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后浪,也别做前浪,只有做这个才是真牛

本人后知后觉,习惯性地慢半拍观看了《后浪》——这真是习惯,打乒乓球的人都知道,只有退半步,才能接好如巨浪般来势汹汹的“奔球”。

阅毕,我的第一反应是b站和何冰真够“鸡贼”的,他们给小鲜肉们打了一针兴奋剂,又顺便给老家伙们喂了一颗安慰丸。安慰老的,赞美小的,这不就是统战的路数嘛。

不过,我猜测52岁的何冰在赞美后浪的同时,心里也在想:嘿嘿,拍死我们,你们还嫩着哪。北京人艺的这帮老炮多牛啊,区区后浪,哪能那么容易就将他们拍死。而这,一定是那些年龄渐长而内心永远年轻的前浪们的心态。不信,你去问问96岁的黄永玉或者84岁的钟南山,在青年面前,他们会认输吗?

其实,所谓前浪后浪,不过是进化论的马甲,是《少年中国说》的翻版。虽然进化论在今天已被广泛质疑,但在我们的话语系统里,还是主流。以此为前提,作为代际的指称,后浪是必胜于前浪的。

我想指出的是,年龄不是划分前浪后浪的标准,头脑和内心的年轻指数才是。千万别把头脑中塞满裹脚布的封建“遗少”归入后浪,也千万别把93岁还在开法拉利的黄永玉,84岁还在与致命病毒搏斗的钟南山,以及已经故去,但89岁时还在街头反战的罗素,100岁时还在写作的周有光归入前浪。

在青春真正的尺度之下,后浪不必沾沾自喜,前浪也不必自怨自艾。要想较量,就放马过来,看不同新鲜度的躯体里,谁头脑的风暴更牛b。

所以,我们不应该执迷于前浪和后浪的概念漩涡,不应该受困于标签限定的语言牢笼。我们应该去做一块礁石,让所有的浪都无可奈何,然后微笑着,看着海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