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綁架的韓國經濟:幹不掉財閥,也離不開的三星

被綁架的韓國經濟:幹不掉財閥,也離不開的三星

財閥掌控著絕大部分財富,導致韓國階層嚴重固化。財閥是韓國民眾的心頭之恨,打倒財閥的呼聲從來都沒有停止過。有趣的是,韓國社會打倒財閥的呼聲喊的越響亮,韓國財閥的地位就越穩固,最後倒黴只有那些青瓦臺的主人。

巧取豪奪的發家史

在日本吞併朝鮮後,在朝鮮半島建立起數千家為軍國主義服務的工商企業。日本戰敗後,韓國開國不久就遇到了朝鮮戰爭。在經歷戰爭的摧殘後,韓國的經濟經面臨崩潰。

韓國總統李承晚是個政治高手,卻不是經濟專家。面對滿是廢墟的土地,李承晚並沒有把美國的援助當做發展的轉機。為了讓政府有資金,李承晚將日據時期的企業折價賤賣,並且把美國支援的原材料和設備也折價出售。

由於信息不對等和暗箱操作,韓國政府出售的企業和設備全部落到了完成原始積累的韓國資本家手裡。

在這次收購中,三星、現代、LG等公司瓜分了這些佔韓國經濟總量80%以上的工商企業和生產設備。三星等公司在國內市場上用低價搶佔市場份額,韓國中小企業根本無法與財大氣粗的大公司競爭。

被綁架的韓國經濟:幹不掉財閥,也離不開的三星

在這些中小企業倒閉後,大公司又繼續進行收購兼併,大公司越吃越大,韓國的財閥就是在這種巧取豪奪中發展起來的。

朴正熙政府對財閥的壓制和培養

進入60年代,韓國人民終於無法忍受李承晚政府的無能和腐敗,在1960年總統大選舞弊案爆發後,韓國人舉行了著名的419運動,李承晚政府倒臺。隨後一年,朴正熙發動軍事政變,成為了韓國的獨裁者。

朴正熙深知自己上位不正,為了贏得民心,他提出了緊抓經濟發展的口號。在朴正熙的帶領下,韓國成立了類似於中國發改委的經濟企劃機構,提出了五年計劃。朴正熙按照計劃經濟的模式,給韓國經濟指明瞭道路。

在朴正熙時代,政府對財閥是又"壓""養"。這個時期,財閥完全臣服於政府,朴正熙曾多次向財閥負責人表明,財閥的財產是屬於國家的,財閥發展方向是由政府指定的。在金融領域,韓國政府收回了銀行的管理權,驅使三星和LG等財閥轉向生產行業。

除了打壓財閥,朴正熙政府也深知經濟發展需要龍頭企業帶動的道理。韓國政府多次為三星等企業做擔保,不斷從國外借債。這讓三星等企業獲得了十分充足的發展資金,在充足的資金支持下,韓國財閥紛紛進軍重工業。韓國由此完成重工業化,成為了製造業大國。

被綁架的韓國經濟:幹不掉財閥,也離不開的三星

隨著韓國經濟的起飛,朴正熙對財閥的壟斷趨勢也越加擔憂。早在1974年,韓國政府就發佈法令,強制家族企業財務公開化,並分離了家族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作為應對措施,1975年,趁著韓國經濟回落,三星等十餘家財閥聯名上書,

迫使朴正熙出臺了有利於財閥的綜合商社政策。

這些事情反映了朴正熙時期韓國政府與財閥之間既相互提防又相互扶持的複雜關係。受制於政府的威權,韓國財閥在1997年之前總體是服從政府安排的。韓國財閥看起來勢大力強,其實發展的根依然掌控在政府手裡。

財閥在面對風險時,政府是財閥最有力的保障,所以在1997年以前,韓國政府和財閥之間是一種夥伴化的依附關係。

1979年,朴正熙被暗殺,韓國財閥進入了新的發展時代。在1980年,韓國財閥的企業產值已經佔全國經濟總量的48%,而且財閥壟斷的趨勢依然在繼續。進入民主時代後。韓國財閥利用強大金錢影響力肆意操控選舉,這引起了韓國人民的強烈不滿。

在1989年以後,關於如何處置財閥,成了韓國曆屆大選的熱點議題。為了迎合選民的反財閥情緒,許多韓國政治家在上任後紛紛推出限制財閥的措施。特別是在1997年,高喊著整治財團的口號金大中上臺,讓韓國人看到了解決財閥問題的希望。

被綁架的韓國經濟:幹不掉財閥,也離不開的三星

諷刺的是,最想整治財閥的金大中反倒成為財閥徹底掌控韓國的領路人。在1997年,倒黴的金大中一上任就碰到席捲全亞洲的金融風暴。在金融風暴的波及下,韓國經濟一片風雨飄搖,許多韓國企業因為高負債直接破產,大宇等大財閥也倒下了。

財閥垮臺的後果是韓國經濟無法承受的。為了還清負債,金大中政府被迫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借款550億美元,

以解決債務危機,挽救韓國經濟。

IMF的借款向來是有代價的,代價就是韓國以後的經濟政策都要受到IMF的監管。在1997年之後,大量外資湧入韓國,外國財團低價收購大量韓國優質資產,連三星等大企業的股份也被外資蠶食。

在如今的韓國企業中,大股東都是國外資本。1997年,西方財團揮舞著鐮刀,主動製造了金融危機,利用危機收割了亞洲新興國家的大量財富。韓國也難逃這個宿命,西方財團不僅狠狠的宰了韓國一把,還趁機控制了代表韓國的大企業。

被綁架的韓國經濟:幹不掉財閥,也離不開的三星

在IMF政策的引導下,韓國財閥企業擺脫了許多不良資產,開始進行重組。從此以後,韓國財閥們專心致力於半導體和電子等高精端產業,反而獲得更大的發展。

除此之外,韓國財閥還藉著重組的機會,趁勢擺脫了終身僱傭制。

由於韓國著重發展高技術產業,所需要的工作崗位也日漸減少。這些原因導致大量的韓國人失業,年輕人畢業即失業成了一種普遍現象。到2019年,韓國30歲以下人群的失業率高達接近10%,高居發達國家前列。

經過金大中的一系列操作,韓國的財閥變得更加強大。在韓國,財閥壟斷了所有的行業,財閥下屬企業的產值已經佔到韓國總GDP的九成。中小企業只存在於財閥不願意從事的低利潤行業,比如韓國創業者只能從事小餐飲行業,比如賣炸雞。

金大中政府之後,財閥成為了韓國真正的主人。韓國人對財閥的反感也日漸增長,那為什麼韓國財閥問題難以解決呢?

被綁架的韓國經濟:幹不掉財閥,也離不開的三星

韓國經濟嚴重依賴財閥企業

有人曾說過,韓國人可以沒有政府,可以沒有美軍,但是不能沒有三星。從這句話可以一窺三星對韓國的巨大影響力。在中國,許多人以為三星就跟華為和OPPO一樣,就是個賣手機企業。在韓國,三星在電子、金融、生物醫藥、重工、工程等行業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如果沒有了三星等財閥,韓國的經濟將會失去九成的GDP,韓國的經濟將會瞬間崩潰。所以韓國人只有一邊忍受著三星的壓榨和壟斷,一邊享受著三星提供的服務。

經濟基礎決定政治和文化,韓國財閥綁架了韓國經濟,這是韓國政府不敢動財閥動"蛋糕"的根本原因。

財閥與政府是共生關係

財閥原本就是韓國政府大力扶持的企業,也是韓國政府一手製造的怪物。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韓國政府和財團其實並不對立。政府關於和財閥相互勾結的醜聞屢見不鮮,韓國政府和財閥之間因為共同利益,根本分不開。

被綁架的韓國經濟:幹不掉財閥,也離不開的三星

在韓國軍政府時代,韓國領導人尚能利用威權迫使財閥為了國家經濟採取一些利國利民的政策。在民主時代,政治完全成為資本的遊戲,沒有財閥支持,韓國的政治人物難有出頭之日。

韓國的大部分總統和政府高官都有著深厚的財閥背景,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韓國前總統和朴槿惠。李明博當過三星的董事長,朴槿惠在當選前得到了三星的大力支持。總統本身來源於財閥集團,自然為財閥的利益著想。

即使是盧武鉉這樣的平民總統,在上臺後也會因為沒有財閥的支持而根基不穩,導致政策難以推行。

韓國政治無法形成整治財團的合力

即使政府已經被資本滲透,民意依然希望整治財團。從90年代開始,要求整治財閥的政治運動一浪高過一浪,也不斷有主張整治財閥的總統上臺。

韓國總統任期只有5年,且不能連任。許多打著整治財閥旗號的韓國總統上臺後發現,光是接手前任的工作都要花費2年。如果再推行整治財閥的法律,整個立法程序走下來,所花的時間遠遠不止5年。往往在政策沒有成形之前,這些總統就下臺了,繼任者一般都不會繼續相關的政策。

被綁架的韓國經濟:幹不掉財閥,也離不開的三星

韓國政壇有清算前任的傳統。無法實現整治財閥承諾的總統,下臺後都會被憤怒的民意淹沒,最終被流放或者鋃鐺入獄。而推行了整治財閥政策的總統,在卸任後也無法逃脫財閥的打擊報復,面臨悲慘的下場。

因為民眾和財閥在經濟利益上的天然對立,無論韓國總統怎麼做,無法讓雙方都滿意。兩頭受氣的韓國總統只能成為民意發洩的對象,這是韓國總統不得善終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