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之間的鄙視鏈是否應該存在?

毛佳健


古典音樂我覺得是一切音樂的源頭,那些偉大的音樂家已經為我們定義了音樂的標準和基礎,然後音樂是一種感性世界裡的產物,音樂不僅僅是需要肌能的練習,更重要的是需要知識的積累和思維。

古典音樂是要通過一系列嚴格嚴謹的體系的長期訓練,動則十幾二十年,裡面的規則需要嚴格的練習,所以在中國學習古典音樂的人並不多,只有音樂學院的人。

中國十幾億人口的比例,這個真的算很少很少了,雖然中國也有一些在國際上知名的音樂家,但比起歐美國家,古典音樂的普及率相當微小。

但是古典音樂有著太強的複製性,因為你無法顛覆古典音樂,世界上所有的好聽經典的旋律都被那些偉大的音樂家,像巴赫,貝殼多芬,莫扎特,肖邦等人寫完了。而流行音樂具有二度創作性,打破了古典音樂的條條框框,可以創造出很有個性的音樂。而且是通俗易懂,反應當下的生活狀態。受大眾歡迎並且喜聞樂見。

流行音樂的門檻不高,人人都可以。不拘小節,只要你喜歡音樂。當然歐美有很多很大牌的流行音樂家在世界上影響力很廣,代表人物是邁克傑克遜,他甚至都不識譜,但是這一點都不影響他在音樂上的成就。但是他所有的編曲都是高人編的,而且都是從小受嚴格的古典音樂訓練的。

所以古典音樂是流行音樂的源頭,但是古典音樂缺乏二度創造性,而流行音樂可以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創造出好聽的音樂。

所以不管什麼音樂都有其偉大的地方,包容所有的音樂,接受所有的音樂,才是正確的對待音樂的態度。鄙視鏈是不應該存在的。









MG的天方樂彈


古典音樂高貴典雅,流行音樂怡人心扉,給人以兩種不同的美感。音樂都是服務於大眾,它們就像兄弟,不應該存在鄙視鏈。


我是太陽花


從現代眼光看,古典鄙視流行,流行也鄙視古典,但從歷史的眼光來看,流行哪有資格鄙視古典,古典圈壓根就看不上流行圈的。不過兩者畢竟都在音樂的大範圍圈,它們血濃於水,融合度也是非常非常高的。雖然存在鄙視,但不應該如此。

下面就聽阿壯細細道來。

古典音樂在西方發展已有千年,從古希臘、古羅馬到如今21世紀,從雛形到巔峰再到沒落,經歷了歷史的沉澱、歲月的打磨,成為西方文明支柱,更成為全人類精神文明的結晶。古典音樂發展史是一個巨大的鏈接,後一個時期都是前一個時期的延續,從古希臘古羅馬——中世紀音樂——文藝復興——巴洛克時期音樂——古典主義時期音樂——浪漫主義時期音樂——20世紀音樂,21世紀雖然也在繼續發展古典音樂,但無法放到古典音樂歷史當中,目前我們熟知的古典音樂是有一個特定期限的,它專指古希臘古羅馬到20世紀。

古典音樂也是被認為是專業音樂,它代表一種文化,對於中國來說,它是舶來品。近幾年,中國也在強調文化自信,要有自己的音樂,能代表中國人的音樂,顯然古典音樂不是首選。20世紀古典音樂引入中國,對國內的音樂發展起到了非常大地促進作用,如果沒有西方的古典音樂,中國的音樂將沒有任何發展,更不會有今天的音樂成就。

所以,古典音樂的地位是任何音樂風格都無法撼動的,它深深下去世界土壤,任何音樂風格都受到古典音樂地影響,所以沒人敢鄙視古典音樂。

那為何還有人鄙視古典呢?這個要從市場角度來看。目前,古典音樂在西方已經沒落,從事古典音樂的人前途渺茫,整個市場老齡化嚴重,年輕人都被流行音樂深深吸引,很多年輕人調侃,古典音樂是上輩人的音樂,音樂過氣,且沒有青年人的活力與朝氣,而且聽個音樂會還要守很多古老的規矩,不能說話、不能隨意鼓掌、著裝要正式等等,這些束縛都要年輕人崩潰,更重要地一點就是聽不懂,很多年輕人實在理解不了古典音樂,相對流行音樂豈不是簡單很多,歌詞通俗易懂,旋律也朗朗上口。

而鄙視流行音樂的古典人,會覺得流行音樂是過於商業化,而且沒有內涵,更不能接受歲月洗禮。旋律、和聲、結構都極其簡單,沒有藝術性,按照上個世紀的人看來,就是個戲子,藝術家稱號更是不配。

所以說呀,大家都是音樂圈的,何必分的如此清楚,更不應該鄙視,音樂古典音樂是流行音樂地老祖宗,誰敢對老祖宗不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