖式下降


“普通用戶可以等一等,再有一年半載的時間,5G手機價格就會降下來。”對於用戶抱怨的終端價格貴的問題,曾劍秋給出建議。


5G時代,存在一個與4G等以往不同的發展現象。在3G、4G時代,往往是先建好網絡,再有終端,但5G時代,終端已經有了,網絡還沒建好。


這是因為從3G向4G演進,全行業已經受益於市場紅利,目前來看,5G發展勢不可擋。因此,誰先吃到5G這個桃子,誰就能獲得更多的商業價值,已成行業共識。


曾劍秋預測,未來,5G終端發展勢頭會更強勁,5G終端會迎來斷崖式的價格下降,千元級的5G終端很快會成為一個普遍現象。同時,5G手機的功能將更加多樣化,諸如摺疊屏、更先進的語音智能等。


面向未來,5G智能手機的性能將會實現極大提升,而這需要全行業的共同努力。曾劍秋表示,中國始終秉承開放、包容的發展態度,希望與各國合作,促進科技創新。同時,希望美國、歐洲等國家的企業,能夠保持開放的心態和長遠發展的眼光,多與中國企業合作,互利共贏,讓信息技術發展能夠造福於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