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攻堅“深水區”,山西資本市場應到“破局時”

國企改革攻堅“深水區”,山西資本市場應到“破局時”


作者:山西資本圈


近期,國企改革再度成為最熱門話題,可謂大會頻頻。


當然,這幾次關於國資國企改革的大會內容“核心主旨”基本一致,那就是在山西省國資國企改革進入深水區、面臨最後窗口期的重要關頭,依法依規深化國資監管體制改革試點和重新明確國資運營公司職能定位,全面有效提升國有資本專業化市場化法治化運營水平,這也是2020年山西國企改革的重中之重。


而對於如何加快“破局”,作為山西國資運營公司“掌門人”的郭保民,在山西省屬企業市國資委負責人會議和山西國資運營公司工作會議暨黨風廉政建設會議,點題了推進專業化重組、“騰籠換鳥”、聚焦“六定”改革等幾個“攻堅點”,其中亦包括希冀在資本市場有所突破。


山西資本市場亟待“破局”


山西資本圈此前分析過,自2015年永東股份、東傑智能相繼上市之後,即便新股上市逐漸加速,但山西省仍無本地企業實現A股首發上市,也即在國內這個最重要的資本平臺上再無山西新上市公司“身影”。另外,原本寄予厚望的新三板市場最終也是“高開低走”,至今難有大的突破。


與此同時,山西雖擁有近20家A股省屬上市公司,且部分省屬國企旗下擁有多個上市平臺。而為加快實現國有資產證券化,早在2015年前後,山西省便明確提出擬推動原五大煤炭集團以及原山西國信集團實現整體上市,但稍有遺憾的是,在2019年之前遲遲未有省屬重點國企實現旗下資產整體上市。


另外,山西省屬上市公司數量佔據A股山西板塊“半壁江山”,但郭保民仍指出了其背後“窘境”:目前山西僅有13家省屬國企有上市公司平臺,半數省屬國企尚未打通對接資本市場通道,上市公司市值普遍不高,上市以來再融資平均不到2次,部分上市公司存在潛在退市風險。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省屬國企資產證券化率僅為17.65%。


值得注意的是,王一新副省長近日在出席山西焦煤集團幹部大會時亦曾指出,“焦煤集團是一個大集團,但旗下西山煤電是一個盤子不大的上市公司,這種格局長期存在是不合理的”,而實際上這在山西省屬國企中卻很普遍。據山西資本圈統計,現七大煤企旗下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與目前已完成主業整體上市的汾酒集團相差不多,雖然與市場估值有一定關係,但從側面也反映出七大煤企資產證券化率著實不高。


確實,山西省近些年雖沒有放棄破局的努力,但囿於全省產業結構的特殊性,屢有嘗試卻遲遲未有大的進展,即便全省傾力轉型的大背景下山西資本市場很需要這樣一針“強心劑”,可謂心有餘而力不足。


乘勢國企改革勇於“攻堅”


隨著新一輪國企改革的啟動,山西省委省政府對資本市場的破局的意圖明顯更加強烈,畢竟資本市場毫無疑問是檢驗國資國企改革成效的最有說服力的“標尺”之一,也是真正盤活國有資產的關鍵所在,可謂尋求資本市場突破關係國企改革大局勢在必行,尤其作為省屬國企擔此“重任”更應其時。


2019年,山西資本市場迎來破局關鍵節點:在當年4月召開的全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大會上,會議明確提出“要善於用好用活上市公司,要大力實施“上市公司+”戰略,力爭實現整體上市、新股上市兩個'零的突破'”,這也是山西省委省政府近年來首次明確提出要傾力打破這兩個“窘境”。


最終在全省各方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山西資本市場終於迎來眾多利好消息:汾酒集團酒業資產實現整體上市、晉商銀行成功赴港上市,大地控股和山西國投完成“買殼”等,可謂為加快山西資本市場迎來破局“曙光”。


當然,這離實現山西資本市場真正“破局”尚有一段距離,為此王一新副省長在今年全省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工作會議之前,還曾專門主持召開專題會議,深入研究提高山西省屬國企資產證券化率。而承載做好國有資本“進退流轉保”文章厚望的山西國資運營公司毫無疑問將承擔更多的“攻堅”任務。


願景很美好,但現實依然嚴峻。郭保民坦承,導致省屬國企在資本市場“窘境”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推動資本運作和利用上市平臺的意識不強;長期的資源依賴造成動力不足;盈利水平波動大;資產負債率一直處於高位;歷史遺留問題多(普遍存在關聯交易、資產證照手續不全、權屬不清情況);缺乏專業人才支撐;新動能培育嚴重滯後”。


為此,郭保民提出要從三個方面聚焦資本運作,加快實現山西資本市場“破局”:


一要提升資本流動性。運用市場化手段,激活存量資金、存量股權、存量資產,實現大盤活、大集中、大撬動。用好股票市場,做好新證券法的研究,推動上市公司通過增資擴股、發行可轉債等方式進行再融資;通過併購重組、股權置換等方式做優做強上市公司。用好

債券市場,合理搭配債券種類、期限結構,探索發行重點項目集合債,力爭發行市場化債轉股專項債。用好產權市場,以市場公允價格處置國有資產,實現國有資本形態轉換。


二要用好用活上市公司平臺。進一步強化以提升內在價值為核心的市值管理。按照重組之後的產業佈局,優中選優能夠承載新的產業發展的上市公司,注入優質資產,不斷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將上市公司平臺整合過程中的殼資源,優化配置給滿足條件的新興產業集團公司。做好上市公司退市風險排查工作,及早制定脫困方案,切實防範風險。


三要加快上市公司培育。推進北方銅業A股IPO,推進晉能清潔能源從創業板轉向科創板上市,推進國際能源IPO。加力上市後備資源培育,省屬企業新設公司原則上必須股份制,避免二次股改;存量公司中發展前景好的要以上市為目標加快股改;未上市企業要對標上市公司標準,倒逼內在體制機制改革,明晰產權,建立可持續的盈利模式,提升盈利能力,為走向資本市場做好積極準備。


山西資本圈認為,郭保民董事長上述對省屬國企資本運作現狀分析及未來突破點的安排部署都是從山西省屬國資實際出發,可謂均需要亟待解決或推動。但其中很多舉措也非一家省屬國企所能完成,顯然需要更高層面更大決心的統籌協調,而這也是山西省著力推進國資監管體制改革和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改革試點的初衷之一。


不可否認,想通過短時間的強政策“刺激”來實現山西資本市場的“脫胎換骨”並不現實,但如果此時再不借助新一輪國企改革的“東風”來打開突破口,未來想“水到渠成”更是遙遙無期。退一步講,即便謀局長遠,也應乘勢厚植土壤,堅定改革,為更多企業孕育更適宜資本運作的大環境,所以此時不破更待何時?!


(本文觀點,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