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三次被贬,却被人们称为“极光,愈光,尤光”,这是为什么

第一次认识范仲淹,是在中学学到他的名作《岳阳楼记》时,被他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打动。后来又读到有关他的几则故事“断齑画粥”、“异日见之未晚”、“一家哭何如一路哭”,更加深了对他的敬佩。

范仲淹三次被贬,却被人们称为“极光,愈光,尤光”,这是为什么

“断齑画粥”讲的是范仲淹小时家贫,住在庙里读书,昼夜不息,每日生活十分清苦,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一切为四,早晚各吃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的故事。范仲淹就是靠这种毅力勤奋苦读,考中进士。

“异日见之未晚”讲的是范仲淹二十几岁在应天书院读书时,一次真宗谒太清宫,驾次南都。应天书院的学生们,纷纷前去观瞻,范仲淹却不闻不问,依旧专心读书。有人问范仲淹为何不去,范仲淹说了一句,“异日见之未晚。”这个故事说明范仲淹胸怀大志,器识不凡。

庆历三年,范仲淹为参知政事,上书建议十事,主张建立严密的任官制度,而深忧各路监司等官吏“不才”,下决心澄清吏治。他翻阅登记各路监司的簿册,凡遇庸官、贪官姓名,“一笔勾之,以次更易”。枢密使富弼平日素以长辈尊称范仲淹,见此情景,试图劝阻他说:“‘丈’则是一笔,焉知一家哭矣!’范仲淹说:‘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于是全部罢免。” 以“不才”官吏一家之“哭”,而换取一路百姓不“哭”,这是范氏任命官员、澄清吏治的主要标准,体现了范氏以民为本,体恤民情的坦荡胸襟。

范仲淹三次被贬,却被人们称为“极光,愈光,尤光”,这是为什么

范仲淹关心政治,每遇国家大事,总是慷慨直言,由于他直言敢为,曾在八九年间里三次从朝中被贬:每贬一次,时人称“光”一次,第一次称为“极光”,第二次称为“愈光”,第三次称为“尤光”,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次被贬

1029年,当时宋仁宗已经十九岁,但是朝堂里大小之事还被掌控在六十多岁的刘太后手中,这年冬,年轻的仁宗皇帝下诏令,说要率领朝中百官为皇太后祝寿,并行跪拜之礼。这本是不合封建时代皇帝事亲的仪规的。但满朝的文臣武将慑于太后之威,个个面面相觑,却无不噤声。倒是位卑言轻的范仲淹挺身而出,向皇上上疏直谏,说是君主只应以家人之礼侍亲贺寿,不应率着百官一起朝南面来跪拜太后。这有失圣体国威,实不足为法。仁宗以为有理,于是拜寿仪式从简。这却让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心中忌恨。他也自知难在朝中立足,但他无怨无悔,不久便被逐出京,做了河中府通判。这是范仲淹因“忠直不挠”而首次遭贬。

范仲淹三次被贬,却被人们称为“极光,愈光,尤光”,这是为什么

第二次被贬

刘太后去世后,仁宗皇帝开始亲政,革除太后时的腐风弊政,严格官员任用制度,朝中因此有了新的气象。而这时仁宗打算废除郭皇后。郭皇后是仁宗15岁时由太后做主册封的。仁宗实际上宠爱的是尚、杨二美人。郭皇后性好嫉妒,又仗着太后,在后宫骄横不驯,常常为争宠夺爱与妃嫔闹得狼烟四起,争吵不休。仁宗一怒之下欲废皇后。宰相吕夷简因曾与郭皇后有隙,故趁机暗中撺掇手下人以皇后九年不育为由上书废黜之。在吕夷简的怂恿下,仁宗废后决心更坚定。废后之事一时风雨满朝,议论纷纷。范仲淹闻之,立即向仁宗进言直谏。因事情紧迫。范仲淹又去与吕夷简争廷论理。几番唇枪舌剑,吕哑口无言。年轻气盛的仁宗皇帝赵祯却一意孤行,从速下诏远调范仲淹知睦州。这是范仲淹因忠直不挠而第二次遭贬。时年46岁。

范仲淹三次被贬,却被人们称为“极光,愈光,尤光”,这是为什么

第三次被贬

景佑三年(1036年),范仲淹因不满宰相吕夷简把持朝政,培植党羽,任用亲信,向仁宗皇帝进献《百官图》,对宰相用人制度提出尖锐批评,劝说皇帝制定制度、亲自掌握官吏升迁之事。吕夷简不甘示弱,反讥范仲淹迂腐,诬蔑范仲淹"越职言事、勾结朋党、离间君臣"。范仲淹便连上四章 ,论斥吕夷简狡诈,因言辞激烈,遂被罢黜,改知饶州。

范仲淹虽然三次被贬,名望却越来越高。

第一次外贬时,亲朋们一直把他 送到都门外,称赞他说:“此行极光(非常光荣)。”

第二次被贬,时人称赞他是“愈光”。

第三次被贬时仍有人不 顾吕夷简的威胁恫吓去送别,并安慰他说:“此行尤光(尤其光荣)。”几起几落的范仲淹听罢大笑道:“仲淹前后巳是三光了。”

范仲淹多次因谏被贬谪,梅尧臣作文《灵乌赋》力劝范仲淹少说话、少管闲事、自己逍遥就行。范仲淹回作《灵乌赋》,强调自己"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尽显为民请命的凛然大节。

范仲淹三次被贬,却被人们称为“极光,愈光,尤光”,这是为什么

范仲淹正道直行,百折不挠 ,勇往直前,以满腔热忱报效国家。史家称赞他:“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金人元好问评价范仲淹“求之千百年间,盖不见一二”。范仲淹不惧雷霆之怒、敢说真话的品质和造福一方的人生境界令后人敬佩、仰望。

范仲淹的一生不但治国有谋,统军有略,而且教子有方,他的两个儿子先后都成了宋朝的宰相,继续为实现他富民强国的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