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程派)自学自悟之:让声音"立"起来,让气息把字"裹"起来



我在学唱火丁教授的唱段的过程中,经常感慨火丁教授的一七辙,音色又醇和又明亮又有穿透力,我反复揣摩,不能达到她的效果,我原来认为是我的共鸣音练习不到位,但是单单靠共鸣音的练习,某些高音还是上不去,这一直以来是一个很纠结我的问题。


京剧(程派)自学自悟之:让声音

人美声美身段美的火丁教授

特别特别感谢 全民K歌上名字叫做"夕颜"的戏友,她在我的唱段下评论,说:"唱得不错,就是立音弱一点。"

这是我这个二把刀戏迷,第一次听见"立音" 这个专业术语。

于是马上到网上搜索,原来"立音"在京剧上,就是让声音立起来的意思。

专业术语是这么解释的:立音,京剧唱法术语。即充分利用额窦、碟窦、筛窦等鼻窦腔共鸣,使音竖立起来,具有光亮和穿透力。为髙音区唱法之一。京剧音韵中的"衣期"辙需用立音来演唱。脑前脑后音均为立音。

有了这个"立音"的概念,我自己练习着,找感觉,怎么能找到声音立起来的感觉。

用一七辙来练,让声音在鼻窦腔共鸣,推动力是在丹田的气息。

据我练习的体验,想要声音立起来,需要三个部分的配合,一是要有丹田气,二是喉管要中空,三是鼻窦腔共鸣要到位。

气随声出,通过中空的喉管,透过口腔直达鼻窦腔,三点一线,直通直达,缺一不可。就可以发出声音立起来的效果了。

今天试练了几段,果然声音响亮了很多,火丁教授那种高亮的一七辙的声音,终于可以效仿一二了。尤其是一七辙的长段拖腔,立音到位,拖腔的力度和质感马上出来了,《绣红旗》的好多一七辙拖腔,都可以验证这个知识。

除了立音的练习,还有气息,关于气息的学习,我受教于全民K歌上我很尊敬的一位戏友"舞仔"(舞仔戏友的张派唱腔非常美妙),"舞仔"说过一段很妙的话,非常具有指导意义,很适合程派的演唱:

"把你唱的每一个字,裹上气,穿上美丽的外衣送出去"。同样的一个字,一段唱词,你可以试试,有没有气息包裹,声音的厚度,音域的宽度,共鸣音的大小,都有质的区别。

每一个唱词,先出气再发声的技巧。这是一个很美妙的体验,先气后声,声音的力度和质感马上变了。裹着气的字,就像是被琢磨过的玉石,圆润光滑。

我在练习中,往往顾头顾不了脚,有时候在咬字归韵上精神集中一些,气就有点散,不得不经常提问提醒自己:气呢?气到哪里去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有气托着声音,嗓子没那么累,往常练习两个钟,嗓子都发不出声音了,学会用气,唱两个小时,觉得嗓子还有些余力。

许多的戏友,总感觉自己唱的声音力度不够,没有穿透力,跟弦儿一唱,完全听不到自己的声音,症结还是气息和声音的训练不到位,

戏友们在练习中,如果能解决立音和共鸣音的问题,同时学着以气带声,唱起来一定是会有焕然一新的效果的。

声明:本文为作者 原创首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