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籠罩”下的外貿員:有人滯留意大利,有人轉向“內銷”

一場蔓延全球疫情,讓外貿經理徐玲(化名)滯留在意大利,不知道何時能回中國。

徐玲所在的工廠專營汽車零配件,業務中LED車燈佔比較大,80%的產品均為出口,主要市場是俄羅斯、歐洲、美國、加拿大和印度,甚至還出口至東南亞。

“2019年工廠的生意不錯,在我們這個行業算挺好的,也正是因為如此,2020年我來歐洲拓展市場,沒想到,遇上海外疫情的蔓延。”徐玲說。

和徐玲相比,同為外貿員的何霞(化名)運氣要好一些,她仍然在國內。只是隨著公司老闆打算暫時放棄國外市場,她的命運也開始改變:有可能要成為對內的銷售員。

坊間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國內打完上半場,國外接力下半場,外貿人打滿全場”,外貿員們對此都深有體會。

躲不過的疫情

徐玲很忙。她每天忙著學習意大利語,但就是不從事本職工作:外貿銷售。

這確實事出有因:一場疫情打亂了她的工作節奏。作為外貿經理,徐玲的主要工作內容是維護國外客戶,拜訪客戶,獲取訂單。1月14號早上,她到達意大利米蘭,開始了拓展歐洲市場之旅。在意大利轉了一圈後,去了瑞士和德國。

一月底,徐玲看到了中國有疫情的相關新聞,覺得暫時不太適合見客戶,就給在奧地利的朋友打電話,希望去她家隔離,“沒有人要求我隔離,但是我決定自我隔離14天。朋友家在雪山上,特別安全,我買了足夠的食物,這樣就不需要其他人幫忙買東西了。”

朋友給了整層二樓讓徐玲隔離,朋友和她媽媽則呆在一樓。“朋友媽媽很好,給我做了好多好吃的。”回憶起這段經歷,徐玲感觸很深。她結束隔離後,已是二月中旬。

而在1月30日晚,在意大利確診兩名中國遊客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後,意大利總理孔特宣佈將暫停所有往來於中國的航班。但由於簽證快要過期了,徐玲返回米蘭辦理手續。警察局和移民局說,中國那邊疫情比較嚴重,可以先呆在意大利,簽證可以延期,建議等中國疫情好轉了再回去。

移民局向她表示,她來意大利時,意大利與中國之間有直飛航班,那段時間是合法的。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由於疫情影響,意大利相關簽證的政策不斷放鬆。3月18日,根據中國人民共和國駐意大利大使館的通知,近日,意大利移民局通知,申請居留延期的期限放寬30天。持即將到期居留或居留條的旅意僑胞、留學生可在移民局暫停對外辦公時間結束後前往辦理,kit信封仍可在郵局正常郵寄。

4月8日,這一政策繼續放鬆,在2020年1月31日至4月15日期間到期的居留有效期統一延長至2020年6月15日;持簽證(或免籤)在意短期停留人員,即使簽證到期,仍可繼續在意停留。受疫情管控措施影響,意各地警察局移民窗口暫不對外辦公,因此,現階段簽證到期人員無需辦理任何簽證延期手續。

不過,儘管此前有了移民局的說法,徐玲還是有點不安,擔心滯留會引起合法性問題,並特意請了律師,“我們在外面做生意必須要有信譽,我怕中間有誤解,律師說我沒必要請律師,只要意大利這邊說沒問題,我停留在意大利就是合法的。”

當時,從意大利到中國已經沒有直航,如果回國只能轉機,還有安全風險,徐玲聽從了建議,先在意大利待著,等情況好轉再做決定。

沒料到,她沒等到回國,就遇上意大利疫情的蔓延,在二月底趕緊又跑到意大利中部海邊城市避疫情去了。那裡有大海,有高山,卻幾乎沒什麼人。如今,她幾乎不跟任何人接觸,每天學習意大利語,為未來做準備。

外銷轉向內銷

談到工作,徐玲比較樂觀,她人脈多,只要有部手機或電腦,她就可以與客戶打交道,拿下訂單。“國外市場的發展,是靠很多人去闖世界的。這段時間對外貿員很有挑戰,對於在國外拓展市場的外貿員來說,所有費用都由自己去承擔。”

這場疫情,讓徐玲深刻的感受到了“世態炎涼”。她表示,有些外貿工廠還好,會支持外貿員。而有些外貿工廠會請其他人代替,或者削減人員。

此外,工廠會想盡辦法降低成本,即使之前免費住的房子,他們也要想辦法讓外貿員搬出去,這樣他們工廠就沒有成本。

所以,疫情期間對一些工廠、外貿和客戶的維護都很重要。“國外客戶一般不會放棄你,但有的工廠會。”她感慨到。

徐玲告訴21世紀經濟記者,疫情導致很多國家封國,運輸成了大問題,海外訂單一開始是暫緩訂購,後來就都取消了,只有些金額不大的訂單“倖存下來”。她說,客戶也期待疫情早日過去,能夠開始合作。

為了應對危機,徐玲的工廠將在未來幾個月主攻內銷,“內銷最起碼還能掙點錢”,徐玲說。

然而,轉內銷並非是工廠的長久之策。她說,國內市場競爭太激烈了,所以等疫情過去了,估計還是以國外市場為主。

“2020年的生意只是在付出,沒有收穫。”說到這裡時,徐玲嘆了口氣,“今年大家都是想辦法保護好個人安全,生存下來之後,那下半年可能就會更多地反彈。”

她不太確定意大利的疫情會在什麼時候好轉。徐玲覺得,中國控制得很好,如果每個國家封國兩到三個月的話,可能很快會恢復正常。

和徐玲一樣,何霞所在的工廠也開始轉向內銷。她是一個小公司的外貿業務員,管理部6人,工廠20人,外貿部2人,而且是2017年才成立的外貿出口部,主營產品是船木馬賽克,出口至歐美、中東和亞洲市場。

“從2017到2019年,公司業務量都是呈穩步上升的趨勢,2019年底還新增了一個網上平臺開拓業務,預期2020年可以會有更好的發展。但是由於疫情的影響,2020年業務直線下降。”何霞說。

她公司受疫情的衝擊相對較小,因為外貿訂單隻佔所有訂單的30%。而且,由於公司都是收齊尾款才出貨,所幸的是,並沒有遇到收不了尾款的慘況。

然而,公司不可避免地出現訂單減少的情況,加上物流各方面的漲價,增加了接單的難度,現在基本上一個月只收到1個外貿訂單。

何霞坦言,公司主要產品不是生活必需品,要想這段時間在國外市場盈利,基本是不可能的。為了養活公司,公司老闆打算暫時放棄國外市場以減少成本,同時加大馬力主攻國內市場。

“總的來說,我們公司外貿部是面臨虧損的一年,有可能會因此關閉公司的出口部。”何霞對此有些無奈,並對於未來轉向內銷的命運已經有所預期。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