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明末清初众多名将在此建功立业,戎马一生却落得个凄凉的结局

明末清初,四川在四十年之间战乱纷纷,张献忠、豪哥、鳌拜、刘文秀、吴三桂等这些历史上的大人物先后涉足四川,他们有的在此折戟沉沙,有的在此建功立业……他们最终的命运又如何呢?

1646年,也就是张献忠在蜀地建立大西政权的第三年,结果被清军击败,自己中箭身亡,成为明末取蜀不利的第一位受害者。

30明末清初众多名将在此建功立业,戎马一生却落得个凄凉的结局

肃亲王豪格,一代名将,战功赫赫

而消灭张献忠的人,则是赫赫有名的肃武亲王豪格。对于豪格而言,取蜀之战是他戎马生涯的顶点,也是他人生的跌落的起点。作为皇太极的长子,很早就成为后金宗室的名将。

早年就曾经助皇太极征伐蒙古,多立战功,在与明朝的多年战争中,肃亲王豪格先后多次胜明军于锦州,克宁锦援兵于京师广渠门,攻伐山海关,攻伐山西,下山东等等,在著名的松山杏山大战中,他利用内应,趁夜偷城,大破明军,生擒洪承畴等,一战使得明朝的关外防线彻底毁灭。

30明末清初众多名将在此建功立业,戎马一生却落得个凄凉的结局

错过皇位,与多尔衮结仇

百战多功,也让他很早(崇德元年,1636)就受封肃亲王,皇太极对他也非常看重,历次出征经常选他领兵。作为皇太极长子,他也很早就卷入了内部的权力斗争,与皇太极的弟弟睿亲王多尔衮在立嫡、储君问题上素来相左。

崇德八年(1643),皇太极忽然在盛京去世,由于其在生前并未指定继承人,豪格和多尔衮争夺皇位。尽管豪格有代善等人的支持,但是关键时候豪格“欲言而嗫嚅,欲进而趔趄”,没有公开争位,而是称自己“德小福薄,难以承担”。多尔衮力排众议,巧借大臣们所提的立“帝之子”之议而决定立太宗九子福临,也就是顺治皇帝,自己出任摄政王,豪格痛失良机,并从此与多尔衮结下仇怨。

不久,在顺治元年四月,豪格手下的固山额真,也是多尔衮一党的何洛会检举豪格图谋不轨,散布不利于多尔衮,甚至要除掉多尔衮的言论,多尔衮趁机召集会审豪格,处死豪格多位心腹大臣,并没收七牛录人员,废豪格王爵,直到清军攻下北京,顺治在北京即位大典,才恢复了豪格的王爵。

30明末清初众多名将在此建功立业,戎马一生却落得个凄凉的结局

多尔衮伺机报复,豪格英年早逝

到了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豪格率大军平定蜀地,凯旋而归,尽管顺治帝设宴慰劳,但是多尔衮对他的功高震主已经是欲除之而后快了。不久,多尔衮先是处理了郑亲王济尔哈朗,将他降为郡王,继而再次召集诸王会审豪格。

此时多尔衮攻下北京,大权独揽,以豪格“徇隐部将冒功及擢用罪人扬善弟吉赛”之罪,将豪格囚于狱中。豪格刚刚功成名就,却反而招来莫须有的大罪,自然激愤莫名,甚至对人说出狱之后一定要报复云云,不久便在狱中去世,享年不到四十岁。

30明末清初众多名将在此建功立业,戎马一生却落得个凄凉的结局

豪格手下大将,鼎鼎有名的鳌拜登场

取蜀首将,最终落得如此悲惨下场,不由得不令人叹息。对于取蜀时豪格手下的大将,直接领兵大败张献忠的鳌拜,我想实在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同豪格一样,他也是在清兵入关之时战功赫赫,功勋卓著的大将了。

在关外战争中,他就攻城略地,下皮岛,攻锦州,掠山东,到多尔衮攻下北京之时,他的功劳就被评为一等。此后,他又进军湖广,击败李自成残部,又在肃亲王豪格率领下南下四川,一战而杀张献忠,攻略四川多数州郡,在平蜀之役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30明末清初众多名将在此建功立业,戎马一生却落得个凄凉的结局

否极泰来,鳌拜遇上康熙

之后,尽管鳌拜一度被豪格案牵连而险些被杀,但不久又被启用。多尔衮死后,鳌拜担任议政大臣。顺治去世后,鳌拜同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四大辅政大臣一起辅佐幼年的康熙。

但是,鳌拜的野心使他有专权之念,飞扬跋扈,不把康熙帝放在眼里,擅斩内侍,杀害苏克萨哈、苏纳海等多位大臣,终于激起了康熙的不满。最终被康熙以结党专擅,勿思悛改的罪名逮捕,尽管群臣都欲将其斩首,但是康熙念其军功,最终将他削职抄家,并禁锢起来。但是鳌拜骤然从首辅大臣变成阶下囚,抑郁成疾,不久就在禁所死去,这位清初平蜀的名将,最终也落得个悲惨下场。

30明末清初众多名将在此建功立业,戎马一生却落得个凄凉的结局

一代英豪刘文秀,饮恨四川

作为再次平蜀的大西军刘文秀,他率军平蜀,为当时的南明政权保留了西南半壁江山,只是可惜后来在与吴三桂的战争中,功败垂成,保宁之战大败亏输,四川大地,得而复失。退回云贵之后,刘文秀仍希望能再次出兵巴蜀,多次请求永历帝出兵,但此时孙可望背叛南明,李定国将刘文秀召回云南,因此刘文秀始终没能带兵收复四川。

后来刘文秀抑郁不乐,交出兵权,最终不久就郁郁而终,临死前,他还上表希望永历帝再攻巴蜀,坚持抗清。这位大西军的骁将,就这样出师未捷身先死,而他所为之支撑的南明政权,也在顺治十八年(1661)被吴三桂彻底消灭,重夺巴蜀的野望,也只能变成得过眼云烟了。

30明末清初众多名将在此建功立业,戎马一生却落得个凄凉的结局

吴三桂再平蜀地,而他的结局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写得很清楚了,尽管自己在失败前夕病死,但他的家人惨遭灭族之祸。而在平吴三桂之乱中,四川的平定主要依赖的两位将领赵良栋和王进宝,他们的结局又如何呢?

赵良栋战功虽高,终究敌不过同僚的排挤

赵良栋作为宁夏总兵,受人举荐平川,在平定四川之战中连克徽州、略阳,出阳平关,直捣成都,之后又先后平定泸州、叙州、永宁、雅州、建昌,和王进宝一起基本肃清了四川叛军,之后又率大军直入云南,彻底歼灭吴世璠的势力,平定吴藩叛乱。

朝廷在他平定四川之后授予他云贵总督,加兵部尚书衔的职位。但是在平定云南的时候,由于在昆明城外诸多满汉大员拥兵自重,不冒险攻城的时候,他负气单干,率军直捣吴世璠老巢,获得首功,同时也因此被其他大员妒忌和排斥,被人告状“不听指挥,损兵折将”,同时也被王进宝弹劾在战争中丢失建昌城。

康熙帝这时肯定了他的功劳,但是同时也议其罪,结果赵良栋在众人的排挤下不仅没有升官,反而差点被夺官,多亏康熙,降职为无权的銮仪使。赵良栋甫立大功,却遭如此待遇,气愤不已,之后多次上书,请求朝廷重新调查他的功绩,但是在上级官吏的压制下,始终认为他“功过相抵”,不予进职。

一怒之下辞职还乡,死后才得到认可

赵良栋一气之下,借口有病,干脆辞职还乡。在这之后,赵良栋心中始终有怨气,一直向朝廷要求重新评功,尽管康熙帝念赵良栋攻取云南的时候廉洁守法,一度恢复了他的部分职衔,但直到他死前,他的功绩始终没有得到正确的评价,最终也只得到一等子爵的赏功,这一点,比起在西北平叛的张勇等将领,实在是差的太远。

康熙帝西征葛尔丹,听说赵良栋去世,还颇为怀念这位曾有大功的良将,命令皇长子亲往致祭,谥号襄忠,终于给了他一点身后荣名。直到乾隆四十七年,他的功绩才被认可,并追封一等伯爵。

30明末清初众多名将在此建功立业,戎马一生却落得个凄凉的结局

与赵良栋失和,一代名将凄惨落幕

在平四川之役中,王进宝打的仗最激烈,但是他奋战得胜,歼灭吴军主力,并擒杀吴军主要大将,可以说在这一仗中功劳不在赵良栋之下。在平川之后,赵良栋继续进攻云南,而王进宝留下镇守四川。

这时王进宝已经患病,请求回固原治病,结果正赶上降军复叛,建昌失陷,尽管不久便克复,但是王进宝和赵良栋因此失和,双方打起了笔墨官司,最终朝廷认为赵良栋其罪更大。平叛之后,王进宝也被授予三等子爵,并与赵良栋一同入觐,康熙对二人的互相攻击认为二人不识大体,没有责怪也没有更多封赏。此时的王进宝疾病越来越重,已经无福享封赏。两年多之后病重身死,一代平叛名将就这样凄然告别疆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