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5月6日全线开通,天气变热,以后还需要戴口罩吗?

财经专栏一只小猫徐静


不要犯傻,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

天气高低和病毒的传播目前没有看到关联。

武汉是中国的三大火炉之一,可是,你觉得武汉能够热过中东的沙漠、以及非洲国家吗?恰好,昨天我回答的一个问题,找了沙特阿拉伯的气温和新冠确诊病例。沙特25000多例,他们现在气温也都在36,38°C高温了。



其实,早在4月15号,世卫组织就警告过,不要期望气温升高后病毒自己消失。

之前,流感和感冒病毒往往在冬季达到传染高峰,然后随着天气变暖而逐渐消失。因此,很多人都希望新冠病毒可以有相同的规律,等气温升高后自行消失。对此,在发布会上,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表示,目前还不清楚温度湿度等气候因素对新冠病毒的影响,也许不得不学习如何与之共存,以及如何在高密度城市环境中控制新冠病毒。

从那时到现在,半个月过去了,北半球的气温是在升高的,夏季也到来了,我们看到的是全球新冠病毒疫情的蔓延,全球确诊数量不断攀升,到现在接近350万例,死亡超过24万例。

所以,气温起不了作用。关键还是做好防控,个人做好防护,特别是平时要戴口罩。昨天5月2日零时起,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现在全国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等级都是在二级或之下,但这不意味着防控的放松。

现在五一假期,看的报道,大家到景区都还是提前预约、错峰出行,戴口罩,尽量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这样就很好。

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请大家还是先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


翻倍小蚂蚁


请一定要佩戴口罩。

武汉在2019年底,正是爆发新冠疫情,谁再来是长达76天的封城管理,在4月8日正式解封,4月22日陆续恢复道路交通,5月6日全线开通。

上述足以证实武汉正式进入疫情控制的下一个阶段,武汉已进入低风险状态。但不能够代表大家就可以不佩戴口罩。

从武汉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武汉仍有万分之五的人是无症状感染者。虽然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能力低,但还是存在风险。

佩戴口罩是为了自己的自身安全和健康着想

新冠疫情爆发这么长时间,相信很多武汉市民无法正常上班,造成了家庭矛盾和没有收入。

佩戴口罩是为了他人

武汉花费了大量精力、人力、物力来控制疫情,我们应该坚守这份成果。

佩戴口罩是为了武汉

新馆疫情爆发以来,众多媒体宣传最多的就是“武汉加油”。武汉是我们的故乡,我们应该更加爱他,特别是在它发生大病之后,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武汉的经济和生活能够恢复正常。

我是@我家住武汉长江边,每天聊聊大武汉生活的点点滴滴和相关资讯,欢迎关注。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76da3083cb114429bf90d483bc98a788

我家住武汉长江边


我们都知道,此次由于受疫情的影响,为了防止病毒的扩散和交叉感染,大家都必要佩戴口罩,而随着疫情最严重的地区武汉也将迎来解封了。那么,武汉解封后还需要戴口罩吗,武汉解封后可以摘下口罩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武汉解封后还需要戴口罩吗

武汉解封并不意味着疫情结束,还是需要戴口罩的。

专家表示,各地的疫情不同,不少地方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任务还很重。要因地制宜,摘口罩不能随意跟风。

因此,口罩不是一摘了之,摘口罩的背后是社会治理效能的考验,精准管控、技术赋能、机制保障缺一不可。

比如,在公园、体育场等地可以对容量进行计算从而进行“限流”,做好管控,避免出现人员聚集的情况。

口罩还要戴多久

专家预计还要再戴1到2个月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教授建议,大家对疫情还要保持高度警惕性,大规模聚会办不得。张教授说:“这个状态可能还要维持1到2个月。那时候没有新增了,基本上就可以把口罩摘了。”

根据专家表示,如果想要完全脱下口罩,最早都会在5月底,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或许会到6月左右才能够真正的把口罩脱下来,那个时候疫情应该才会得到真正的缓解,其实中国已经做得很好了,现在这种疫情在全世界各国蔓延,处于一个非常时期,大家一定要乖乖的待在家里面遵守规则,这段时间尽量委屈一下自己,不要整天就想着出去浪,不然轻松就能把病毒带回家。

口罩佩戴的情况分析

一、可以不佩戴口罩的情况

普通公众在以下情况时可以不佩戴口罩。

(一)居家室内活动、散居的居民。

(二)户外活动者,包括空旷场所、场地的儿童、学生。

(三)通风良好、人员密度较低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企事业单位办公室、会议室等场所人员。

二、需要佩戴口罩的情况

在以下特定场所情况时的人员建议需要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一)出现发热、咳嗽、打喷嚏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

(二)在公共服务窗口、医院、商场、超市、宾馆、餐馆、理发店、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密闭或人员密集场所的人员。

(三)乘坐出租车、公交车辆、长途大巴、飞机、火车、厢式电梯等公共交通工具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