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5月6日全線開通,天氣變熱,以後還需要戴口罩嗎?

財經專欄一隻小貓徐靜


不要犯傻,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

天氣高低和病毒的傳播目前沒有看到關聯。

武漢是中國的三大火爐之一,可是,你覺得武漢能夠熱過中東的沙漠、以及非洲國家嗎?恰好,昨天我回答的一個問題,找了沙特阿拉伯的氣溫和新冠確診病例。沙特25000多例,他們現在氣溫也都在36,38°C高溫了。



其實,早在4月15號,世衛組織就警告過,不要期望氣溫升高後病毒自己消失。

之前,流感和感冒病毒往往在冬季達到傳染高峰,然後隨著天氣變暖而逐漸消失。因此,很多人都希望新冠病毒可以有相同的規律,等氣溫升高後自行消失。對此,在發佈會上,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邁克爾·瑞安表示,目前還不清楚溫度溼度等氣候因素對新冠病毒的影響,也許不得不學習如何與之共存,以及如何在高密度城市環境中控制新冠病毒。

從那時到現在,半個月過去了,北半球的氣溫是在升高的,夏季也到來了,我們看到的是全球新冠病毒疫情的蔓延,全球確診數量不斷攀升,到現在接近350萬例,死亡超過24萬例。

所以,氣溫起不了作用。關鍵還是做好防控,個人做好防護,特別是平時要戴口罩。昨天5月2日零時起,湖北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響應”,現在全國的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等級都是在二級或之下,但這不意味著防控的放鬆。

現在五一假期,看的報道,大家到景區都還是提前預約、錯峰出行,戴口罩,儘量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這樣就很好。

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請大家還是先做好個人防護,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


翻倍小螞蟻


請一定要佩戴口罩。

武漢在2019年底,正是爆發新冠疫情,誰再來是長達76天的封城管理,在4月8日正式解封,4月22日陸續恢復道路交通,5月6日全線開通。

上述足以證實武漢正式進入疫情控制的下一個階段,武漢已進入低風險狀態。但不能夠代表大家就可以不佩戴口罩。

從武漢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武漢仍有萬分之五的人是無症狀感染者。雖然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播能力低,但還是存在風險。

佩戴口罩是為了自己的自身安全和健康著想

新冠疫情爆發這麼長時間,相信很多武漢市民無法正常上班,造成了家庭矛盾和沒有收入。

佩戴口罩是為了他人

武漢花費了大量精力、人力、物力來控制疫情,我們應該堅守這份成果。

佩戴口罩是為了武漢

新館疫情爆發以來,眾多媒體宣傳最多的就是“武漢加油”。武漢是我們的故鄉,我們應該更加愛他,特別是在它發生大病之後,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武漢的經濟和生活能夠恢復正常。

我是@我家住武漢長江邊,每天聊聊大武漢生活的點點滴滴和相關資訊,歡迎關注。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76da3083cb114429bf90d483bc98a788

我家住武漢長江邊


我們都知道,此次由於受疫情的影響,為了防止病毒的擴散和交叉感染,大家都必要佩戴口罩,而隨著疫情最嚴重的地區武漢也將迎來解封了。那麼,武漢解封后還需要戴口罩嗎,武漢解封后可以摘下口罩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武漢解封后還需要戴口罩嗎

武漢解封並不意味著疫情結束,還是需要戴口罩的。

專家表示,各地的疫情不同,不少地方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任務還很重。要因地制宜,摘口罩不能隨意跟風。

因此,口罩不是一摘了之,摘口罩的背後是社會治理效能的考驗,精準管控、技術賦能、機制保障缺一不可。

比如,在公園、體育場等地可以對容量進行計算從而進行“限流”,做好管控,避免出現人員聚集的情況。

口罩還要戴多久

專家預計還要再戴1到2個月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教授建議,大家對疫情還要保持高度警惕性,大規模聚會辦不得。張教授說:“這個狀態可能還要維持1到2個月。那時候沒有新增了,基本上就可以把口罩摘了。”

根據專家表示,如果想要完全脫下口罩,最早都會在5月底,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或許會到6月左右才能夠真正的把口罩脫下來,那個時候疫情應該才會得到真正的緩解,其實中國已經做得很好了,現在這種疫情在全世界各國蔓延,處於一個非常時期,大家一定要乖乖的待在家裡面遵守規則,這段時間儘量委屈一下自己,不要整天就想著出去浪,不然輕鬆就能把病毒帶回家。

口罩佩戴的情況分析

一、可以不佩戴口罩的情況

普通公眾在以下情況時可以不佩戴口罩。

(一)居家室內活動、散居的居民。

(二)戶外活動者,包括空曠場所、場地的兒童、學生。

(三)通風良好、人員密度較低工作場所的人員,包括企事業單位辦公室、會議室等場所人員。

二、需要佩戴口罩的情況

在以下特定場所情況時的人員建議需要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一)出現發熱、咳嗽、打噴嚏等呼吸道症狀的人員。

(二)在公共服務窗口、醫院、商場、超市、賓館、餐館、理髮店、機場、火車站、汽車站等密閉或人員密集場所的人員。

(三)乘坐出租車、公交車輛、長途大巴、飛機、火車、廂式電梯等公共交通工具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