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中常用柳樹意象,表達挽留之意,你還知道哪些含“柳“”字表達離別的詩句?

文字拾荒人


在我國古典詩詞曲中,楊柳是最常見的意象之一,也是最優美動人、纏綿多情的一個意象。仔細而深入地探究楊柳意象在古詩中的作用,對於瞭解古代文化傳統,提高民族文化素養,增強詩詞鑑賞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古代柳樹很常見,一般種植在路邊、渡口,十里長亭邊。柳樹的“柳字”,還是留的諧音,所以,古人喜歡在離別的古詩詞中,用到柳或者楊柳的意象。

比較早用柳樹作意象的,可能是詩經了。詩經中有一首特別有名的離別時,讀來詩人潸然淚下。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在唐詩中,用柳來表達離情別意的代表作之一是戴叔倫的戴叔倫《堤上柳》

“垂柳萬條絲,

春來織別離。   

行人攀折處,

是妾斷腸時。”

宋詞中借喻柳樹的詞,也有佳作。如:

《清平樂》

——宋代:晏幾道

“留人不住,醉解蘭舟去。一棹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  

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此後錦書休寄,畫樓雲雨無憑。”

清代周志蕙有一首以《柳》 為題的詩,文中不見柳。

“歲歲逢春春可憐,

爭禁三起又三眠。

絲絲愁緒隨風亂,

濯濯丰姿著雨妍。

古渡欲牽遊子棹,

離亭留贈旅人鞭。

一聲長笛河槁晚,

回首蒼茫幾樹煙。”


驛客


楊柳,是描寫送別的特定意象。

最早描寫楊柳與送別相關的詩,出自《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表達戍卒的思鄉之情。到了南北朝時,《折楊柳歌五首》中,首次出現了折柳送別的場景,“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因柳,諧音留,外形柔軟姣美,依依可人,與送別時戀戀不捨的心境極其契合,正如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物色》篇中所說:“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故此,楊柳成為描寫送別的特定景物,折柳送別、奏笛歌唱成為送別習俗,《折柳曲》成為送別思鄉的固定曲調。

勞勞亭·李白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構思巧妙,化物為我,春風會意離別之苦,特意不催促柳條返青,以阻止別離。

堤上柳·戴叔倫

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

行人攀折處,閨妾斷腸時。

絲,諧音思。楊柳垂絲,編織別離。折柳相送,閨妾斷魂。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雨霽氣朗,柳色新翠。舉杯再飲,西出陽關。最溫情的告別,沒有歧路沾巾的悲慼,只有肝膽相照的情意。

楊柳枝詞·劉禹錫

城外春風吹酒旗,

行人揮袂日西時。

長安陌上無窮樹,

唯有垂楊綰別離。

春風酒旗,行人揮袖。日薄西山,楊柳挽別。用一“綰”(牽掛)字,境界全出。

青門柳·白居易

青青一樹傷心色,

曾入幾人離恨中。

為近都門多送別,

長條折盡減春風。

最傷心的別離。青青楊柳,滿樹傷心。離恨送別,柳折春衰。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春風洛城,玉笛飛音。聲聲纏綿,思鄉何已?

涼州詞·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黃河白雲,孤城崔嵬,羌笛幽咽,春風不度。

渲染出悲涼戚冷的氛圍,襯托戍卒思鄉之情。


西出陽關坐看雲起


古人折柳吹笛送別的佳句很多,如“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說的是古戰場上,悽楚的羌笛何必吹弄【折楊柳】的哀怨,那暖暖的春風都不願吹過寒苦的玉門關。

北朝樂府有【折楊柳枝】送別:

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

下馬吹橫笛,愁煞行客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