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取消部分中國留學生申請資格,名校到底喜歡什麼樣的學生?

授權自“百思育兒”

11月22日,一條標題為“8所國際一流大學聯合宣佈:不再招收中國學生”的新聞刷爆了朋友圈,引起了許多學生和家長的關注,尤其是有意向申請英國學校的同學非常焦慮。

對此,英國大使館官方澄清:消息具有誤導性。並不是8所英國高校拒絕所有中國學生的申請,而是更改招收中國學生的標準,取消了國內部分高校同學的申請資格。

儘管官方闢謠澄清了“拒招”真相,但部分取消資格的調整也給中國學生敲響了警鐘。

而且,從這幾年的全球趨勢看,世界名校也正在減少對中國學生的招生人數。以2016年為例,美國名校錄取中國大陸學生數跌四成。

中國人聰穎勤奮、踏實努力,但中國學生和家長對大學教育,或者說對名校的價值觀,還存在著不少認識上的偏差。

大學教育的目的是什麼?頂級名校又或者更喜歡什麼樣的學生呢?


怎樣看待大學教育?

在耶魯陳志武教授的博士課堂上,張三(匿名)一直是最優秀的,即使在耶魯這樣的世界各地天才匯聚的地方,他的聰明才華照樣遙遙領先。

就當陳教授對認為張三可以出一流學術成就時候,張三卻提出退學回國去做PE投資基金。教授問及原因,學生的回答是:“申請金融博士研究生是因為父母要我這樣做,而且看到其他同學都這樣做。但這不是我的興趣與激情所在。”

教授很多年來教過的中國學生中,真正因為自己喜歡而研讀經濟學、金融學的是極少數,絕大多數是因為父母的壓力和安排。

也許我們還並不完全瞭解世界名校的價值觀和理念。以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為代表的藤校,是美國乃至世界大學發展的精華所在。

藤校的歷史凝聚了兩百年美國大學發展智慧的結晶:為社會培養具有普世情懷的領袖人才,而不是自我實現的功利主義者。這個恐怕是所有中國家長需要面對的價值觀難題。

一位任職於美國大學的留學生說:因為藤校本來就不是培養企業家的地方。是培養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我們只是關注誰掙得錢多,所以得非所願。

這裡關鍵還是在於對“教育”的理解和認識問題。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萊文他的演講集《大學的工作》中這樣提到,耶魯致力於領袖人物的培養

在萊文看來,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識,是培養學生批判性獨立思考的能力,併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自由地發揮個人潛質,自由地選擇學習方向,不為功利所累,為生命的成長確定方向,為社會、為人類的進步做出貢獻。


世界名校喜歡招收什麼樣的學生?

哈佛大學可以說是全世界年輕人最想加入,但又最難被錄取的名校之一。每年大約有4萬人申請哈佛,但最終只有1600人能被錄取。

因為被指控歧視亞裔學生的入學申請,今年10月波士頓聯邦法庭調查了哈佛大學的招生系統,披露了一些哈佛大學喜歡的申請人的類型。

比如,外向。

哈佛的招生人員傾向於錄取具有“異常吸引人的個人品質”的申請人,這些品質包括”活躍、仁愛、成熟和個性優勢”。

哈佛偏愛的另一種申請人特質是:“有令人信服的人生故事的的人,和克服了某些障礙的人。”


英國取消部分中國留學生申請資格,名校到底喜歡什麼樣的學生?


多年前耶魯的老校長Kingman BrewsterJR.在給前耶魯招生部主任的一封信中,很好地歸納和總結了包括常春藤盟校在內的世界十大名校的錄取標準。

而這些標準也恰恰是頂尖名校長久以來致力於培養和認可的優秀品質。

具備領袖精神。概括地說,領袖精神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包括才能、氣度、眼界、胸襟、行動力、凝聚力、責任心、使命感、社會良知。

現代社會,是領袖精神決定成就的大小,而不是學習成績。

在學術性和非學術性領域,利用資源取得成功的能力。學生生涯,不但是知識層面的積累,也是逐漸增加一個人可以動用的資源的過程。如果青年人可以善用資源,就更易取得學習和人生的成就。

與眾不同的天賦。一個過於相同的班級與一個背景、興趣、價值觀多樣、能為彼此帶來新體驗的班級相比,學生之間總是存在差異的,承認差異、尊重差異,才構成了名校豐富多彩的創造力基礎。

體育特長、鋼琴十級、SAT滿分,千篇一律的套路已經無法贏得招生官的青睞。

道德感。社會責任感和為他人著想的心是非常值得表揚的品質。

不斷進取的心。對一個人的成長而言,不斷進取的心有著特殊的價值。一個對人生某一方面飽含熱情、不斷磨練比空有實力卻不進取要更有優勢。


英國取消部分中國留學生申請資格,名校到底喜歡什麼樣的學生?


這些名校的招生標準,已經在給中國學生和家長髮出信號。事實上,這些特質不僅僅是世界名校喜愛的品質,更是面向未來的人才需要具備的特質。

作為父母,不但要刷新自己固有的認知,還要幫助你的孩子,成長為面向未來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