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俊朗 別有洞天——金農“漆書”《詩卷墨跡》賞讀

近日翻閱“國外所藏書法精品叢書”,著實迷上了《金冬心詩卷墨跡》。金冬心即清代康雍乾年間“揚州八怪”之一金農,號冬心,毫無疑問,他是我心目中一位出類拔萃的書法革新家。

清新俊朗 別有洞天——金農“漆書”《詩卷墨跡》賞讀

“國外所藏書法精品叢書”書影

首先有必要消除一個誤會。多年來我一直以為,金農漆書所達到的藝術效果,是常規毛筆無法做到的,那麼只有一種可能,就是截去毫端,人為製造類似一把扁刷的毛筆來蘸墨書寫。這種筆一般人拿在手裡伸向紙面,肯定會有一種怪怪的感覺,要想“筆走龍蛇”更是談何容易!所以我猜想,金冬心先生一定是下了多年的苦功,才讓手中這枝“禿筆”做到了遊刃有餘。可是反覆把玩手頭這本《金冬心詩卷墨跡》卻發現,那一個個活靈活現、凝練遒勁的漆書大字,起筆落筆方正中皆帶有圓潤,且筆畫轉折流暢,不失筆鋒,這一點是“扁刷”無論如何也難以做到的。試想用一把沒有毫端的毛筆書寫,在遇到彎曲筆畫時,必然要橫一筆、豎一筆地加以生硬連綴,而這種連綴的交接處,只能是方方正正的毫無流動感。換句話說,金冬心先生手中的筆要是果真截去了毫端,寫出的字肯定因失去筆畫間的整體呼應而不免僵硬,滿紙的精氣神也一定會大打折扣,所以他書寫漆書使用的筆不可能是截去毫端的禿筆。

清新俊朗 別有洞天——金農“漆書”《詩卷墨跡》賞讀

金農“漆書”《詩卷墨跡》

縱觀金農漆書的代表作《詩卷墨跡》,通體古拙,外逸內剛,古意盎然。其中我最為欣賞的是他晚年的作品《度量如海涵春育》,藝術水準已走向全面成熟。運筆方法明顯傳承於《禪國山碑》和《天發神讖碑》,只是淡化篆書筆意,轉向楷中稍帶隸書筆意。曾看到前人的評論,認為書法史上諸如宋徽宗的“瘦金體”、金農的“漆書”都是別出心裁,跟人們的傳統審美習慣差距太大,顯然是走了一條“偏路”,對這種說法我實在不敢苟同。在我看來,那一副奇崛的筆墨,確實能讓人感受到矯健溫良的文化氣韻,支撐起一種別樣的人格構架。

清新俊朗 別有洞天——金農“漆書”《詩卷墨跡》賞讀

金農“漆書”《詩卷墨跡》局部

所謂“漆書”,乃是一種扁筆書體,兼有楷、隸體勢,在章法和結體上脫胎於隸書,但較於隸書已化柔為剛,似乎是金農的獨創。漆書的筆畫以方折為主,尤其是橫畫,似刀截斧裁,稜角分明,蠶頭雁尾並用,左波右磔對比強烈,一點一畫,自有清剛雅正之氣。

劉熙載《藝概》說得好:“筆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是則理性情者,書之首務也。”金農漆書的字體筆畫極富金石韻味,細細觀賞不難發現,它用筆方扁,結字端凝,橫畫粗,豎畫細,而且對比強烈,極其誇張。你瞧那一橫,宛如一把特製的刷子飽蘸濃墨重重劃過,略帶波磔,似隸而非隸;再看那一豎,瘦骨嶙峋而不失灑脫;更為奇特的是那一撇,歷來書家稱之為“倒薤筆法”,增加毛澀的用筆來表現“金石氣”,其形尖細如芒,如白虹貫日,又如一把利劍直指人心。這種豪放狂野的用筆手段,造就滿紙參差跳宕的動感,字字像極了身懷絕技的武學高手,穩如泰山地面對環伺的強敵。我特別喜歡其中“持身如玉潔冰清”幾個字,用筆犀利勁挺,正鋒側鋒兼而有之。尤其是那個“身”字,最後一筆撇畫拖得極長而剛勁有力,使整個字的重心下移,又與下一個“如”字形成呼應,這種呼應,勝過草書中的連筆,頗有隔山震虎之妙趣,令人回味無窮。

清新俊朗 別有洞天——金農“漆書”《詩卷墨跡》賞讀

金農“漆書”《詩卷墨跡》局部

金農早年長期沉浸於隸書,雖已取得較高的成就,但墨守成規,沒有什麼創新。他一生寶愛的《天發神讖碑》出自三國時期的吳國,用隸書筆法寫成高古佶屈的篆書,刻石成碑,內容主要是為吳國歌功頌德。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稱其“非篆非隸,奇偉驚世”,馬宗霍《書林藻鑑》說它“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在長期臨摹《天發神讖碑》的過程中,金農領悟到如果能將隸書和篆書兩者的精華熔於一爐,再適當借鑑魏碑筆姿,自創一體,這樣寫出來的字,其藝術性和觀賞性將異乎尋常,超乎想象。

金農最初認為《天發神讖碑》雖美卻實在有些“怪”,但是沉浸日久,見怪不怪,這種既不像篆書又不像隸書的“怪體”,在他的眼裡反而變得越來越可愛,這一點很符合他作為“揚州八怪”的脾性。《天發神讖碑》中的橫畫很少見到作為隸書重要特徵的“波尾”,這一現象對金農啟發很大;另外豎畫起筆不加渲染,像禿禿的釘頭,又方又平,給人“開門見山”的感覺,而收筆果斷尖銳,鋒芒畢露,一垂到底;橫畫起筆處如刀切之態,下端角落常常帶一枚鋒利的“垂芒”,像花刺,又像倒鉤,這一精彩之筆,恰似給整個字安上了“定海神針”,使之變得更加沉穩,令人敬畏。金農充分吸收《天發神讖碑》的豐富營養,傳承碑學之精髓,打破帖學之正途,創造了堪稱“楷隸篆轉基因藝術”的漆書,並把這道奇特的風景鍛鑄得極其燦爛。

清新俊朗 別有洞天——金農“漆書”《詩卷墨跡》賞讀

《天發神讖碑》

金農所處的時代,整個書壇“館閣體”氾濫,書法家不敢創新,充斥著呆滯僵化的風氣。金農卻另闢蹊徑,提倡“碑學”並身體力行,孜孜不倦地尋求一條擺脫媚弱庸俗書風的道路。這一點,我總覺得類似唐代韓愈、柳宗元為一改當時充斥文壇的形式僵化、內容空虛的“駢文”而提倡“古文運動”。金農漆書古樸而清麗的韻致,讓許多書法愛好者呼吸到了一股特別清新的空氣,無疑給傳統因循的書壇增添了一抹亮色。

清新俊朗 別有洞天——金農“漆書”《詩卷墨跡》賞讀

金農畫像

金農漆書整體佈局整飭勻稱,逐個看來,字字點畫緊湊,如蹲馬步,穩健沉雄。再加上嚴謹脫俗的章法,整幅作品盪漾著濃郁的生命哲學意味和審美意味,充滿清新俊朗、撼人心魄的藝術魅力。金農不僅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獨樹一幟,還精於繪畫、音樂、詩文、禪理,這一切註定了他的漆書悟性淵源有自。“揚州八怪”的另一位名家鄭板橋曾贈送好友金農一首詩:“亂髮團成字,深山鑿出詩。不須論骨髓,誰能學其皮?”晚清精通金石學的書法大家楊守敬在《學書邇言》中說:“板橋行楷,冬心分隸,皆不受前人束縛,自闢蹊徑。”這些都是對金農書法成就的較高褒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