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安全感來自母親,價值感來自父親!

▲關注“生命驚喜未來教育”,關注中國親子教育,家庭教育,培養未來精英夢工廠。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想想咱們小時候,老師也曾用勤能補拙來教育我們要勤奮、要努力。但不可否認的是有的孩子明明很努力,成績總是上不去,而有的孩子看起來學總在玩,成績卻遙遙領先?

之前有很多家長和同學在微信上都問小編:

孩子的安全感來自母親,價值感來自父親!

我上課沒一會就開小差了,怎麼辦啊?

孩子做作業時,要麼先玩一會手機,要麼看會別的書,你要說他就拿肚子疼要上廁所來回避,每次都搞得不歡而散,怎麼才能讓孩子認真把作業寫完?

上面的這些問題,其實最後都指向了一個原因,那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只有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孩子的學習才能從被動轉為主動。

今天這篇文章是一位老師的觀察記錄,相信你看完之後一定就會知道要怎麼做了!

有一次,我請一位考上北大的學生為在校學生介紹學習經驗。

宣講前,我問他:“你打算講什麼內容?”

他說:“我就講上課要認真聽講。”

我說:“這算什麼經驗?”

他說:“您觀察一下,在您的課堂上,有多少同學能全神貫注聽講10分鐘,有多少人能認真聽講20分鐘......最後,一節課40分鐘全神貫注的一定是個位數,這樣的同學,想學習不好都不可能。”

孩子的安全感來自母親,價值感來自父親!

1

▍實驗班和普通班的差別就在這"5分鐘"

這件事對我的觸動很大,此後的幾年中,我有意每年都帶一個實驗班,再帶一個借讀班。

上課時,我特別注意兩個班的學生的群體性差異:

  • 實驗班學生上課,大部分人都很專注。

雖然他們專注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同,如有的喜歡自己思考、看書、動手做;有的喜歡和別人一起討論,爭論碰撞中得到啟悟,不管怎樣,他們都能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 另外一個班,上課的前五分鐘是認真的,安靜的。

五分鐘後就狀況百出了,有的聊天,有的玩遊戲,有的走神,還有的打瞌睡。經教師反覆提醒,大部分學生能再收起注意力聽講5分鐘,5分鐘後就又開始出現狀況了。

我還發現,這種注意力不集中情況似乎是個頑疾,無論教師怎樣管教,很大一部分同學就是改不了。

長期觀察後我發現:能否定心專注於一件事,是造成學生學習差異的重要原因,而成績優秀的學生,也正是因為他們能專注於某一件事。

我與學生家長溝通,瞭解他們在家的表現:

1)成績優異者在家裡做事都目標明確,有條不紊,都有固定的時間完成作業,而且在做作業時往往能一坐幾個小時不受外界干擾,直至完成。

2)而學習困難的學生,則無論是家長盯、請家教,也不能讓他們認真地、安靜地做事情。

所以,做任何事情,專注都是成功的基礎,不專注都是敗事之主因。

孩子的安全感來自母親,價值感來自父親!

2

▍家庭環境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巨大

再進一步與家長深入交流,探討上述現象的成因,我發現:

專注習慣大部分是從小養成的,如教師的多次激勵,自我亮點受到肯定後逐漸固化為一種優良的習慣。

再如家長的最初嚴管,他律逐漸轉化為自律;還有從小愛讀書遷移為專注學習等等。總之,從小學到初中是這一習慣養成最重要的時期。

不能專注學習者要麼小時候有多動傾向,要麼受到過某位教師的負面評價,甚至是一次自尊心嚴重受傷的批評。

導致孩子不能專注學習的觸發點儘管多樣,但有一點都是普遍的,那就是孩子在成長的關鍵時期,家長、教師的教育沒有及時跟上。

孩子好比小樹,什麼時候澆水、施肥、剪枝都是有很強的時效性的,過期再補作用就微乎其微了。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注意,陪伴孩子成長的父母是孩子的首席教育者,身教重於言教,如果父母做事虎頭蛇尾、言而無信,就不要指望孩子能養成專注的好習慣了。

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從小就要培養孩子把一件事從頭做到尾的習慣,不同的孩子可用不同的方式,有的適合激勵、有的適合嚴格要求,不管什麼方式,都要長期堅持、持續下去才有力量。

孩子的安全感來自母親,價值感來自父親!

3

▍教育最重要的是培養習慣

江蘇泰州的洋思中學,有一個“三清”學習法,即學習任務要堂堂清、天天清、週週清。這是一個群體性專注習慣培養的成功案例。

由於進入洋思的同學都能專注於學習,頑劣者在環境影響下迅速轉變,學習成績上升,行為習慣也大大改變,所以蔡林森校長敢於叫板: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據說有一個洋思畢業的同學,上了泰州中學(省重點),生病後住院兩個月,回校後功課沒有落下,老師驚問其故,答曰:我是洋思的學生!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兩個道理:

1)是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教知識,而是培養習慣;

2)是教育是可以有所作為的,形成一種氛圍,創造一種環境和條件,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強制學生由他律逐漸走向自律,是可以培養出專注的好習慣的。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研究表明,成年人大約只能持續40分鐘,兒童持續的時間相對更短,世界著名媒體文化研究者和批評家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提出:隨著新聞媒體的發展,信息爆炸大大增加了人們“分心”的機會。

生活中有6%-7%的人想集中精力卻沒有辦法。這種情況在兒童,特別是男孩中比較常見,因而培養孩子的專注習慣就顯得更為重要。

人最可貴就是思想,而思想的寓所就是安靜的內心,安靜的內心外部呈現的形式就是專注的好習慣。

沒有專注,一事無成,有了專注,想象和創造才會與你結伴。

孩子的安全感來自母親,價值感來自父親!

4

▍想要改變這一狀況,你可以這麼做

光意識到這個問題,是沒有用的,最重要的是究竟要怎麼改變,在這裡,豆姐強烈給你推薦這幾種方法,堅持做一段時間,一定有很大的成效:

1)剛開始的時候,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在培養喜歡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夢想著同時做很多件事情。把精力集中在一件事情,會減少很多麻煩。

2)最少要堅持兩個月

一項科學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培養長期的習慣大致要2個月左右的練習,而不是21天。當然,如果你已經堅持了21天,相信剩下的時間對你而言也不是很難。重點是開頭的這幾天。

決心也很重要。一旦開始一個新決定就要全力以赴並改變你的環境和行為。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情,一定會找到一個方法。

3)做出明確可衡量的計劃,由易到難

計劃必須明確可衡量,開始之前,閱讀一些書或向一些人請教,做好充分準備。注意一些細節,能減少很多阻力。

可以在開始少做一點,然後不斷增加,不要在一開始就追求完美。

4)每天記錄,定時總結

養成每天記錄自己努力成果的習慣,並定期總結。要清楚地瞭解自己今天的學習目標是什麼,這一階段,比如說月考前。要做到掌握哪些知識,並根據每次的總結成果對第二天或者下一階段的計劃作出調整。

最近特別喜歡一句話,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你戰略上的懶惰,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孩子的安全感來自母親,價值感來自父親!

5)找到失敗的原因並解決它

培養習慣是一個不斷嘗試的過程,不要想著一次成功。失敗時要把原因找出來,想出解決辦法,保持耐心,多試幾次。

6)改變周圍環境

注意力被吸引很可能是學習環境內誘惑太多,桌子上放著手機,iPad,零食,這些都是阻礙你學習的“妖豔賤貨”。

所以,盡最大可能為你的目標改變自己的環境,整理你的書桌,換個舒服的椅子,找個清靜的地方。

7)利用公開承諾的力量,或者找個同行者

將自己的計劃分享給身邊的朋友,讓身邊的人來監督自己。

想走得快,就一個人走;想走得遠,就結伴走。一個志同道合,有相同的目標的朋友能夠讓自己保持源源不斷的動力,激勵你們共同進步。

寫在最後:

這關鍵的“5分鐘”,小則影響聽課的效率,大則影響中高考的成績,說得更大些,影響一輩子的學習能力和工資水平也不為過。

古語云,動若脫兔,靜若處子,是說一個人動起來生動,靜下來安心,才能成就一番事業。而靜,就是在現在碎片化的時代背景下最寶貴的能力,你擁有了,就成功了。

您在經營夫妻關係和培養孩子過程中是否遇到以下問題:

1:孩子做事拖拉懶散、缺乏獨立、自律差、注意力不集中……

2:孩子膽小自卑內向不自信,羞於表達和說話……

3:孩子沉迷手機遊戲和上網,迷早戀……

4:孩子頂撞父母、叛逆、難以溝通,不懂感恩……

5:孩子啃老蝸居、迷茫無激情沒有夢想……

6:孩子學習不主動,沒有動力,波動起伏大……

7:孩子人際關係差、抗壓能力差……

8:夫妻間矛盾不斷,婆媳關係不好……

…………

歡迎您關注“生命驚喜未來教育”平臺, 如果您有以上問題或教育培養孩子方面的任何困惑和難題都可以給我們留言諮詢,我們和您一起解決!這將是成就您和孩子成長的一次機會。歡迎您走進生命驚喜未來教育學習進修深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