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常用柳树意象,表达挽留之意,你还知道哪些含“柳“”字表达离别的诗句?

文字拾荒人


在我国古典诗词曲中,杨柳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也是最优美动人、缠绵多情的一个意象。仔细而深入地探究杨柳意象在古诗中的作用,对于了解古代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增强诗词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古代柳树很常见,一般种植在路边、渡口,十里长亭边。柳树的“柳字”,还是留的谐音,所以,古人喜欢在离别的古诗词中,用到柳或者杨柳的意象。

比较早用柳树作意象的,可能是诗经了。诗经中有一首特别有名的离别时,读来诗人潸然泪下。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在唐诗中,用柳来表达离情别意的代表作之一是戴叔伦的戴叔伦《堤上柳》

“垂柳万条丝,

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

是妾断肠时。”

宋词中借喻柳树的词,也有佳作。如:

《清平乐》

——宋代:晏几道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清代周志蕙有一首以《柳》 为题的诗,文中不见柳。

“岁岁逢春春可怜,

争禁三起又三眠。

丝丝愁绪随风乱,

濯濯丰姿著雨妍。

古渡欲牵游子棹,

离亭留赠旅人鞭。

一声长笛河槁晚,

回首苍茫几树烟。”


驿客


杨柳,是描写送别的特定意象。

最早描写杨柳与送别相关的诗,出自《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表达戍卒的思乡之情。到了南北朝时,《折杨柳歌五首》中,首次出现了折柳送别的场景,“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因柳,谐音留,外形柔软姣美,依依可人,与送别时恋恋不舍的心境极其契合,正如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所说:“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故此,杨柳成为描写送别的特定景物,折柳送别、奏笛歌唱成为送别习俗,《折柳曲》成为送别思乡的固定曲调。

劳劳亭·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构思巧妙,化物为我,春风会意离别之苦,特意不催促柳条返青,以阻止别离。

堤上柳·戴叔伦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

丝,谐音思。杨柳垂丝,编织别离。折柳相送,闺妾断魂。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雨霁气朗,柳色新翠。举杯再饮,西出阳关。最温情的告别,没有歧路沾巾的悲戚,只有肝胆相照的情意。

杨柳枝词·刘禹锡

城外春风吹酒旗,

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

唯有垂杨绾别离。

春风酒旗,行人挥袖。日薄西山,杨柳挽别。用一“绾”(牵挂)字,境界全出。

青门柳·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

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

长条折尽减春风。

最伤心的别离。青青杨柳,满树伤心。离恨送别,柳折春衰。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风洛城,玉笛飞音。声声缠绵,思乡何已?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白云,孤城崔嵬,羌笛幽咽,春风不度。

渲染出悲凉戚冷的氛围,衬托戍卒思乡之情。


西出阳关坐看云起


古人折柳吹笛送别的佳句很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说的是古战场上,凄楚的羌笛何必吹弄【折杨柳】的哀怨,那暖暖的春风都不愿吹过寒苦的玉门关。

北朝乐府有【折杨柳枝】送别:

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煞行客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