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育兒焦慮的有效法寶<一>

為什麼產後憂鬱是威協媽媽們最大的兇手呢?

我曾接觸過一個年經的媽媽群體,她們大多是90後的年輕媽媽;她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期望孩子聰明,靈活,乖巧又有禮貌,然後大部份家長還沒有全局觀,不知道目標,很多好的教育建議和措施執行到一半甚至更少,家長自己就已經煩燥不堪了,所以就越來越緊張,越來越焦慮,導致喪失信息導至產憂鬱證的誕生。

避免育兒焦慮的有效法寶 <div class=
<一>" class="syl-page-img">

寶寶:媽媽是那個願意為你承擔所有病痛的人


有這樣一句描述新家長的話“第一個孩子照書養”在很多沒有育兒經驗的家長中,她們獲得的信息來源於各類育兒書籍和各類公眾號,某天看到語言表達很重要,就開始各種繪本採購,過段時間又發現空間思維很重要,接著就是一堆的樂高玩具,各種積木的採購,自己像一隻無頭蠅蒼,買了一屋子的玩具,別人說什麼,自己跟著做,最後身心疲憊,以失敗收場......發自內心感嘆,哎!原來這個世界最難的工作就是教育孩子。

那麼如何做,才能讓我們不茫然呢?

首先:你需要給孩子製作一張設計圖,孩子發展成最理想的狀態是怎樣的?孩子現有條件是怎樣的?有哪些侷限性?有了這張圖,你就有了目標,更不會焦慮,有了撐控全局的信心,你就不會茫然。

其次:你要給孩子的啟蒙和教育做一個整體規劃,靈活調整,不一定要求非要提高智商,只要做到讓大腦的潛能最大發揮,孩子的未來就已經很可喜了。

再次:要接受孩子不是完美的個體,允許孩子存在偏好,在5大能力,8項智能中存在優勢和劣勢;在孩子具有天賦和優勢的方面培優,做到錦上添花,從而看起來更優秀,也更理想。

當我們幫助孩子做好規劃,並教會孩子如何去維護和優化這些優勢後,作為父母,我們就可以退出了。接下來孩子就會知道該怎樣去優化自己的優勢和彌補自身的短板了,從而使人生更加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