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取消部分中国留学生申请资格,名校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学生?

授权自“百思育儿”

11月22日,一条标题为“8所国际一流大学联合宣布:不再招收中国学生”的新闻刷爆了朋友圈,引起了许多学生和家长的关注,尤其是有意向申请英国学校的同学非常焦虑。

对此,英国大使馆官方澄清:消息具有误导性。并不是8所英国高校拒绝所有中国学生的申请,而是更改招收中国学生的标准,取消了国内部分高校同学的申请资格。

尽管官方辟谣澄清了“拒招”真相,但部分取消资格的调整也给中国学生敲响了警钟。

而且,从这几年的全球趋势看,世界名校也正在减少对中国学生的招生人数。以2016年为例,美国名校录取中国大陆学生数跌四成。

中国人聪颖勤奋、踏实努力,但中国学生和家长对大学教育,或者说对名校的价值观,还存在着不少认识上的偏差。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顶级名校又或者更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呢?


怎样看待大学教育?

在耶鲁陈志武教授的博士课堂上,张三(匿名)一直是最优秀的,即使在耶鲁这样的世界各地天才汇聚的地方,他的聪明才华照样遥遥领先。

就当陈教授对认为张三可以出一流学术成就时候,张三却提出退学回国去做PE投资基金。教授问及原因,学生的回答是:“申请金融博士研究生是因为父母要我这样做,而且看到其他同学都这样做。但这不是我的兴趣与激情所在。”

教授很多年来教过的中国学生中,真正因为自己喜欢而研读经济学、金融学的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是因为父母的压力和安排。

也许我们还并不完全了解世界名校的价值观和理念。以哈佛、耶鲁、普林斯顿为代表的藤校,是美国乃至世界大学发展的精华所在。

藤校的历史凝聚了两百年美国大学发展智慧的结晶:为社会培养具有普世情怀的领袖人才,而不是自我实现的功利主义者。这个恐怕是所有中国家长需要面对的价值观难题。

一位任职于美国大学的留学生说:因为藤校本来就不是培养企业家的地方。是培养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我们只是关注谁挣得钱多,所以得非所愿。

这里关键还是在于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问题。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他的演讲集《大学的工作》中这样提到,耶鲁致力于领袖人物的培养

在莱文看来,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识,是培养学生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自由地发挥个人潜质,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向,不为功利所累,为生命的成长确定方向,为社会、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世界名校喜欢招收什么样的学生?

哈佛大学可以说是全世界年轻人最想加入,但又最难被录取的名校之一。每年大约有4万人申请哈佛,但最终只有1600人能被录取。

因为被指控歧视亚裔学生的入学申请,今年10月波士顿联邦法庭调查了哈佛大学的招生系统,披露了一些哈佛大学喜欢的申请人的类型。

比如,外向。

哈佛的招生人员倾向于录取具有“异常吸引人的个人品质”的申请人,这些品质包括”活跃、仁爱、成熟和个性优势”。

哈佛偏爱的另一种申请人特质是:“有令人信服的人生故事的的人,和克服了某些障碍的人。”


英国取消部分中国留学生申请资格,名校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学生?


多年前耶鲁的老校长Kingman BrewsterJR.在给前耶鲁招生部主任的一封信中,很好地归纳和总结了包括常春藤盟校在内的世界十大名校的录取标准。

而这些标准也恰恰是顶尖名校长久以来致力于培养和认可的优秀品质。

具备领袖精神。概括地说,领袖精神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包括才能、气度、眼界、胸襟、行动力、凝聚力、责任心、使命感、社会良知。

现代社会,是领袖精神决定成就的大小,而不是学习成绩。

在学术性和非学术性领域,利用资源取得成功的能力。学生生涯,不但是知识层面的积累,也是逐渐增加一个人可以动用的资源的过程。如果青年人可以善用资源,就更易取得学习和人生的成就。

与众不同的天赋。一个过于相同的班级与一个背景、兴趣、价值观多样、能为彼此带来新体验的班级相比,学生之间总是存在差异的,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才构成了名校丰富多彩的创造力基础。

体育特长、钢琴十级、SAT满分,千篇一律的套路已经无法赢得招生官的青睐。

道德感。社会责任感和为他人着想的心是非常值得表扬的品质。

不断进取的心。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不断进取的心有着特殊的价值。一个对人生某一方面饱含热情、不断磨练比空有实力却不进取要更有优势。


英国取消部分中国留学生申请资格,名校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学生?


这些名校的招生标准,已经在给中国学生和家长发出信号。事实上,这些特质不仅仅是世界名校喜爱的品质,更是面向未来的人才需要具备的特质。

作为父母,不但要刷新自己固有的认知,还要帮助你的孩子,成长为面向未来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