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俊朗 别有洞天——金农“漆书”《诗卷墨迹》赏读

近日翻阅“国外所藏书法精品丛书”,着实迷上了《金冬心诗卷墨迹》。金冬心即清代康雍乾年间“扬州八怪”之一金农,号冬心,毫无疑问,他是我心目中一位出类拔萃的书法革新家。

清新俊朗 别有洞天——金农“漆书”《诗卷墨迹》赏读

“国外所藏书法精品丛书”书影

首先有必要消除一个误会。多年来我一直以为,金农漆书所达到的艺术效果,是常规毛笔无法做到的,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截去毫端,人为制造类似一把扁刷的毛笔来蘸墨书写。这种笔一般人拿在手里伸向纸面,肯定会有一种怪怪的感觉,要想“笔走龙蛇”更是谈何容易!所以我猜想,金冬心先生一定是下了多年的苦功,才让手中这枝“秃笔”做到了游刃有余。可是反复把玩手头这本《金冬心诗卷墨迹》却发现,那一个个活灵活现、凝练遒劲的漆书大字,起笔落笔方正中皆带有圆润,且笔画转折流畅,不失笔锋,这一点是“扁刷”无论如何也难以做到的。试想用一把没有毫端的毛笔书写,在遇到弯曲笔画时,必然要横一笔、竖一笔地加以生硬连缀,而这种连缀的交接处,只能是方方正正的毫无流动感。换句话说,金冬心先生手中的笔要是果真截去了毫端,写出的字肯定因失去笔画间的整体呼应而不免僵硬,满纸的精气神也一定会大打折扣,所以他书写漆书使用的笔不可能是截去毫端的秃笔。

清新俊朗 别有洞天——金农“漆书”《诗卷墨迹》赏读

金农“漆书”《诗卷墨迹》

纵观金农漆书的代表作《诗卷墨迹》,通体古拙,外逸内刚,古意盎然。其中我最为欣赏的是他晚年的作品《度量如海涵春育》,艺术水准已走向全面成熟。运笔方法明显传承于《禅国山碑》和《天发神谶碑》,只是淡化篆书笔意,转向楷中稍带隶书笔意。曾看到前人的评论,认为书法史上诸如宋徽宗的“瘦金体”、金农的“漆书”都是别出心裁,跟人们的传统审美习惯差距太大,显然是走了一条“偏路”,对这种说法我实在不敢苟同。在我看来,那一副奇崛的笔墨,确实能让人感受到矫健温良的文化气韵,支撑起一种别样的人格构架。

清新俊朗 别有洞天——金农“漆书”《诗卷墨迹》赏读

金农“漆书”《诗卷墨迹》局部

所谓“漆书”,乃是一种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在章法和结体上脱胎于隶书,但较于隶书已化柔为刚,似乎是金农的独创。漆书的笔画以方折为主,尤其是横画,似刀截斧裁,棱角分明,蚕头雁尾并用,左波右磔对比强烈,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

刘熙载《艺概》说得好:“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金农漆书的字体笔画极富金石韵味,细细观赏不难发现,它用笔方扁,结字端凝,横画粗,竖画细,而且对比强烈,极其夸张。你瞧那一横,宛如一把特制的刷子饱蘸浓墨重重划过,略带波磔,似隶而非隶;再看那一竖,瘦骨嶙峋而不失洒脱;更为奇特的是那一撇,历来书家称之为“倒薤笔法”,增加毛涩的用笔来表现“金石气”,其形尖细如芒,如白虹贯日,又如一把利剑直指人心。这种豪放狂野的用笔手段,造就满纸参差跳宕的动感,字字像极了身怀绝技的武学高手,稳如泰山地面对环伺的强敌。我特别喜欢其中“持身如玉洁冰清”几个字,用笔犀利劲挺,正锋侧锋兼而有之。尤其是那个“身”字,最后一笔撇画拖得极长而刚劲有力,使整个字的重心下移,又与下一个“如”字形成呼应,这种呼应,胜过草书中的连笔,颇有隔山震虎之妙趣,令人回味无穷。

清新俊朗 别有洞天——金农“漆书”《诗卷墨迹》赏读

金农“漆书”《诗卷墨迹》局部

金农早年长期沉浸于隶书,虽已取得较高的成就,但墨守成规,没有什么创新。他一生宝爱的《天发神谶碑》出自三国时期的吴国,用隶书笔法写成高古佶屈的篆书,刻石成碑,内容主要是为吴国歌功颂德。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称其“非篆非隶,奇伟惊世”,马宗霍《书林藻鉴》说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长期临摹《天发神谶碑》的过程中,金农领悟到如果能将隶书和篆书两者的精华熔于一炉,再适当借鉴魏碑笔姿,自创一体,这样写出来的字,其艺术性和观赏性将异乎寻常,超乎想象。

金农最初认为《天发神谶碑》虽美却实在有些“怪”,但是沉浸日久,见怪不怪,这种既不像篆书又不像隶书的“怪体”,在他的眼里反而变得越来越可爱,这一点很符合他作为“扬州八怪”的脾性。《天发神谶碑》中的横画很少见到作为隶书重要特征的“波尾”,这一现象对金农启发很大;另外竖画起笔不加渲染,像秃秃的钉头,又方又平,给人“开门见山”的感觉,而收笔果断尖锐,锋芒毕露,一垂到底;横画起笔处如刀切之态,下端角落常常带一枚锋利的“垂芒”,像花刺,又像倒钩,这一精彩之笔,恰似给整个字安上了“定海神针”,使之变得更加沉稳,令人敬畏。金农充分吸收《天发神谶碑》的丰富营养,传承碑学之精髓,打破帖学之正途,创造了堪称“楷隶篆转基因艺术”的漆书,并把这道奇特的风景锻铸得极其灿烂。

清新俊朗 别有洞天——金农“漆书”《诗卷墨迹》赏读

《天发神谶碑》

金农所处的时代,整个书坛“馆阁体”泛滥,书法家不敢创新,充斥着呆滞僵化的风气。金农却另辟蹊径,提倡“碑学”并身体力行,孜孜不倦地寻求一条摆脱媚弱庸俗书风的道路。这一点,我总觉得类似唐代韩愈、柳宗元为一改当时充斥文坛的形式僵化、内容空虚的“骈文”而提倡“古文运动”。金农漆书古朴而清丽的韵致,让许多书法爱好者呼吸到了一股特别清新的空气,无疑给传统因循的书坛增添了一抹亮色。

清新俊朗 别有洞天——金农“漆书”《诗卷墨迹》赏读

金农画像

金农漆书整体布局整饬匀称,逐个看来,字字点画紧凑,如蹲马步,稳健沉雄。再加上严谨脱俗的章法,整幅作品荡漾着浓郁的生命哲学意味和审美意味,充满清新俊朗、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金农不仅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独树一帜,还精于绘画、音乐、诗文、禅理,这一切注定了他的漆书悟性渊源有自。“扬州八怪”的另一位名家郑板桥曾赠送好友金农一首诗:“乱发团成字,深山凿出诗。不须论骨髓,谁能学其皮?”晚清精通金石学的书法大家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说:“板桥行楷,冬心分隶,皆不受前人束缚,自辟蹊径。”这些都是对金农书法成就的较高褒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