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善念一福報

易中天在寫中華史時說,要將歷史寫的比小說更精彩。而我以為,易中天說這話的底氣在於:歷史本身就比小說更精彩,只是自古以來的史學家,向來以嚴謹為準則,以大人物、歷史功績來作選擇記錄的標準,所以讓我們看不到那些歷史的精彩而已。

佛家宣揚行善有福報,常用一些傳說、輪迴的事例來教化,其實我以為根本就不用,因為歷史中有很多這樣的善行結善果之事,而這幾例因為一念行善而救命的奇蹟,更是讓人驚歎誠服。

著名的戲劇《趙氏孤兒》所取材的人物趙盾,是春秋時晉國的大臣,位重權傾,三朝元老。可惜輔佐幼主晉靈公長大後,卻是個昏君。胡作非為、草菅人命的晉靈公,既惱恨趙盾的指責勸誡,又不滿趙盾大權在握,所以視趙盾為眼中釘、肉中刺,屢次想除之而後快。晉靈公在派刺客刺殺失敗後,又生一計,假意請趙盾喝酒,卻在酒宴上埋伏了殺手,趙盾發現不妙要逃走時被數十衛士圍攻,手下護衛戰死,眼看自己命懸一線再無生機,不料其中的一名衛士倒戈相救。原來這名衛士是當年趙盾無意中相救的一名乞丐。當年,趙盾無意中看見一乞丐餓得要死了,就送給他一筐飯食,見乞丐只吃一半,省下一半要給母親時,又感念乞丐的孝順,多送了好多東西讓乞丐去養育母親。趙盾當時怎麼也不會想到,一飯之恩,會贏得一場拼死相救吧?

大唐詩仙李白,喜歡周遊天下,來到太原時,遇到太守朋友哥舒翰要處斬一名犯人,這是位剛剛入伍的軍人,在一次押解糧草的途中,遺失了部分糧草,犯下軍中重罪,按照大唐律判了斬刑。李白被他的威儀長相和軒昂神態折服,動了惻隱之心!,便跑到哥舒翰那裡說情,救了犯人一命。而李白做夢也沒有想到,兩年後,李白自己被朝廷定了謀反罪,舉朝的人都說殺,曾經的好友高適,也沒幫他說一句好話,卻有一人站了出來,寧願賣掉自己的官爵來救李白,終於讓李白由死罪改為流放。這人就是當年的囚犯,如今的朝廷命將——郭子儀。李白從來未曾料到,一次惻隱,竟換來一次生命的救贖吧?

《浮生六記》的作者,清朝的沈復,在人生最悽愴時,自己失業困頓,妻子久病在床,不得已想去找自己的姐夫借錢。過江乘船時卻遇下雪數日,一點盤纏耗盡,節衣縮食也無法應付渡費住宿費了,悽慘落淚,心寒發抖之際,卻遇一老翁過來招呼,出錢幫他買吃的喝的,後來又幫他付住宿費,並送他去城裡,而這老人,只是因為沈復在一次做幕僚時稍微幫了一下忙而已,當時老人漂亮的女兒已許配夫家,被一有權勢人家看中,故意放高利貸要謀老人之女,沈復想來是看不過去,就幫忙讓他女兒嫁給了未婚夫。老人感恩在心,時誦公德,乃至幾年後仍一眼看出恩公,並在其窮困潦倒時,主動呵護照顧。沈復可曾期許過,一次周護,竟獲得人生至難時的雪中送炭般的溫暖?

這樣看似奇蹟一般的事件,卻又好像蘊含著一些生活中所看不見的規則?心存善念,方是道之本吧。

一善念一福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