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傳中醫,抑鬱一年?我救過上千人的命,現在想將數字放大100倍


家傳中醫,抑鬱一年?我救過上千人的命,現在想將數字放大100倍


作者丨水青衣 審核丨李桂東

鄉野,村居,七旬老翁。
感冒,輸液,三天,病危。

腦子清醒,動彈不得。

進得門,我提問,老翁只能靠眼珠子轉動來示意。

呼吸、心率……什麼問題都找不到。我扭頭,囑其子,至衛生所拿醫生輸液單。

疾去,回。

閱畢,心中大定,我說:繼續輸液。

老翁全家上下驚恐:只因看西醫,輸液,三天已病危。請您來開中藥,您說繼續?


除夕,夜,大雪。

佝僂老農拍門,聲聲急。我披衣,問何事,老農哀泣。

風雪夾雜眼淚,我轉頭看看屋內熟睡的親人,嘆口氣,悄悄帶上門,跟他出去。

雪沒膝,路阻且黑。艱難行了5公里,到達我的診所門口。

儘管一路已有老農的提前預告,我還是倒吸了口涼氣。

面前一個揹簍,內有床大棉被。棉被裡,是老農的老妻,面容枯槁。

她像高空落下的一片羽毛,輕飄飄附在簍中。

“他們說,我肯定是要死了的。”簍中人看到我時,眼睛亮了一下。她微弱的聲音,很快就被風雪扯散。

我讓老農把她搬進診所。一番診察後,我說,“你還會活很多年。”


聽李桂東醫生說他的行醫故事,有聽一千零一夜之感。

起起落落,曲曲折折,生生死死,

比小說戲劇,比戰爭殘酷。


訪談前,他的合夥人、我的好朋友陳璐說:

“他呀,不折不扣的醫生,難得的中醫世家,且擅西醫。只是,他又不像醫生。”


不像醫生的醫生是什麼模樣?

因疫情,未能赴杭州,我唯有端詳照片。


醫生面部硬朗,線條有力,唇峰突出,這樣的特徵本應配以鏗鏘的氣質,但深且寬的雙眼皮,讓眼眸間傳遞出明亮與溫和,大大削弱了來自面部的硬度。


家傳中醫,抑鬱一年?我救過上千人的命,現在想將數字放大100倍


醫生的嗓音低沉平緩。

訪談時,由始至終,他的音調放鬆而閒適,

像暮春的一抹微雲,又像古城的和煦暖風。


我猜,他坐在那裡,

飲茶,傾聽,思考,回應,話徐徐,意輕淡。

偶爾也微笑。

硬朗的面部,在聲音的包裹下,整體氣質更趨向謙和。


可是,他帶出的話題,讓網線這端的我,驚濤駭浪。

“學醫之初,深刻的印象?慘。沒有錢,窮人的悲慘。”

“那一年,我抑鬱了,剃光頭,什麼也不幹,每天只是去山上遛狗。後來麼……”

家傳中醫,抑鬱一年?我救過上千人的命,現在想將數字放大100倍


1. 學醫之初,一片悲色


李桂東,出身中醫世家,貴州青山醫派第3代嫡系傳人。


百度百科上,是這樣描述他的:

幼承家學,後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擅用經方,在腫瘤治療上主張多學科綜合治療手段相結合。


其獨創的免疫平衡療法,用於消化系統腫瘤如胃癌、食道癌、肝癌、腸癌等和各類慢性消化系統疾病,取得了顯著的療效。


李桂東的啟蒙老師是家中大伯。

大伯本是經濟學博士,卻大半輩子以家傳醫術為業,遊戲人間,是標準的“怪才”。


李桂東從小耳濡目染。

看大伯治病救人,看中醫的神奇,更看到醫者被人們尊崇。


但醫學最早於他的意味,卻不是醫或藥,也不是家族的醫名,而是“悲慘”


16歲,他正式磕頭拜師入行。整個高中假期,都在姑媽的醫院學習。


醫院在一個僻遠小鎮,規模不大。

每天人滿為患,收治了很多重症病人。

患者若實在無錢,醫療費可寫欠條。

多數平日裡沒收入的農民,待農作物收穫後,才能來付款。


彼時90年代初,不少人的經濟情況,僅限溫飽。

在大醫院,因沒錢而放棄治療的病例,幾乎每日遇到。

有些嚴重的肺結核病人,結核穿孔而大出血,沒錢輸血,只能在家等死。


“貧困再加重病,對悲慘的窮人家庭而言,簡直是雪上加霜。”

樁樁目睹,讓他對中醫的認知,停留在一個浮淺的表層

用中藥的好處,主要是可以大量節約醫療費用。


這種心態,加之姑媽是外科醫生,少年李桂東心中的天平傾向了西醫。

“有一個階段,我覺得西醫很科學,曾在生理學教材寫下:

我時常感覺到現代醫學的精確之美。


血壓、呼吸、心率、生化指標、診斷,一切清清楚楚。

藥物用下去,如何改變各項機能,他心底能明明白白。

患者各項指標不行,也知道怎麼調到正常的範圍。


但,隨著年齡漸長,遇見的病例越來越複雜,他發現事實不是這樣的。

“我們對生命知之甚少,所謂的精確一定會犯錯誤。”


他開始明白古人的話:

“學醫三年只恨天下無病可醫,治病三年才知天下無方可用。”


家傳中醫,抑鬱一年?我救過上千人的命,現在想將數字放大100倍


2. 西醫十年,親歷無奈


李桂東現在是杭州觀行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股東,和杭州胡慶餘堂名醫。


百年老字號的胡慶餘堂,是胡雪巖創辦的。李桂東每週的坐診日,病人天南海北,從各地趕來。

“他們中的一些人,眼神跟當年那個老人,一模一樣。”


那個老人,肺心病重度心衰,已下病危。

剛畢業參加工作的李桂東是老人的管床醫生。


那天早上,主任查房後離開。

因些許細節需補充問診,李桂東又去床邊給病人聽診。

他彎腰,正聚精會神聽著,老人忽從床上掙起,一把抓住他的工作服衣領,嘶啞著喊:

醫生,救救我,我不想死。”


說完,老人就這麼抓著,去世了。


李桂東一生都忘不掉那雙眼睛。渾濁驚懼,裹挾洶湧求生欲


“從小看大伯治病救人,儘管早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但當一個活生生的人,就這樣在自己面前 ‘走了’,那些力不從心與無奈,還是纏繞了上來。”


家傳中醫,抑鬱一年?我救過上千人的命,現在想將數字放大100倍


最無奈的一次,是跟一個鄉村小學代課老師告別。


女孩十八九歲,慢性粒細胞型白血病,在醫院住了一個多月,病情一直不穩定。


她的父母都是村裡人,難能可貴的,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


他們傾盡全力,親戚朋友借遍了。

牛賣掉了,豬賣掉了。家裡的房子,甚至連窗子的木、牆板,都拆下來賣了。

整個家,因為沒有牆壁,四面透風,只剩光禿禿的柱頭。


最後,女孩的父親拿著500元,跟醫院說,不治了。


“我不能把最後這500塊交給你們了,又不能保證治好她。

如果交出來,孩子沒了,連薄棺材也沒了。我到時只能用張竹蓆裹著她埋掉。


我不想這樣,我覺得很對不起她,讓她投胎在我們家……

謝謝你們,但我們全家商量好,決定……不治了,我要帶女兒回家了。”


平時沉默寡言的父親,哽咽著說完,轉身去辦了出院手續。


女孩拄著拐,微笑來跟大家告別。


科室裡的醫生和護士都“逃了”,有的躲進治療室,有的跑到廁所裡,大家不敢面對,心裡都堵得慌。


最後,李桂東還是鼓起勇氣出來。

他看著這個如花般年紀的女孩,聽她故作輕鬆地說,

醫生,謝謝你們。我回去,弄點中藥吃吃,也許就好起來了,我也不一定會死呀。


疾病要摧毀一個家庭的幸福,簡直是不費吹灰之力。

這是李桂東第一次感受到醫學的無奈與疾病的殘酷。


家傳中醫,抑鬱一年?我救過上千人的命,現在想將數字放大100倍


3. 迴歸中醫,漸漸明亮


很多人總是以為,我有今天,理所當然有明天,還有後天。

但作為醫生來說非常清楚,很多時候,自己對面的這個人,是沒有明天的。


歷經許多浮沉風雨後,李桂東做出一個決定:

從公立醫院辭職,南下深圳打工。


許是水土不適,留深數年,心思輾轉,

他又回了貴陽老家,開了個體診所。

再後,與朋友合夥開了一家醫院。


牽牽絆絆,步履不停,卻更勘透醫學的無可奈何。

某日靜下來,他想:

曾經喜歡的西醫,沒有什麼用啊?

多年行醫,積累大量技巧和經驗,沒有什麼意義啊?


他發現,自己抑鬱了


那一整年,李桂東宅在家裡,剃了光頭,什麼也不幹,什麼也不想幹,每天只是去山上遛狗。


什麼是有意義的?

他找不到答案。

直到汶川地震呼嘯而來,彷彿驚醒夢中人,他毫不猶豫參加了志願者。


即使每天筋疲力盡,但內心漸漸明亮起來:
助人的快樂,完全可以抵禦自怨自艾。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經此一遭,李桂東找到了意義,也解了心底困擾已久的疑。


“面對病人,西醫的精確是美,中醫的朦朧也是美,

無論精確還是朦朧,把病治好了最重要。


模糊數學是科學,中醫何嘗不是模糊的科學。
中醫的模糊與朦朧,其實是另一種大智慧。”


之後,李桂東將執業範圍去做了變更,由中西醫結合更為中醫執業醫生。


西醫的道理,他只用來解釋病情或是跟病人溝通,用藥只開中藥。


文首的七旬老翁和老農妻子,便是他在此期治癒的患者。


他說,中醫文化是傳奇,每一個合格的中醫也應該是傳奇。


家傳中醫,抑鬱一年?我救過上千人的命,現在想將數字放大100倍


4. 健康未來,暖色助人


李桂東對外的形象照,是靛藍色西裝。

他沒有選擇白大褂,也不是與中醫、或與傳統文化相襯配的服飾,這跟他的職業生涯莫名有著貼合。


他的另一個身份,是浙江迪安診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健康管理機構的總監,負責為VIP客戶的健康保駕護航。


“西醫我非常熟悉,中醫我是家傳的童子功,但除了上門診治療疑難雜症,我還有兩件事在做:

一是參與或指導一些科研課題和產品研發;

一是健康管理和對精準醫療的運用。”


家傳中醫,抑鬱一年?我救過上千人的命,現在想將數字放大100倍


迪安診斷,擁有目前國內最大的獨立醫學實驗室,是精準診斷領域的領軍公司。


什麼是精準診斷?

例如糖尿病,你在任何醫院都不可能提前兩年判斷風險。

因為必須空腹血糖達到6.2以上,才能判斷糖尿病發生。

但通過迪安的精準檢測技術,就可以提前判斷,你是不是幾年以後會患上糖尿病。


“健康管理的推廣,是最有意義的助人”。


“有些病,患上就已經輸了,不論中醫西醫,我們努力跟病人一起敗中求勝,但結果也只是輸得不那麼難看。


“臨床醫生的工作,好比是在河流裡搭救落水的人。問題是,上游可不可以少一些人落水?這就是健康管理。


“臨床醫學是遺憾的技術,有一些健康理念,若能提前推廣,那麼可能就不至於會輸。”


家傳中醫,抑鬱一年?我救過上千人的命,現在想將數字放大100倍


少時初入行,壯年集大成。

李桂東的行醫之路,一路走來,有坦途有彎道,有荊棘有繁花。有悲涼有亮色,有艱難磨折處,亦有人生修行時。


從家學中醫,到西醫,再回到中醫,進而做健康管理,他條分縷析,對人生彼岸,有著精確的把握。

“為什麼要致力推廣與宣傳?

真的不是希望更多人來找我看病,我的門診患者早就是飽和的狀態了。


“我是希望,更多人能知道健康管理的益處,知道現實中,醫學的侷限性與錯漏百出。

提高健康意識,避免過早走到疾病的陰影裡去。”


訪談的最後,我已完全明白了陳璐的形容。

李桂東,真的是個不折不扣的醫生,三句不離醫。

但在談到未來時,他又不像醫生,更像每個人的人生最初,那心懷美好的赤誠少年。


“如果大家都能管理好健康,徒弟們都能夠頂上,那我可就要退休囉。


“我愛旅遊呀,哪裡都想去一去。

“退休了會在哪裡?當然是雲南。有那麼多熟悉的老朋友,那麼多別具一格的風土人情。

“昆明無冬,始終如春的暖啊。”


醫生,有你們這樣一批中流砥柱在,

醫學的未來,一定明媚如春,一定始終向暖。


本文章所屬權歸作者水青衣及李桂東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歡迎關注@李桂東醫生,專注中醫治療,讓患者早日康復,讓家屬舒心放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