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就維他奶(上海)有限公司(下稱維他奶公司)與佛山市粵家園飲料有限公司(下稱粵家園公司)、廣州市天河區珠吉澤傑飲料批發部(下稱珠吉澤傑批發部)、施某安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案作出終審判決,判令粵家園公司停止使用與維他奶公司瓶裝維他奶豆奶飲料近似的包裝、裝潢,刊登聲明消除影響;珠吉澤傑批發部停止銷售涉案“三味佳”豆奶飲料;粵家園公司、施某安連帶賠償維他奶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16萬元。
對此,有專家表示,快速消費品行業的仿冒商品多在線下小商品超市銷售,具有隱蔽性。消費者在購買此類價值不高的小商品時,易受近似包裝裝潢影響,購買仿冒商品。企業在遭遇侵權時,要注意積極維權,捍衛自己的合法利益。
豆奶包裝引糾紛
據瞭解,維他奶公司經授權擁有第 10580430號、第10580582號、第10580580號、第10580583號“VITASOY+維他奶+圖形”、“維他奶+VITASOY+圖形”註冊商標專用權。粵家園公司經營範圍包括生產、銷售食品,施某安系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珠吉澤傑批發部為個體工商戶,主要從事非酒精飲料、茶葉批發等。
維他奶公司發現粵家園公司生產、珠吉澤傑批發部銷售的“三味佳”豆奶產品包裝裝潢與其生產、銷售的236毫升瓶裝維他奶豆奶飲料瓶身造型相似,均呈現狹窄-寬-內收形狀,且瓶頸處有帶狀紅色圖案等,遂以珠吉澤傑批發部、粵家園公司、施某安侵犯其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為由,訴至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法院,請求法院判令三被告立即停止侵犯前述4件商標專用權及不正當競爭行為;停止使用與維他奶豆奶特有包裝裝潢相同或近似的包裝裝潢,停止生產、銷售涉案產品,並銷燬庫存;刊登聲明消除影響,賠償其經濟損失100萬元及合理開支10萬元。
三被告辯稱,涉案包裝裝潢在市場上較為常見,不具有特有性,並提交證據顯示市場上銷售的“吉祥樹鮮磨豆奶”“鮮源豆奶”“中林豆奶”等產品均採用玻璃瓶裝,瓶身均呈狹窄-寬-內收形狀,瓶頸處、瓶身中上部分別有帶狀紅色圖案、橢圓形的紅色標貼並內加白色字體。
法院經審理認為,將涉案商標立體化使用在瓶裝豆奶飲料上,本質上是將商標標識所包含的二維形狀、主要要素及其組合,完整呈現在商品上,未改變商標標識本身和標識起到的識別商品來源的功能,故粵家園公司將被控侵權標識用作涉案產品外形的立體化使用行為是商標性使用。涉案商標與被控侵權標識在整體外觀上均為瓶裝圖形,涉案商標中文字與被控侵權標識中文字在整個標識中的位置對應一致,但文字讀音、含義、外形均不一致,視覺差異較明顯,不應認定為近似,故對粵家園公司侵犯維他奶公司商標專用權的主張不予支持。但是,被控侵權產品的包裝、裝潢包含了涉案產品包裝、裝潢構成要素中的顯著特徵,構成近似;且粵家園公司明知原告包裝裝潢有一定影響卻未合理避讓,構成不正當競爭。此外,珠吉澤傑批發部僅為被控侵權產品的銷售者,不存在銷售之外的其他不當行為。
據此,法院判決粵家園公司立即停止在“三味佳”豆奶飲料上使用與原告產品相近似的包裝、裝潢,並刊登聲明消除影響;珠吉澤傑批發部停止銷售“三味佳”豆奶飲料;粵家園公司、施某安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16萬元。
二審維持原判
粵家園公司不服一審判決,上訴至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稱,維他奶產品的瓶體包裝屬於豆奶產品常見的通用包裝,並且“三味佳”豆奶產品雖然瓶體形狀及瓶身圖案排版與維他奶產品相似,但瓶體上有醒目的“三味佳”“SANWEIJIA”字樣的商標,與“維他奶”“VITASOY”無一字重複,從直觀的視覺效果來看,不會造成一般消費者的混淆和誤認。
維他奶公司辯稱,粵家園公司提到市場上其他玻璃瓶體的豆奶產品數量較少,不能證明涉案包裝裝潢為行業內的通用包裝。被訴侵權產品的包裝裝潢與維他奶公司的包裝裝潢不論整體效果還是區別設計,均極為接近,易造成混淆,故粵家園公司構成不正當競爭,請求法院駁回粵家園公司的全部上訴請求。
二審法院經審理認為,維他奶公司最早使用涉案產品包裝裝潢;包裝裝潢中的文字、圖形、色彩、形狀等方面的設計元素並非商品的通用名稱、圖形、型號或僅由商品自身的性質產生,故認定形成顯著特徵。維他奶豆奶飲料包裝裝潢經過長時間使用和大量宣傳,已使相關公眾將其與維他奶公司聯繫起來,具備了“區別商品來源”的特徵;236毫升瓶裝維他奶豆奶飲料產品經過多年的市場營銷,取得較高的市場美譽,且銷量巨大,應認定為知名商品。因此,維他奶公司主張的包裝、裝潢屬於“有一定影響的包裝、裝潢”,應予保護。此外,被訴侵權包裝除了文字有區別以外,其他基本特徵均與維他奶公司主張的包裝、裝潢的特徵相近似,易引起混淆,故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
綜上,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創新抵禦風險
在江蘇縱聯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部主任王佩佩看來,該案判決中,判斷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核心在於兩點,一是原告商品包裝、裝潢是否具有一定影響力;二是被訴侵權商品是否產生混淆。一二審法院結合相關證據,以相關公眾的一般注意力為標準,充分對比考慮,得出該侵權行為足以使相關公眾誤認商品與他人存在特定聯繫,引起混淆的結論,是非常恰當的。
近年來,因包裝裝潢近似所引發的不正當競爭侵權糾紛在飲料行業並不鮮見。“牛奶、飲品等快速消費行業中存在大量仿冒有一定影響商品包裝裝潢的侵權行為,這些侵權商品大多流向一些小超市、小商店中進行銷售。消費者稍有不慎就會買到仿冒品,事後難以維權。仿冒商品一方面搭便車擠佔市場獲得不當利益;另一方面以次充好,不僅損害被仿冒商家的權益,更是給消費者健康造成極大隱患。被仿冒的企業的市場投入得不到正向反饋,大大挫傷了企業的大力創新及品牌建設的積極性。若不加以制止,長此以往,市場上劣幣驅逐良幣的態勢將愈演愈烈,嚴重影響市場秩序,阻礙行業發展。”王佩佩表示。
對此,王佩佩建議,企業應該注重產品研發和商品質量,努力打造自身品牌,贏得消費者的青睞。在商品研發及推廣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力求自主創新,商品的包裝裝潢、廣告創意、宣傳方式等切忌抄襲、模仿他人從而降低自身風險。同時,企業應當發展與保護自身的知識產權,面對市場上魚目混珠的行為時,積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從而打擊抄襲、模仿、攀附他人商譽搭他人便車的不法企業及個人,淨化市場環境,促進行業良性發展。
( 來源:人民網 中國知識產權報 記者 鄭斯亮)
更多法律資訊請關注北訟時代公眾號