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把脱贫攻坚当人生事业的“第一书记”

魏方明,磨溪乡港口村驻村第一书记,德安县人民医院办公室主任、党总支宣传委员。自县医院选派他任港口村驻村第一书记以来,就把脱贫攻坚看做是自己的人生事业,按时到岗到位、按要求脱产驻村,快速进入角色,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凝心聚力谋发展,真抓实干谱新篇,港口村的各项工作日见成效。

做党的事业“守护者”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基石。多年从事党务工作的他深知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好与坏,在村级各项工作开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脱贫攻坚成与败的关键。因此必须大力提升村支部引领发展的能力,筑牢扶贫工作组织基础。

驻村之后,他第一时间联系党组织,要求将组织关系转至港口村支部,规范落实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党员代表会、座谈会等方式,不断改进党员学习内容和形式。值得一提的是,他向县医院争取到3万元的工作经费,用于打造村党建宣传长廊和升级改造村党建活动室,并与乡组织委员联系,亲力亲为参与活动室的打造设计。

村“两委”是农村的“主心骨”。报到当天,他组织村干部召开动员会,统一村干部思想,树立村干部“乡村振兴战略”的信心。与此同时,通过微信、谈心等形式,与村“两委”班子交流自己近期打算、港口村的长远规划等问题,和村干部一起讨论脱贫奔小康的难题,确定发展目标,激发村民全面创业的热情,解决港口村基础薄弱、没有特色产业的现状。

德安:把脱贫攻坚当人生事业的“第一书记”

做脱贫致富“领头雁”

一床被子一张床,一件外套一个包,开启了驻村帮扶之路。自此以后,他把帮扶作为事业,把驻村当作扎根。与村民拉家常,交朋友,建立“港口村微信群”“港口村建档立卡群”,仅一周时间便走遍了全村7个村民小组,详细掌握了13户29名贫困户的基本情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间,贫困户自产的鸡蛋、梅干菜等农产品滞销,他便当起了“推销员”,帮助贫困户解决销售难问题,促进农户增收脱贫。

脱贫攻坚事关全局,产业扶贫首当其冲。抓住产业发展,就等于牵住脱贫攻坚的“牛鼻子”。他主动联系安徽亳州的中药材客商,打造100多亩中草药种植基地,并计划由村里流转50亩土地种植特色农产品,增加村集体经济,促进贫困农民增收。今年又拿到了扶贫产业香菇大棚建设的批复,全村9户贫困户入股,预计每个贫困户每年至少增收3000元。港口村的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在这位第一书记的带领下越走越宽。

民生就是最大的初心。他带领村干部多次前往上级有关部门跑项目、争资金,一心扑在民生事业上。安装路灯,实现全村亮化,完成健身广场建设;前后整治水渠近万米,修通组级公路4.9公里,筹备硬化公路1公里,修建危桥两座、山塘五座;争取到县移民办资金10万,新建小二型水库一座等等。

德安:把脱贫攻坚当人生事业的“第一书记”
德安:把脱贫攻坚当人生事业的“第一书记”

做贫困群众“贴心人”

七组村民夏今如、一组村民郑宗财因病住院,他忙里忙外,联系医生、安排病床,出院后更是及时按照扶贫政策办理减免费用手续。“第一书记真是来为村民办实事、做好事的啊!”夏今如老人逢人就竖起大拇指夸赞。他就是这样,所有的贫困户仿佛都是他的家人,贫困户的事就是他的事。“群众有难我来帮”这是他时常挂在嘴边的话。他邀请了县医院领导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在扶贫资金、项目和物资上给与帮扶,多次组织县医院的专家送医下乡,免费给贫困户体检,赠送药品近万元。

魏书记顾上了贫困户,却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他患有腰椎间盘突出,2018年10月的一天,下村走访时不慎摔了一跤,腰间和双腿均隐隐作痛,但他误以为是日常的腰部问题便没有在意。过了几天,在村里整理贫困户资料时,上楼梯不慎又摔了一跤,随即被确诊为胸椎脊髓、血管病变。病情加重的很快,县人民医院立即决定转院至南昌一附院神经外科。随后,他又辗转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及北京市海淀医院就诊。然而,身处医院的他还时刻惦记着村里的扶贫工作,不停地在微信群里询问贫困户的情况,不时地联系村“两委”了解正在开展的扶贫动态调整、危房改造、村部升级改造等工作情况。

“我会尽早归队,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完,不留遗憾给自己,也不留遗憾给港口。我把这次脱贫攻坚工作当作这辈子的最后一个目标,我的年纪越来越大了,像这样值得人生回忆的工作,不会多了,我想做好,让自己以后老了,能有满满的回忆,这辈子也就不遗憾了。这是我内心的想法,所以我想早日康复归队,把工作圆满完成”躺在病床上的他给磨溪乡发来这样的消息。幸运的是,2019年1月,他身体一见好转,便重归第一书记的岗位上,继续他的驻村之旅。

德安:把脱贫攻坚当人生事业的“第一书记”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魏方明,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扎根山村,情洒农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宗旨,用真心、真情、实干的工作激情抒写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诗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