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鳳山軍營——我的老科長周振強

在我的境遇中,有些人只是短暫地出現,然而他們的影響力卻遠遠大於許多和我朝夕相處的人。

哦!鳳山軍營——我的老科長周振強

鳳山老軍營

懷念我的老科長周振強

在我的163師軍旅生涯中,除了師領導,還有兩個人對我影響深遠。

一個是老科長周振強。1986年7月23日,我從55軍幹部文化學校調入163師政治部宣傳科,時任科長是周振強。

哦!鳳山軍營——我的老科長周振強

當年我調入163師政治部宣傳科不久的留影

當時我沒有任何機關工作閱歷,公文處理更是一張白紙,工作上是十分不稱職的,但周振強給了我許多的關照,手把手的指點,甚至還給我承擔了一些過失。但當時我年輕無知、才學粗淺,給他添了不少麻煩,特別是在他的周邊工作環境趨於惡劣、人際關係比較困難的時候,我沒有站在他這邊,給領導有力的支持,反而給他增添了不少麻煩,耍了不少個人脾氣。

哦!鳳山軍營——我的老科長周振強

調入163師政治部宣傳科,為工作方便,我購買了這輛自行車

第二個是馮青山。1999年,他從駐香港部隊調入163師政治部,任我的副科長。

當時馮青山的身體和精神狀態都不是很佳,每天下了班,我便陪他在營區散步、聊天幾個小時。

馮青山畢竟是大機關歷煉多年的人,不論是才幹和見識都勝我幾籌。那段時間,馮青山給我談了許多,特別是談到怎樣與領導相處,與同事來往的藝術,如醍醐灌頂,讓我茅塞頓開,驚出了我一身冷汗。因為這些都是我平時專注業務而忽視的致命弱點,也是我得不到重用的關鍵之一。

當時,我仰天長嘆,為何不讓我早點遇上馮青山,早聽到他這樣的教誨和傳授,卻要在我的軍旅生涯即將謝幕的時候,才讓我遇見。若是早幾年遇見,早幾年聽到這樣的教誨和指點,我至於幹得這麼艱難、在163師的副團職上轉業嗎?

今天,我只想說說我的老科長周振強。

哦!鳳山軍營——我的老科長周振強

當年老科長周振強住過的房子,時隔4年,我也搬了進去

老科長是廣東連平人。原是55軍政治部組織處幹事,有豐富的機關經驗,文字功底十分深厚。他寫的材料,思路新、重點突出,文體嚴謹,用首長的話說,只要是周振強寫的材料他們基本不用改,只管放心使用。

1985年,55軍撤消後,為保留老部隊骨幹和人才,不到28歲的他,從副營級直接提拔到163師政治部任宣傳科科長(副團職)。與他同時調到鳳山部隊並越級提拔的還有幾個,如,到師政治部任幹部科科長的李慶柱、司令部任作訓科科長的王偉勝等。他們都非常年輕,也非常能幹。

按常理說,像周科長這樣出類拔萃的人,在部隊的發展前景是不可限量的。但周振強在工作上的鋒芒,還有年輕氣盛,引起一些人的妒嫉,也讓一些人不痛快,再加上他忙於寫材料而無暇去平衡領導、同事的關係,久而久之,他的人文處境有些艱難。

哦!鳳山軍營——我的老科長周振強

當年在周科長的關照下,我赴湖南、湖北接兵

古人云: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中國是個講究中庸之道的國度。一個人如果在單位上太出類拔萃,又沒有高人時時點撥、提醒,必然會處於不利的地步,其仕途的發展往往不是很理想。雖說有時具有力量的人是不苛求環境的,但環境總會限制一個人的發展,並常常把他們逼進困境,讓他們尷尬異常。這是歷代官場甚至是社會的現狀,也是歷代官場甚至是社會的生存法則。

三人成虎的效應,讓周科長在163師一度顯得十分單薄和孤獨,也多少影響了有關領導對他的看法,從而影響了他在部隊的發展。

原42集團軍副政委喬新柱(後任42集團軍政委、湖南省軍區政委)曾不止一次對周科長說,人生有三大不幸,其中一大不幸就是少年得志。

一個軍級領導幹部,對所轄師裡的一名副團職幹部推心置腹地說這樣的話,足見周振強在軍、師的影響,也可見領導對他的關心和器重。

其實,喬新柱政委也是得志之人,當年他從副師級直接提拔到軍裡任副政委(副軍級),也才四十左右,跨越了別人十幾年的努力,算是坐了一把直升飛機。他說這話,應當是深有體會和真情表白。

一九九四年,已確定轉業的周科長,又被任命到42集團軍高炮旅政治部主任(正團職)。因種種原因,周科長還是於當年離開了部隊。

不曾想到,時隔四年,我接了宣傳科科長的班,搬進了周科長曾住過的套房。

哦!鳳山軍營——我的老科長周振強

2008年,我與妻重返鳳山軍營,在我們曾經居過的房子前留影

在房子的陽臺上,發現了當年任42集團軍政委的喬新柱同志給周科長題寫的“寧靜致遠”條幅。從字幅的保管程度看,周科長愛護得相當不錯,不但精心裱裝,還用鋁合金鏡框懸掛起來。2001年,我轉業時,本想把它帶走。因為喬政委的字從書法角度看,有一定的藝術價值。但由於負責搬家的科裡同事的疏忽,最終還是把它遺漏了。

當年從55軍機關越級提拔到163師任科長的三位骨幹人才,都先後離開了部隊。不論其經歷如何,都是一部曲折的書。

有些事,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了。感謝老科長當年的接納和照顧,同時也請老科長原諒我當年的不慎和魯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