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轉賬1038萬,結果轉成12億!客戶不肯退還,這家銀行急了

要轉賬1038萬,結果轉成12億!客戶不肯退還,這家銀行急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最近,美國花旗銀行因為一筆“意外”打錯的鉅款而鬧上了法庭。

事情的起因是,花旗集團上週意外將一筆高達9億美元的資金轉入了露華濃公司的貸款機構的賬戶上。

雖然其中一些貸款機構選擇將資金返還,但是卻有機構拒絕還錢,比如Brigade就不打算歸還打進自己賬戶的1.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億)。

花旗在法庭文件中說,花旗原本打算轉給Brigade資本大約150萬美元(約合1038萬元人民幣),然而卻錯轉成了1.75億美元。

為了把錢要回來,花旗除了向監管機構尋求幫助之外,也把拒絕還款的Brigade告上了法庭,希望收回這筆錢。

不過分析認為,監管部門的重點不在解決糾紛上,而是確保花旗不會重蹈覆轍,同時不會暴露出對其穩定性構成威脅的更深層次問題。

轉賬疑雲:多轉了100多倍的錢

儘管劃轉金額出現錯誤似乎有可能發生,但是金額如此巨大還是讓許多人大呼不解,這也引起了華爾街的注意。

花旗集團在法庭上表示,該銀行本來是打算代表露華濃公司支付債務利息,但是最終因“操作錯誤”將自有資金轉移給了無權使用這筆資金的各方,資金高達約9億美元。

其中,Brigade錯誤地收到了約1.75億美元,是預期轉移資金的100多倍。

花旗方面表示,儘管有非常明確的證據表明這些支付是錯誤的,但是Brigade仍拒絕還款。花旗稱,這筆錢屬於花旗,而不是露華濃。

週一訴訟中顯示,Brigade在發給花旗的一封郵件中表示,根本不清楚這筆資金是否是“文書錯誤”(clerical mistake)。

對於Brigade關於“這筆錢應視為還款”的主張,花旗也表示不能接受。

花旗認為,Brigade應該很清楚,沒有一家公司會在疫情已對經營造成重大影響的時候還會償還如此鉅款,更別說露華濃還是一家經營陷入困境的公司。

拒絕還款的理由

要轉賬1038萬,結果轉成12億!客戶不肯退還,這家銀行急了

Brigade拒絕還錢可能跟與露華濃債務重組有關。

此前露華濃一直在艱難應對鉅額債務,今年的疫情則讓情況雪上加霜。

為了維持運營,今年4月,露華濃獲得了6500萬美元的救助融資,為其更廣泛的債務重組鋪平了道路。

不過這項融資遭到了一些投資者的反對,其中包括Brigade Capital Management LP,HPS Investment Partners LLC 和Symphony Asset Management。

Brigade等債權人認為,露華濃此舉會轉移他們的抵押品。當時有媒體援引知情人士稱,持反對意見的債權人曾遊說作為貸款代理機構的花旗銀行,試圖阻止露華濃借貸新的循環債務。

最新的進展是,上週Brigade等三家機構通過貸款代理機構UMB Bank NA向紐約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指控露華濃為了獲得新的融資,錯誤地將作為抵押品的American Crew、伊麗莎白·雅頓等品牌資產轉移。

發生差錯後如何應對?

按照中國的法律,Brigade公司多得的11億多是“不當得利”,必須要歸還的。

在中國也有銀行弄錯款的情況發生。

據新華社早前報道,浙江慈溪秦女士在某銀行取款22400元,銀行卻給了秦女士24000元。事後,銀行向秦女士討要額外的1600元,遭到秦女士拒絕。

網傳銀行以“不當得利”為由將秦女士告上法庭。秦女士對此卻堅稱,銀行規定儲戶錢“離櫃概不負責”,她也“離櫃概不負責”。

一些銀行櫃檯辦理手續時,依稀可見“錢款當面點清,離櫃概不負責”之類的提示語。出了類似差錯,雙方真的都可以不用負責嗎?在銀行的實際操作過程中,此類事件又是如何處理的呢?

“離櫃概不負責”的現實情況究竟如何?

“其實現在很多銀行已經不提這個聲明瞭,但是在一些鄉鎮等地方確實還有這種提示牌。”一位銀行工作人員告訴新華社記者。

“早些時候我們的初衷是提醒客戶當面點清錢款,只不過可能大家認為聲明顯得有些霸道了。”

記者詢問這樣的聲明是否是銀行為了逃避責任做出的單方面規定,工作人員稱“不方便回答”。

她表示,在櫃檯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多收了儲戶的錢叫“長款”,少收了叫“短款”,“長短不可相抵,就算一天下來出了兩筆問題,庫裡的錢總數沒問題,還是得一筆筆清。”

據瞭解,自查出短款情況,雖然確認當事儲戶耗時較長且有時催收困難,但因為在業務流程上屬於十分嚴重的差錯,銀行方面會盡一切可能盡到告知義務。

“確實是我們出現了工作失誤,承擔責任也是應該的。但是儲戶也可以體諒一下我們的工作,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一直掐著錢款不還,我們也很苦惱,只能通過法律手段。”

記者詢問如果出現長款情況,是否儲戶離櫃就無法維權。工作人員表示,“只要能夠調取監控或者使用單據證明確實少給了錢,我們實際操作中肯定會返還的。如果因此被投訴,工作人員全年的獎金都會受到影響,網上說銀行方面拒絕返還錢款,基本都是誤解和訛傳。”

“對銀行來說,只有賬平或不平的區別,只要賬目對不上,無論長款短款,我們都一樣頭疼。”工作人員說。

聲明的依據何在?

儘管操作中會做到及時處理,但銀行真的有權聲明“離櫃概不負責”嗎,記者諮詢了相關專家。

據瞭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第二款規定: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複使用而預先所擬定,並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

“因銀行與客戶之間是一種以提供服務為內容的協議,其中的關於‘離櫃概不負責’的規定,屬於銀行單方制定的格式條款。”北京合川律師事務所律師孫虎表示。

孫虎同時強調,根據我國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的規定,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並採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乃至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而“概不負責”這種“簡單粗暴”的聲明顯然並不符合這一法規。

“有一種類似的聲明在生活中出現得更為普遍。”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最終解釋權’原本是一個涵蓋多方面內容的法律概念,然而卻時常被商家用來逃避相應責任。與‘離櫃概不負責’類似,這些聲明都是制定方為了自身利益單方面所公佈的不當條款。”

據瞭解,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商家的“最終解釋權”條款並不能免除其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生差錯後如何應對?

如果我碰到了這種事情,應當如何維護我的正當權益?多拿錢不還是不是真的可以不用負責?這是許多人所關注的話題。

“保留單據,要求調取監控錄像,這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法院審監庭副庭長李瑞凱說。

出現銀行少給錢款的情況,儲戶不必著急,可以向銀行方面交涉請求觀看監控,銀行方面應當予以協助。

同時如果出現了多獲得錢款的情況,也一定要積極配合銀行工作,及時將超額部分返還。否則可能面臨法律追責。

據悉,民法通則第92條清楚規定: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

李凱瑞告訴記者,“面對銀行的疏漏,儲戶也應當保持理智。新聞中的秦女士以‘離櫃概不負責’為由拒絕返還錢款,一時情緒波動以此開玩笑還能夠理解,但造成了銀行的實際損失仍舊拒不歸還,是實實在在的‘不當得利’,就是違法行為了。”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