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動車的遠山,30年後飛起來的豬

這個話題說起來好像風馬牛不相及。學名,30年後新能源純電動汽車的全稱應該是智能移動終端,也可以是智能運載器。或者還是叫車,只是他日車非今日車。

你可以想象這樣一個情景:後工業化時代,人們出行用智能穿戴設備預約運載器。在約定的時間,一輛無人駕駛智能運載器按時來到你約定的地點,行車路線由所在城市的區塊鏈控制調度中心確定,即隨機又超短時。

智能運載器24小時不停歇,行駛中進行無線電能傳輸與充電,電力來自各種新型清潔能源,可以隨時在非充電區域與周邊運載器交換電力,有的智能運載器可能配置微型原子能發電及儲能系統,續航里程甚至可以周遊世界。

30年後沒有私家車概念。路上所有行駛的無人駕駛車輛屬於公交公司,統一調度,井然有序,白天載人為主,晚上載物為主,就像7-24H 流水線作業,社會的整體活動效率比現在提高上百倍。路面上是看不見軌道的軌道交通,看不見充電設備的充電方式,沒有站牌卻處處是車站,招之來,揮之去。人類社會吃住行三大基本需求,智能運載器就是滿足行的必需品。

我們算筆經濟帳。目前我國14億人口,機動車保有量3.4億臺,以現存燃油車每天平均使用4小時,20個小時停駛計算,全國5千萬輛車24小時運行,理論上即可滿足社會運載總需求。我國2019年進口5.057億噸石油,車輛燒掉石油2.7億噸,不燒油了,那時的天空有多藍。以平均成本每臺車5萬元價格計算,2.9億臺車可以節省14.5萬億元的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的消耗。

30年前,人們的通訊工具的變化依次是電報、電傳、電話、傳真機、傳呼機、小靈通、模擬手機。今天的數碼移動通信終端,集合了通訊和計算機功能,滿足社交、娛樂、購物、支付等個人應用,即將具備管理個人健康診療的手機功能。2019年全球手機銷售近3億臺。30年時光,在科技與需求引導下,現代工業在發展進程中打造了一個全新的消費品業態和生態。

下一個能飛起來的工業新物種非智能運載器莫屬,它將集萬千技術寵愛於一身。要達到篇首描述的人類出行情景,涉及的技術包括並不限於:智能調度管理系統、大數據運算、雲儲存、區塊鏈、衛星組網移動通訊、量子通信和計算、工業與未來互聯網、地理信息定位遙感系統、新型清潔能源電力、人工智能機器人、傳感器,多電機驅動控制、芯片和集成電路,新型電磁材料和電池材料,新型合金材料,等等。

美國在二次大戰後維持世界經濟老大地位至今,很大程度上得益於60年代前後的互聯網技術。美國掌握了相當大部分的互聯網關鍵技術,就好比阿里巴巴獲得了40大盜寶庫的密碼。

作為我們國策的智能電動車戰略,起始於2001年9月29日的“十五”國家863電動汽車重大專項計劃。正是20年前的前瞻與20年的堅持,今天回眸,成績斐然。全球所有大型車企都開發出新能源電動車並投放市場。我國新能源電動車的總體技術已經不遑多讓。2019年我國新增汽車2800萬輛,今年底將超過美國機動車保有量,無疑是全球最重要的汽車市場。採用什麼技術路線,咱們市場說了算。

從某種意義上講,未來30年誰領先了智能運載器技術,誰就抓住了第一生產力,誰就握住了智能製造多學科先進技術的金鑰匙,誰就牽住了世界消費市場的牛鼻子,誰就能木秀於世界民族之林。新冠疫情對於汽車行業衝擊巨大,要堅定發展新能源汽車的信念。

智能電動車的遠山,喜馬拉雅

(文中數據均來自網絡公開信息)

2020.04.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