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明末清初眾多名將在此建功立業,戎馬一生卻落得個淒涼的結局

明末清初,四川在四十年之間戰亂紛紛,張獻忠、豪哥、鰲拜、劉文秀、吳三桂等這些歷史上的大人物先後涉足四川,他們有的在此折戟沉沙,有的在此建功立業……他們最終的命運又如何呢?

1646年,也就是張獻忠在蜀地建立大西政權的第三年,結果被清軍擊敗,自己中箭身亡,成為明末取蜀不利的第一位受害者。

30明末清初眾多名將在此建功立業,戎馬一生卻落得個淒涼的結局

肅親王豪格,一代名將,戰功赫赫

而消滅張獻忠的人,則是赫赫有名的肅武親王豪格。對於豪格而言,取蜀之戰是他戎馬生涯的頂點,也是他人生的跌落的起點。作為皇太極的長子,很早就成為後金宗室的名將。

早年就曾經助皇太極征伐蒙古,多立戰功,在與明朝的多年戰爭中,肅親王豪格先後多次勝明軍於錦州,克寧錦援兵於京師廣渠門,攻伐山海關,攻伐山西,下山東等等,在著名的松山杏山大戰中,他利用內應,趁夜偷城,大破明軍,生擒洪承疇等,一戰使得明朝的關外防線徹底毀滅。

30明末清初眾多名將在此建功立業,戎馬一生卻落得個淒涼的結局

錯過皇位,與多爾袞結仇

百戰多功,也讓他很早(崇德元年,1636)就受封肅親王,皇太極對他也非常看重,歷次出征經常選他領兵。作為皇太極長子,他也很早就捲入了內部的權力鬥爭,與皇太極的弟弟睿親王多爾袞在立嫡、儲君問題上素來相左。

崇德八年(1643),皇太極忽然在盛京去世,由於其在生前並未指定繼承人,豪格和多爾袞爭奪皇位。儘管豪格有代善等人的支持,但是關鍵時候豪格“欲言而囁嚅,欲進而趔趄”,沒有公開爭位,而是稱自己“德小福薄,難以承擔”。多爾袞力排眾議,巧借大臣們所提的立“帝之子”之議而決定立太宗九子福臨,也就是順治皇帝,自己出任攝政王,豪格痛失良機,並從此與多爾袞結下仇怨。

不久,在順治元年四月,豪格手下的固山額真,也是多爾袞一黨的何洛會檢舉豪格圖謀不軌,散佈不利於多爾袞,甚至要除掉多爾袞的言論,多爾袞趁機召集會審豪格,處死豪格多位心腹大臣,並沒收七牛錄人員,廢豪格王爵,直到清軍攻下北京,順治在北京即位大典,才恢復了豪格的王爵。

30明末清初眾多名將在此建功立業,戎馬一生卻落得個淒涼的結局

多爾袞伺機報復,豪格英年早逝

到了順治五年(1648)年二月,豪格率大軍平定蜀地,凱旋而歸,儘管順治帝設宴慰勞,但是多爾袞對他的功高震主已經是欲除之而後快了。不久,多爾袞先是處理了鄭親王濟爾哈朗,將他降為郡王,繼而再次召集諸王會審豪格。

此時多爾袞攻下北京,大權獨攬,以豪格“徇隱部將冒功及擢用罪人揚善弟吉賽”之罪,將豪格囚於獄中。豪格剛剛功成名就,卻反而招來莫須有的大罪,自然激憤莫名,甚至對人說出獄之後一定要報復云云,不久便在獄中去世,享年不到四十歲。

30明末清初眾多名將在此建功立業,戎馬一生卻落得個淒涼的結局

豪格手下大將,鼎鼎有名的鰲拜登場

取蜀首將,最終落得如此悲慘下場,不由得不令人嘆息。對於取蜀時豪格手下的大將,直接領兵大敗張獻忠的鰲拜,我想實在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了,同豪格一樣,他也是在清兵入關之時戰功赫赫,功勳卓著的大將了。

在關外戰爭中,他就攻城略地,下皮島,攻錦州,掠山東,到多爾袞攻下北京之時,他的功勞就被評為一等。此後,他又進軍湖廣,擊敗李自成殘部,又在肅親王豪格率領下南下四川,一戰而殺張獻忠,攻略四川多數州郡,在平蜀之役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30明末清初眾多名將在此建功立業,戎馬一生卻落得個淒涼的結局

否極泰來,鰲拜遇上康熙

之後,儘管鰲拜一度被豪格案牽連而險些被殺,但不久又被啟用。多爾袞死後,鰲拜擔任議政大臣。順治去世後,鰲拜同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四大輔政大臣一起輔佐幼年的康熙。

但是,鰲拜的野心使他有專權之念,飛揚跋扈,不把康熙帝放在眼裡,擅斬內侍,殺害蘇克薩哈、蘇納海等多位大臣,終於激起了康熙的不滿。最終被康熙以結黨專擅,勿思悛改的罪名逮捕,儘管群臣都欲將其斬首,但是康熙念其軍功,最終將他削職抄家,並禁錮起來。但是鰲拜驟然從首輔大臣變成階下囚,抑鬱成疾,不久就在禁所死去,這位清初平蜀的名將,最終也落得個悲慘下場。

30明末清初眾多名將在此建功立業,戎馬一生卻落得個淒涼的結局

一代英豪劉文秀,飲恨四川

作為再次平蜀的大西軍劉文秀,他率軍平蜀,為當時的南明政權保留了西南半壁江山,只是可惜後來在與吳三桂的戰爭中,功敗垂成,保寧之戰大敗虧輸,四川大地,得而復失。退回雲貴之後,劉文秀仍希望能再次出兵巴蜀,多次請求永曆帝出兵,但此時孫可望背叛南明,李定國將劉文秀召回雲南,因此劉文秀始終沒能帶兵收復四川。

後來劉文秀抑鬱不樂,交出兵權,最終不久就鬱鬱而終,臨死前,他還上表希望永曆帝再攻巴蜀,堅持抗清。這位大西軍的驍將,就這樣出師未捷身先死,而他所為之支撐的南明政權,也在順治十八年(1661)被吳三桂徹底消滅,重奪巴蜀的野望,也只能變成得過眼雲煙了。

30明末清初眾多名將在此建功立業,戎馬一生卻落得個淒涼的結局

吳三桂再平蜀地,而他的結局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寫得很清楚了,儘管自己在失敗前夕病死,但他的家人慘遭滅族之禍。而在平吳三桂之亂中,四川的平定主要依賴的兩位將領趙良棟和王進寶,他們的結局又如何呢?

趙良棟戰功雖高,終究敵不過同僚的排擠

趙良棟作為寧夏總兵,受人舉薦平川,在平定四川之戰中連克徽州、略陽,出陽平關,直搗成都,之後又先後平定瀘州、敘州、永寧、雅州、建昌,和王進寶一起基本肅清了四川叛軍,之後又率大軍直入雲南,徹底殲滅吳世璠的勢力,平定吳藩叛亂。

朝廷在他平定四川之後授予他雲貴總督,加兵部尚書銜的職位。但是在平定雲南的時候,由於在昆明城外諸多滿漢大員擁兵自重,不冒險攻城的時候,他負氣單幹,率軍直搗吳世璠老巢,獲得首功,同時也因此被其他大員妒忌和排斥,被人告狀“不聽指揮,損兵折將”,同時也被王進寶彈劾在戰爭中丟失建昌城。

康熙帝這時肯定了他的功勞,但是同時也議其罪,結果趙良棟在眾人的排擠下不僅沒有升官,反而差點被奪官,多虧康熙,降職為無權的鑾儀使。趙良棟甫立大功,卻遭如此待遇,氣憤不已,之後多次上書,請求朝廷重新調查他的功績,但是在上級官吏的壓制下,始終認為他“功過相抵”,不予進職。

一怒之下辭職還鄉,死後才得到認可

趙良棟一氣之下,藉口有病,乾脆辭職還鄉。在這之後,趙良棟心中始終有怨氣,一直向朝廷要求重新評功,儘管康熙帝念趙良棟攻取雲南的時候廉潔守法,一度恢復了他的部分職銜,但直到他死前,他的功績始終沒有得到正確的評價,最終也只得到一等子爵的賞功,這一點,比起在西北平叛的張勇等將領,實在是差的太遠。

康熙帝西征葛爾丹,聽說趙良棟去世,還頗為懷念這位曾有大功的良將,命令皇長子親往致祭,諡號襄忠,終於給了他一點身後榮名。直到乾隆四十七年,他的功績才被認可,並追封一等伯爵。

30明末清初眾多名將在此建功立業,戎馬一生卻落得個淒涼的結局

與趙良棟失和,一代名將悽慘落幕

在平四川之役中,王進寶打的仗最激烈,但是他奮戰得勝,殲滅吳軍主力,並擒殺吳軍主要大將,可以說在這一仗中功勞不在趙良棟之下。在平川之後,趙良棟繼續進攻雲南,而王進寶留下鎮守四川。

這時王進寶已經患病,請求回固原治病,結果正趕上降軍復叛,建昌失陷,儘管不久便克復,但是王進寶和趙良棟因此失和,雙方打起了筆墨官司,最終朝廷認為趙良棟其罪更大。平叛之後,王進寶也被授予三等子爵,並與趙良棟一同入覲,康熙對二人的互相攻擊認為二人不識大體,沒有責怪也沒有更多封賞。此時的王進寶疾病越來越重,已經無福享封賞。兩年多之後病重身死,一代平叛名將就這樣悽然告別疆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