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原油宝新情况,如中行返还20%保证金,对它信任度有影响么?

图说炒股


中行原油宝事件和解方案表现出较大诚意,但无论如何都伤害了投资者对百年历史名行的信任!



1.中行提出诚意解决方案,或可理解为折中方案。

继4月22日、4月24日、4月29日发出三份说明后,今天(5月5日)发出公告称,一是WTI原油5月期货合约的“原油宝”产品,按照美国时间4月20日CME官方结算价以负值结算,多头客户产生了大幅亏损,客户和中行都蒙受损失;二是近期中行已研究提出了解决意见。目前正积极与客户诚挚沟通,在自愿平等基础上协商和解。如无法达成和解,双方可通过诉讼方式解决民事纠纷,中行将尊重最终司法判决。同时,中行保留依法向外部相关机构追索的权利。



据投资者介绍,中行有关工作人员已经联系投资者就和解方案提出意见,一是承担负价格亏损;二是在保证金20%以下根据客户具体情况进行补偿;三是约投资者明后天去开户行面谈沟通所谓“补偿”事宜。

但是有的投资者却提出结算价格的选择问题,有的希望以4月20日晚10点的盘中报价结算,有的希望以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4月15日测试负价值时的盘中报价结算。但估计这两点意见不会得到支持,原因至少包括中行早就公告了5月合约的结算时间为4月20日晚10点。

其实,原油宝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中行的“仓促”动作饱受诟病,即4月23日凌晨,单方面划走投资者在中行的账户上的资金,理由是按负价格-37.63美元/桶结算的保证金不够了。按说,广大投资者对于中行这个大行是高度信任的,而且在风险评估上都预计最多损失本金而已,但是谁也想不到还要倒贴钱,这就让人无法理解。



而且,能够对照支持投资者提出合理诉求的是,在4月15日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公告进行负价格测试的当天以及前两天均平仓,避免了重大损失,有惊无险。而彼时,中行却无动于衷,无论如何,都是有一定的责任的。并且,投资协议中也规定了保证金低于20%时应该强制平仓。如果4月20日晚10点前后,中行想法强制平仓,也就没什么大事了。可是,事与愿违。

中行的和解方案被看作是折中方案,双方分担责任。但是,毋庸置疑,都会伤害了投资者对其的高度信任。



2.国务院金融委会议强调要尊重契约,强化风险管控。

4月30日,,中国银保监会就中行原油宝事件作出回应:对此风险事件高度关注,第一时间要求中国银行依法依规解决问题,与客户平等协商,及时回应关切,切实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要求中国银行尽快梳理查清问题,严格产品管理,加强风险管控,提升市场异常波动下应急管理能力。



就在昨天,5月4日,国务院金融委召开会议明确,必须坚决维护投资者利益、严肃市场纪律,对资本市场造假行为“零容忍”。会议指出,要高度重视当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部分金融产品风险问题,提高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管控。要控制外溢性,把握适度性,提高专业性,尊重契约,理清责任,保护投资者合法利益。大家都能看出,金融委这番要求的指向性很明显。

应该说,国家相关监管机构的介入,加快促进了中行提出和解方案,原油宝事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希望当事双方能尽快和解。



熙研君


网传“中行工作人员与个别原油宝投资者沟通返还20%保证金事宜”,如果中行真是返还20%保证金,对它的信任度当然有影响!

下面我来分析一下:

第一、原油宝挂勾美国原油期货,但产品设计存在漏洞,交易时间不完全对应。绝大多数投资者的持仓与美国原油期货走势相反,这和中行对原油期货的市场分析存在一定的关系,不禁令人质疑中国银行的投资水平。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修改交易规则——允许原油期货交易价格为0和负值,似乎并没有引起中行的足够重视,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措施来防范风险,使得原油宝的投资者穿仓,损失惨重,这又让人质疑中国银行的风控能力。以上这些就已经让中国银行的信誉受到了影响。

第二、原油宝事件发生后,中国银行刚开始时对事件的处理让原油宝投资者不满,他们组建了维权群,开始了艰难的维权之路。在银监会发声后,中国银行在4月29日的公告中态度有所缓和。原油宝事件不仅让原油宝做多的投资者崩溃,让围观的群众也感到震撼,原油宝事件发生后的一周里,网上到处可见关于此事件的议论之词。如此这般再一次让中国银行的信誉受到了影响。

第三、现在网传“中行工作人员与个别原油宝投资者沟通返还20%保证金事宜”,不管这个传闻是真是假,中国银行的信誉已经不可逆转地损坏了。投资者相对于银行来说是弱势群体,维权之路不一定会顺利,如果中行处理不好这次原油宝事件,群众对中国银行的信任度还会再度下降。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


雪落石健


其实在心理上,社会公众增强了对于网络时代生产生活方式的认识,敢于积极拥抱网络生活。由于隔离,更多的人使用网络进行购物和支付等,增强了对于网络功能、便利性的认知。同时,由于不得不和网络接触,从众的心理、家庭人员的指导、政府的政策等都使得社会公众对于网络安全的信心进一步增强,更加积极的拥抱网络生活。对于银行来说,如果这个状态持续,其网点优势将转变为机构、人员的冗杂,带来巨大的成本消耗。

对于银行来说,如果这个状态持续,其网点优势将转变为机构、人员的冗杂,带来巨大的成本消耗。

在存量方面,金融科技公司,特别是支付宝、微信、京东等商业巨头,已建立完整消费生态,并拥有了庞大的客户群体;同时由于消费金融流程中金融属性的弱化,银行已经很难渗透。目前,在消费金融领域上,很多银行通过成立电子银行中心,利用人工客服电话推广其消费金融产品。银行的这种营销推广行为,其作用远远小于金融科技公司APP中的默认分期的系统设置,其涉及范围也存在着数量级的差距,但是银行却需要付出高昂的人工、机构等资源成本。

银行如果不改变现有的服务方式及落后的金融科技迟早会变成只是个载体,慢慢淡化人们对银行的依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